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代人說話的時候用白話文還是文言文?

古代人說話的時候用白話文還是文言文?

古代人說話用白話文。

古人的普通話與我們現在有很大的不同,不僅是發音方面,詞匯的組成和含義也有很大的差別。

先秦時期的文學著作非常精簡,例如《春秋》記錄了魯國三百年的歷史也不過壹萬八千字,古代的文言寫作技巧掌握在讀書人手裏,而古代的識字率大多在10%以下,先秦的時候也就在2%左右,大多數老百姓根本不懂文言文,不會文言文也要說話交流,用的就是當時的白話文。

到了後來口語發生變化,才漸漸的從日常生活中消失,變成了專門用來書寫的文體。唐朝時期開始文白參半就開始流行起來,所以白話文開始逐步走進文學作品之中。明清時期的話本小說裏面的文字就已經比較白了。

西晉到宋朝期間,因為北方壹直被異族統治,南方漢人也是和少數民族雜居,所以中國人的口音開始發生變化,尤其是北方人的語言開始被胡化,到隋唐南北統壹時期,雖然他們語言還是文言文,但學習文言文的難度已經很大了。

明清時代,古漢語與現在的發音已經很小了,語法區別也不大,這個時期士大夫們書面語還是文言文,難度與現在壹樣,但是底層文人開始用白話文寫作,也就是典型的古白話。

擴展資料:

1917年1月胡適在《新青年》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提出“八不主義”,倡導“活文學”,是整個白話文運動的濫觴。同年12月陳獨秀在《新青年》發表《文學革命論》,提出“三大主義”與之呼應。

1920年1月,依當時的教育部頒令,凡國民學校年級國文課教育也統壹運用語體文(白話)。

百度百科-白話文

百度百科-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