故亡其氏姓,踣斃不振;絕後無主,湮替隸圉。夫亡者豈繄無寵?皆黃、炎之後也。——《國語》
古往今來,海內外數億中國人不僅稱自己是龍的後裔,而且稱自己是炎黃子孫。
炎帝神農氏和黃帝軒轅氏是中國古代傑出的部落首領,據說他們和他們的臣子和後裔創造了幾乎所有古代的重要發明,為中華文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炎帝與黃帝壹起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文人文始祖,並為世界各地的華人世世代代所尊敬。
那麽,我們為何被稱為炎黃子孫呢?這就需要從上古時代說起。
? 傳說時代傳說中,炎帝與黃帝都被視為華夏民族的始祖。
《國語·晉語》載:
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今陜西關中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今陜西寶雞清姜河)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
這是我們能看到的記錄炎帝和黃帝出生地的最早歷史資料。因此,他們是起源於陜西省中部渭河流域的兩位血緣相似的部落首領。
後來,這兩個部落發起了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逐漸合並為華夏民族。炎帝和黃帝也是中國文化和技術的祖先。
? 古代發展後來的幾位上古時代的帝王(如堯、舜、禹等),壹直到夏、商、周的帝王都被認為是黃帝的直系後裔,甚至蠻、夷也包括在這個體系中。
後來的皇帝也聲稱他們是黃帝的後裔。幾乎所有的姓氏都可以追溯到遠祖炎帝、黃帝或他們的臣子。不少少數民族(如匈奴、鮮卑等)也聲稱自己是炎黃子孫。
《施甸長官司族譜》雲:
遼之先祖始炎帝……
可見,在古代華夏及周邊地區的人們就已經普遍認可自己是炎黃子孫。
? 近現代發展晚清時期,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包括少數民族在內的有識之士呼籲打破民族界限,在“炎黃子孫”的旗幟下團結中國。
面對亡國滅種的危機,面對外國強敵的入侵,“炎黃子孫”的概念已成為以祖先崇拜為基本文化的中國人民族凝聚力的象征。抗日期間,“炎黃子孫”的稱號在抗日烈焰中被塑造為中華民族的象征,成為號召和鼓勵海內外華人***同抗日的旗幟。
時至今日,
中華民族之全體,均皆黃帝之子孫
全體中國人皆為炎黃子孫已成為***識。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中國古人壹直認為盤古是壹位開天辟地的英雄,而三皇五帝教會了人們許多生產和生活技能,使人們擺脫了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進入了文明發展時期。
黃帝和炎帝是中華民族文明的先驅,為中華民族告別無知和開放文明奠定了基礎。為了世世代代紀念他們,中華民族自稱“炎黃子孫”。
直到現在,在清明節期間,來自世界各地的中國人在黃帝陵和炎帝陵祭祖。“炎黃子孫”不僅是全世界華人的稱號,而且蘊含著中華民族不斷發展的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