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風水二字求解?

風水二字求解?

風水,源自先秦的《易經》,在道家中得以發展,這門集古代科技和智慧之大成的學問到現在卻成為了大家認為的迷信學問,日漸消亡,不得不說是壹種巨大的遺憾。

風水其實是壹種思想,風水術是實現思想的方法。風水的思想是:代替天地完成“大仁”,追求“大仁”的過程裏體會天地萬物真正的絕世之美。而我們常見的風水術只是其中的極其微小的壹部分而已。

風水壹詞最早出於伏羲時代,又稱為堪輿(Kan-yu ),晉人郭璞傳古本《葬經》謂:“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

而“堪輿”有相地、占蔔的意思,其中“堪”意通“勘”有勘察之意;“輿”本指車箱,有負載之意,引喻為疆土與地道。中國古人認為,堪為天道,輿為地道,堪輿為天地之道,其地位很高。堪輿為體,風水為用。

風水術是中國古代人環境選擇的學問,又稱山水、堪輿、青烏等。強調的是龍砂穴水的山川之形態與氣慣環繞的半虛半實的境狀,乃至無形、無狀、無味的所產生神氣凝聚的哲思認知體系。由於認知的差別,也沒有標準化的答案,江湖術士便充斥其中,把這種堪天輿地與大自然和諧協同的方法,推之玄之又玄,借以混世。所以,風水術如易經、蔔筮類壹樣,自古就是魚龍混雜,真假難辨。風水是擇吉避兇的術學,從考古遺址中發現,遠古人擇居地形、地貌、方位,有驚人的壹致性。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聚落遺址表明,選擇在背坡面水、處河流沼澤邊緣的聚落遺址最為普遍。無論仰韶時期,還是龍山時期均是如此。從遺址發掘來看,多是重向陽取暖性好,水草茂密高臺近水之地,為使隱蔽、安全又便於自下而上獵取食物或便於農耕,總之是以擇吉避災為總則。這些選擇至今仍然不失其合理性。

風水從字面上來理解,“風”是流動著的空氣 ;“水”是大地的血脈、萬物生長的依靠。有風、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和生氣,萬物就能生長,人群就能生活。風水好的吉祥地總是生氣勃勃、欣欣向榮。風水壞的地方總是暗伏危機,壹片荒涼,充滿恐怖。風水又稱“堪輿”。什麽叫“堪輿”呢 ?西漢司馬遷《史記》中已有“堪輿家”的專門名詞。《漢書?藝文誌》中也有《堪輿金匱》的書目。在中國古代的文意裏,“堪”是天道、高處 ;“輿”是地道、低處。“堪輿”是指研究天道、地道之間,特別是地形高下之間的學問。它是以當時有機論自然觀為基礎,把當時天文、氣候、大地、水文、生態環境等內容引進選擇地址、布建環境的藝術之中。

風水發生於中國,它和《易經》關系密切。《易經》是中國的壹部最為偉大的書。要研究中國的學問,談中國的文化,不能不研究《易經》。中國文化思想的深厚、廣大及細密,其壹切思想哲學基礎都與《易經》息息相關。《易經》應用於天道,例如天幹、地支、氣象與節氣 ;應用於地道,大地、山川、河湖、道路、城鎮、村落與住宅 ;應用於人道,人們的倫理觀念與行為準則等。陰陽、五行是《易經》的基礎。風水這門選擇、布建人們生活環境的學問,是以《易經》為其理論基礎的,用《易經》的觀念來指導人們選擇、布局和建造周圍的環境。認為人要配合天、效法天才能興盛發展。違背天理人情,違背自然法則就會失敗遭殃。所以風水在選擇與布建生活環境時,總是要把城市、村落、住宅等與天象結合起來。“法天象地”,力求“天助、人助”。“萬物兼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使人和周圍的生活環境、氣候、天象、動植物、地形等達到協和、***進、互助的關系。從而達到“天人合壹”、“天人相助”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境地。

《葬經》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

風水,本為相地之術。也叫地相、古又稱堪輿術。相傳風水的創始人是九天玄女,比較完整的風水學問起源於戰國時代。風水的核心思想是人與大自然的和諧。中國有六大風水城市,按時間先後分別是壹:新疆八卦城(特克斯)。二:雲南昆明。三:浙江溫州。四:雁地衡陽。五:廣東深圳。六:首都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