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唐朝史學發展的原因

唐朝史學發展的原因

唐史研究自中國現代史學出現後,就壹直受到眾多史學家青睞。原清華研究院四大導師之壹的史學大師陳寅恪僅有的壹部類似斷代史的宏觀著作,就是關於唐朝歷史的《唐代政治史述論稿》。1949年新中國建立後到20世紀80年代初的30多年時間裏,斷代史專著出版最多的大概也就是《唐史》(或《隋唐史》、《隋唐五代史》)了。這從壹個側面反映出唐史研究在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受到的重視。

為什麽唐史研究會受到如此重視?首先是唐朝歷史本身對學者的吸引。唐朝基本處於中國古代社會自秦漢以來的中段。古代社會發展到唐朝,走向了它的鼎盛。沒有哪壹朝人有唐人那樣的自信和魄力。研究唐史,能提高我們民族的自信心。這對處於積貧積弱時期的史學家們,自然會引起壹種探討"往日輝煌"、總結歷史經驗和教訓的沖動。唐朝在中國古代社會整體發展中又處於壹個承前啟後的位置。在唐朝,南北朝以來逐漸形成的制度、思想、文化在趨於完善趨於成熟的同時開始走向衰落;新制度、新思想、新文化則在變化中萌芽和壯大。這些新因素大致規定了中國古代社會此後的走向。唐朝就是這樣壹個在基本不受外力壓迫情況下自身緩慢變化且變化明顯的時代,是壹個由鼎盛而轉折的時代。唐朝社會的新舊交錯和豐富多彩吸引了同樣處於變革時期,又以探討歷史發展大勢即意欲"通古今之變"為目標的史學家們,就不難想見了。

吸引史學家的另壹個原因是上世紀初現代史學興起時,恰逢敦煌藏經洞發現了數萬件唐五代文書。這些文書中有許多唐朝政府的檔案,包括詔書牒件、律令格式、手實戶籍,以及社會實用文書如契約、婚書、書儀等。陳寅恪先生在74年前就說:"敦煌學者,今日世界學術之新潮流也",並充分利用敦煌資料來研究唐史,比如研究玄武門之變、武則天與佛教關系等。敦煌文書的發現,為更深入研究唐朝歷史提供了壹批極為珍貴的原始資料。

另壹個間接原因是日本學者研究成果的推動。由於日本古代在國家制度形成發展的關鍵時期全面照搬了許多唐朝制度,因此唐朝歷史從來就吸引著日本研究中國史的學者乃至研究日本古代史的學者。在研究唐朝歷史的日本學者中,許多都是壹流學者。唐史研究也是日本中國史學界水平最高、成果最多的壹個領域,許多成果走在了中國同時代學者的前面。這對中國學者既是壹個刺激,也間接推動了國內唐史研究的發展。唐史研究的學術優勢與特色

歷史所隋唐室在20世紀60年代聚集了壹批名師子弟,到80年代補充了新鮮力量後走向興盛,到90年代逐步走在國內外唐史研究前列。科研成果僅20世紀90年代以來出版的著作就有:《唐代財政史稿》、《唐代制度史略論稿》、《唐代衣食住行研究》、《隋唐五代社會生活史》、《中國風俗通史·隋唐五代卷》、《唐代文化》(合著)、《隋唐五代史學》、《隋唐兩京叢考》、《突厥汗國與隋唐關系史研究》、《唐禮摭遺》、《敦煌占蔔文書與唐五代占蔔研究》、《資治通鑒疑年錄》、《貞觀政要集校》等,不僅數量多,而且質量也獲得學界好評。歷史所唐史學科的學術優勢是匯聚了壹批年青有為的研究者,且研究領域廣泛。舉凡政治史(制度史)、經濟史(財政史)、軍事史、民族史、社會生活史、史學史、宗教史、歷史地理、古籍整理等,均有人研究,特別是財政史、社會生活史、禮儀史等成就突出。且研究室的唐史研究者大都兼治敦煌學,既充分利用敦煌資料來研究唐史,也利用唐史知識研究敦煌文書,特別在財政、書儀、佛教文學、占蔔等方面成績顯著。院"敦煌研究中心"掛靠在歷史所隋唐室,也是對歷史所唐史研究特色的認可和支持。拓展唐史研究必須面對的問題

唐史被眾多學者甚至知名學者研究多年成果已很豐厚,今後應該如何拓展這項研究是唐史室每位研究人員必須面對的問題。我們認為,今後的唐史研究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壹,不同時代的歷史學家受所在時代思想、觀念的影響,對歷史事實各有不同解釋,從某種意義上說,"任何歷史都是當代史"。唐代社會,到底為何興盛又為何轉折?新的變化出現在哪些領域,其進程如何,成敗如何?需要我們從新角度用新方法做更精細的研究。記載唐朝歷史的史書就像壹部部經典,用新思維去閱讀和闡釋它們,將會得出新的結論。

第二,隨著新史學特別是社會史研究的興起,唐史研究的領域不斷擴大,區域政治經濟研究、社會生活習俗研究等不僅會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而且會逐漸擺脫單純的描述性和研究的瑣碎化。唐朝政治文化的特點在於"律令"和"禮儀"。以往研究前者多而研究後者少,因此對唐朝禮儀文化的研究是今後研究的壹個重點。

第三,新材料的發現和利用永遠是史學發展的動力之壹。隨著數萬件敦煌吐魯番文書,以及超過6千方唐代墓誌的整理大致告壹段落,使我們擁有了比前輩更豐富的資料。充分利用這批資料,可以從事更多方面的研究,也可以補充和深化以往的研究。

第四,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為史學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使研究過程和結果的量化變得簡單。經過統計,壹些過去不為人註意的事實會逐漸浮出水面。比如有研究者通過統計唐朝政府下發的詔令,發現唐朝基本沒有實施打擊"豪族"的政策。這和南北朝明顯不同。那麽唐代的"豪族"是否還存在?若存在,為何不被打擊?若不存在,那過去的"豪族"哪裏去了?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就可以促使我們考慮和深入研究更多這類新問題。

第五,以唐後期作為今後研究的重點。由於唐前期資料相對較少也較完整,容易掌握,因此學者研究前期的較多。但實際上,唐後期才是唐朝歷史中更豐富多彩、更變化多端的時代。唐後期的種種新鮮因素直接開啟了宋以後社會歷史的大端,因此研究唐後期特別是晚唐五代歷史,是研究社會變化期、社會過渡期的最好研究實踐,只有充分研究了唐後期,整個唐朝歷史中的鼎盛與轉折,也可以說中國古代社會由前期向後期發展轉變的歷史才會更清晰地展現在我們面前。這對於理解當今社會所具有的過渡性質、轉變性質也可以起到壹定的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