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自古有之。中國人對自己的姓氏還是比較在意的,甚至到了與名字同等的地位(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俗語就印證了這壹點)。除了戰亂,以及躲避大規模的政治追殺,人們往往都很少改變自己的姓氏。但是就有那麽幾個姓的人,因為種種原因,不得不放棄了自己原來的姓氏,改為他姓。
1、睪姓
睪(go)姓,是當下中國比較少見的姓氏,古籍《姓?》中稱睪子為臯陶,應該是因為古語中“臯”“睪”相通,所以臯陶之後有姓睪的人。古代有個名人就叫睪子,睪子就是臯陶氏,此人是與堯、舜、禹齊名的“上古四聖”之壹。結果,隨著時間的演變,睪漸漸和另壹個字“丸”結合到了壹起。變成了男性生殖器官“睪丸”的意思。為此,姓睪的人當然不幹了,畢竟睪字用的比較少,總不能在介紹自己時,說自己的姓氏是“睪丸”的睪吧。於是,睪姓人紛紛改名姓。
2、死姓
死姓,是由北魏時期的西北少數民族的四字復姓發展而來。不用講,死與“生”相對,代表死亡,失去生命特征的意思。許多中國人向來相信風水玄學,有這麽壹個難聽的姓氏,心裏自然不太舒服。又因為別人再叫自己名字的時候感覺就是在罵自己,所以很多的曾經的“死”姓人也紛紛改性了。
3、操姓
說起操姓,小編實在是沒有冒犯這類姓氏人群的意思。但是,在日常生活,操字和“cao”這個讀音確實具有不太文明的意思。我想,操姓人紛紛改性,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吧。
4、毒姓
毒字,在我們生活中往往被賦予貶義。“黃蜂尾後針,最毒婦人心”,“毒如蛇蠍”這些俗語說的都是“毒”字的壞話了。在日常生活中,我想估計要也不會有人希望別人稱呼自己為“毒先生”或者“毒太太”。由此,毒姓被很多人棄用了。
5、老姓
我國古代有個寫了《道德經》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就姓老,他叫老聃,也就是老子了。但是,隨著時間的變遷,姓老的人越來越少。出去各方面的歷史和政治原因,老姓本身聽起來也不好聽。“老先生”“老女士”的稱呼估計也會被許多年輕男子和女子所嫌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