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調血簡介

調血簡介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補血、調血5涼血、調血6溫血、調血7化瘀活血、調血8參考附件:1具有理血作用的穴位2具有理血作用的方劑3具有理血作用的方劑中成藥4與調血有關的藥物5古籍中的調血1拼音lǐ xuè

2英文參考文獻調節血液[湘雅醫學詞典]

總結調血是治療血液病的方法。包括補血、涼血、溫血、化瘀、活血、止血。[1]

4補血,調血補血是進補方法之壹。又叫養血。這是壹種治療血虛的方法。癥見面色萎黃,唇爪蒼白,頭暈目眩,心悸氣短,月經推遲,面色少華,甚至閉經,唇淡舌淡,脈細。針刺常選取脾俞、掌門、舒歌、三陰交、足三裏等穴位,針刺為輔[2]。

5涼血,調血涼血是清熱法之壹。是壹種清血散熱的療法。適用於熱入血所致的出血、譫妄、舌紫等癥。針灸治療常以曲澤和委中穴為主,配合刺絡放血。[3]

6溫血、調血、溫血是治療冷血的方法。有兩種療法:溫補血和溫化瘀。前者用於表現為寒證的血虛證。如女性崩漏,男性嘔血,舌淡,脈弱,唇紅爪紅。針灸常選擇三陰交、合谷、關元、氣海等穴,針灸輔以艾灸。後者用於血瘀證和感冒癥狀的患者。如女性因虛寒而出現月經不調、痛經、閉經、月經量少、色暗、舌苔紫瘀、脈沈或澀等。針灸常選擇三陰交、關元為主要穴位,配合瀉法和艾灸。[4]

7祛瘀活血,活血化瘀活血又叫祛瘀生新,祛瘀活血。是壹種祛瘀通脈的方法。針灸中常以舒歌、雪海、三陰交穴為主,並酌情選用合谷、氣海、太沖等具有補氣行氣作用的穴位。針刺瀉法。局部可選阿是穴穿刺放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