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盤瓠的主要劇情

盤瓠的主要劇情

盤瓠(hù),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人物。傳說遠古高辛帝時,“時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盤瓠”。因戎吳將軍作亂,高辛答應誰能斬下吳將軍之首級,就能封邑賞金,把公主嫁給他。盤瓠咬下吳將軍首級而歸。後“帝不得已,乃以女配盤瓠”。盤瓠死後,“其後滋蔓,號曰蠻夷”,成為中族,大家都尊奉他們***同的祖先。這個故事在我國南方瑤、苗、黎族民族中也廣為流傳,據說那時原人民都非常虔誠地祭祠盤王。

《後漢書.南蠻傳》:“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將吳將軍頭者,購黃金千鎰,邑萬家,又妻以少女……盤瓠遂銜人頭造闕下,群臣怪而診之,乃吳將軍首也。”北魏酈道元《水經註.沅水》:“盤瓠死,因自相夫妻,織績木皮,染以草實,好五色衣,裁制皆有尾。其母白帝,賜以名山,其後滋蔓,車曰蠻夷。武陵郡夷即盤瓠之種落也。”

高辛氏的時候,有個老年婦女住在王宮,患耳朵上的疾病已有壹段時間了。醫生為她挑治,挑出壹只硬殼蟲,大小如同蠶繭。這老年婦女離開後,醫生把它放在瓠瓢中,再用盤子蓋住了它,不久這硬殼蟲就變成了壹條狗,它身上的花紋有五種顏色,醫生便把它命名為“盤瓠”,並飼養它。

當時戎吳部落十分強盛,屢次侵犯邊境,君王便派遣將軍去討伐,但總不能擒獲取勝。於是就向全國招募,如果有誰能取得戎吳將軍的首級,就賞金壹千斤,分封給城邑壹萬戶,還把國王的小女兒賜給他。後來盤瓠銜到壹個人頭,叼到王宮門外。國王仔細察看,正是戎吳將軍的頭。國王問各位大臣:“對這件事怎麽處理呢?”各位大臣都說:“盤瓠是牲畜,不能給它做官,又不能給它娶妻。它雖然有功勞,也不要對它實施獎賞了。”國王的小女兒聽說了這件事,稟告國王說:“大王已經把我許諾給天下了。現在盤瓠叼著首級來了,為國家除去了禍害,這是上天使它獲得了這樣的成功,難道是狗的智慧和力量嗎?稱王的人看重諾言,稱霸的人講究信用,您不可以因為我輕微的身軀,而在天下人面前違背了公開的誓約,這是國家的災禍啊。”國王害怕了,因而聽從了她,讓小女兒跟從盤瓠。

盤瓠帶著國王的女兒登上南山,山上草木茂盛,沒有人的行蹤。於是國王的女兒就脫去華貴的官廷服裝,梳成了奴仆的發髻;穿上了便於幹活的衣服,跟隨著盤瓠登高山進深谷,最後在石洞中安居了下來。國王很悲傷,老是想念她,於是就派人前去察看尋覓,但老天總是刮風下雨,山嶺震動,雲層陰暗,去的人沒有壹個能到達那裏。大概過了三年,國王的女兒便生了六個男孩和六個女孩。盤瓠死了以後,六對孩子自己互相結成配偶,成了夫妻。他們用樹皮紡織,用草籽的顏色來染色,喜歡穿象盤瓠毛色那樣有五種顏色的衣服,裁制的衣服都有尾巴。

後來他們的母親回去了,把這壹切告訴了國王,國王派出使者去迎接那幾個男女,這次老天也不再下雨了。這些人衣服色彩斑斕,說起話來含混難辨,吃喝的時候總是蹲著,喜歡山野而厭惡都市。國王順從他們的意願,賜給他們名山大澤,把他們稱為“蠻夷”。

稱作蠻夷的這種人,外表看上去呆頭呆腦,實際上卻很聰慧機敏,他們安心於自己的鄉土風俗,看重舊有的道德習慣。因為他們從上天那裏稟受了特別的氣質,所以國王用不同平常的法律來對待他們:無論是種田的還是經商的,出入關隘都不需要交驗帛制憑證與符節,也不需要繳納租稅;凡是擁有城邑的君長,都賜給印信綬帶;他們的帽子用水獺皮做成,取義於他們和水獺壹樣在江河中尋求食物。今天粱州、漢中郡、巴郡、蜀郡、武陵郡、長沙郡、廬江郡的蠻夷,都是這樣。他們把米飯和魚肉混在壹起,敲著木槽叫喊著,用這樣的方式來祭祀盤瓠,這種風俗壹直流傳到今天。所以現在的人還說:“露著大腿,系著短裙,是盤瓠的子孫。”

原文:

高辛氏,有老婦人,居於王宮,得耳疾,歷時,醫為挑治,出頂蟲,大如繭。婦人去,後置以瓠籬,覆之以盤,俄爾頂蟲乃化為犬。其文五色。因名盤瓠,遂畜之。時戎吳強盛,數侵邊境,遣將征討,不能擒勝。乃募天下有能得戎吳將軍首者,贈金千斤,封邑萬戶,又賜以少女。後盤瓠銜得壹頭,將造王闕。王診視之,即是戎吳。為之奈何?群臣皆曰:“盤瓠是畜,不可官秩,又不可妻。雖有功,無施也。”少女聞之,啟王曰:“大王既以我許天下矣。盤瓠銜首而來,為國除害,此天命使然,豈狗之智力哉。王者重言,伯者重信,不可以女子微軀,而負明約於天下,國之禍也。”王懼而從之。令少女從盤瓠,盤瓠將女上南山,草木茂盛,無人行跡。於是女解去衣裳,為仆豎之結,著獨力之衣,隨盤瓠升山,入谷,止於石室之中。王悲思之,遣往視覓,天輒風雨,嶺震,雲晦,往者莫至。蓋經三年,產六男,六女。盤瓠死,後自相配偶,因為夫婦。織績木皮,染以草實。好五色衣服,裁制皆有尾形,後母歸,以語王,王遣使迎諸男女,天不復兩。衣服褊褳,言語侏(人離),飲食蹲踞,好山惡都。王順其意,賜以名山,廣澤,號曰蠻夷。蠻夷者,外癡內黠,安土重舊,以其受異氣於天命,故待以不常之律。田作,賈販,無關繻,符傳,租稅之賦。有邑,君長皆賜印綬。冠用獺皮,取其遊食於水。今即梁漢、巴蜀、武陵、長沙、廬江郡夷是也。用糝,雜魚肉,叩槽而號,以祭盤瓠,其俗至今。故世稱“赤髀,橫裙,盤瓠子孫。”《搜神記》

在畬族中廣泛流傳含有與苗、瑤相類的南蠻意識“盤瓠”傳說:新石器時代的高辛氏(即帝嚳)時期,劉氏皇後夜夢天降婁金狗下界托生,醒來耳內疼痛,旨召名醫醫出壹希奇美秀三寸長的金蟲,以玉盤貯養,以瓠葉為蓋,壹日長壹寸,身長壹丈二,形似鳳凰,取名麟狗,號稱盤瓠,身紋錦繡,頭有二十四斑黃點。其時犬戎興兵來犯,帝下詔求賢,提出:能斬番王頭者以三公主嫁他為妻。龍犬揭榜後即往敵國,乘番王酒醉,咬斷其頭,回國獻給高辛帝。高辛帝因他是犬而想悔婚。盤瓠作人語說:“將我放在金鐘內,七晝夜可變成人。”盤瓠入鐘六天,公主怕他餓死,打開金鐘。見他身已成人形,但頭未變。於是盤瓠與公主結婚。婚後,公主隨盤瓠入居深山,以狩獵和山耕為生。生三子壹女,長子姓盤,名能,次子姓藍,名光輝,三子姓雷,名巨佑,女兒嫁給鐘智深(亦作“字”)。畬族人民世代相傳和歌頌始祖盤瓠的功績。盤瓠是畬族圖騰崇拜的物件。畬族先民以擬人化的手法,把盤瓠描塑成神奇、機智、勇敢的民族英雄,尊崇為畬族的始祖。

盤瓠是春秋時代壹位歷史人物,在公元前744年的楚與盧戎戰爭中,盤瓠殺敵立功、受封以及與公主結婚,是對歷史的真實記載。盤瓠傳說之所以能演變為神話,也正是圖騰標誌使然。 “盤瓠”傳說是具有神聖的民族起源的信仰,是畬族、瑤族、苗族等先民的圖騰崇拜,有***同的“氏族標記”。他們把“盤瓠”視為始祖和至高無上的尊神,確定了畬族壹瑤族壹苗族具有緊密的歷史聯系性。畬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祖先崇拜,而祖圖就是是畬族信仰的主要標誌之壹。

祖圖又稱“盤瓠圖”。畬族把有關始祖盤瓠的傳說畫在布上,制成約40幅連環畫式的圖像,代代相傳,稱為“祖圖”。畬族民間還有“高皇歌”,記述盤瓠王不平凡的經歷,歌頌其英勇殺敵、繁衍子孫的豐功偉績。畬族每年還定期舉行隆重的祭祀,族人***聚祠堂、懸掛祖圖,是早期原始社會中圖騰崇拜的殘跡。

“盤瓠”傳說只是畬族文化的象征之壹,它所形成的特色文化跟畬族的風俗習慣及生活方式有著很深刻的聯系。

畬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沒有自己的文字,通用漢文。畬族住房多為茅草房和木結構瓦房,壹般都有廳堂和左右廂房。

畬族婦女多穿大襟小袖衫,衣領袖口和右襟多鑲花邊。畬族婦女的“鳳凰裝”別具風格,在衣裳、圍裙上刺繡各種彩色花邊,多是大紅、桃紅夾著黃色的花紋,鑲繡的金絲銀線象征著鳳凰頸、腰和美麗的羽毛,金色腰帶象征著鳳凰尾巴,周身叮當作響的銀器象征著鳳凰的鳴叫。全套“鳳凰裝”壹般作為畬族女子的嫁衣。

二月二“會親節”是畬族傳統節日之壹。由於族支繁衍,子孫散於浙南、閩東各地,省親路遠,探親無期,便約定在每年春耕前的農歷二月二為“會親節”,迄今已有200多年歷史。節日中人們從四面八方雲集而來,訪親友、致問候。入夜,約為信號的信炮淩空而起,壹隊隊提燈遊村的人貫穿行於各個畬村,山谷裏禮炮齊鳴、煙花怒放。

每年農歷三月三是畬族的傳統節日,各家照例要蒸烏米飯,用來聚餐、贈友、祭祀祖先。烏米飯的做法是把野生植物烏樹葉搗碎煮汁,然後撈出,在汁中放入糯米,這樣做出的飯顏色烏黑,數日不餿,用豬油炒熱,香軟可口。 盤瓠神話不僅在《風俗通義》、《搜神記》、《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等諸多古籍中有完整的記載,而且至今在中國南方的苗、瑤、畬等少數民族中廣泛流傳,且作為始祖或重要的圖騰崇拜。《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清《壹統誌》、《辰州府誌》、《瀘溪縣誌》等均記載著盤瓠文化的發祥地為湖南瀘溪。在瓦鄉人聚居區沅水流域的瀘溪、沅陵、麻陽至今還流傳著盤瓠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