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陳橫哲:壹日西風吹雨點,亂世飄搖要造命

陳橫哲:壹日西風吹雨點,亂世飄搖要造命

01

陳衡哲,這個名字,不知妳們是在怎樣的情況下,了解到的呢?

因為胡適?因為任鴻雋?因為她是北大第壹任女教授?

我想,更多的人知道她,多半是因為胡適吧。

據說,胡適和陳衡哲之間,有段過往。

是否真的如此呢,我會下文揭曉。

其實,這是我第壹次看到陳衡哲的名字。她是我在不經意間發現的。

作為中國現代第壹位女教授,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壹位女作家,她所遺留下來的資料,少之又少。正是因為資料太少,後人對她鮮少問津。

或許,是時候,讓她再次走入我們的視野。

02

壹八九零年七月十二日,陳衡哲出生於江蘇武進的陳家大院。

這壹年,距後來的甲午戰爭五年,距維新變法八年,距光緒皇帝、慈禧太後先後去世十八年,距晚清帝國覆滅二十壹年。她,正好出生於新舊政權交替之間。也因如此,使得她成為中國第壹批留洋的女學生。當然,這壹點,作為年幼的她,還並不知道。

陳衡哲名字中間的“衡”字,是為了父親紀念陳家祖籍在湖南衡山。然而,她這壹生,走南闖北,卻從未走回老家。不知,這是不是冥冥中的註定。

陳衡哲的父親,陳韜,晚清舉人。平常最愛的便是詩詞和收藏,是個名副其實的讀書人。她的母親,莊曜孚,出生於名門望族,知書達理,溫婉能幹,精於繪畫。他們的結合,雖是傳統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然,卻是包辦婚姻中幸福夫妻的典型。

出生於這樣壹個書香世家,陳衡哲應該是幸運的。

四五歲的她,經常壹個人偷偷溜去後花園。躲假山,爬梯子,玩陀螺,放風箏,無壹不玩。後花園裏所有的壹切,對她來說,都是歡喜的。她說: 我是自然的孩子,最愛的是自然。

自然,是美的,是自由自在的,對孩子來說,有著壹切的吸引力。可是,喜歡自由的陳衡哲,卻遭到了來自外界的束縛。

那就是裹腳。

何謂裹腳。初時,將腳拇趾以外的四趾屈於腳底,用白棉緊,等腳型固定,穿上“尖頭鞋”,白天讓侍女扶著走路,晚上,將裹腳布用線縫緊,以免脫落。從四五年開始裹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方才解開,也有終生裹布者。

這對於喜歡自由的陳衡哲來說,是多大的殘忍。於是,她趁父母不註意,將布偷偷解開。後被父母發現,雖也有責罵,但因母親的開明,使她逃脫了裹腳的命運。這也是她後來能成為第壹批留學生的原因。

除了天生的反叛精神外,陳衡哲自小聰明能幹,跟著父親學習《爾雅》、《黃帝內經》之類較難懂的古籍,而非姐姐學的詩詞歌賦。以至於她後來上學,成為班裏為唯壹壹個會背誦《黃帝內經》的人,連教她的老師,也自嘆不如。

如此聰明的孩子,卻因“望門寡”和“花蝴蝶”,對婚姻產生了恐懼。“望門寡”說的是新嫁娘未婚夫已死,新嫁娘以“望門寡”的身份進門,為夫家守節,得到世人稱贊,卻在壹年後,追隨丈夫於地下。“花蝴蝶”說的是同樣經歷的新嫁娘未婚夫已死,她隨了自己的心願,再次嫁人,卻受到他人的鄙視。

這使她年幼的心靈受到刺激。她已經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怎樣的女孩?到底要走怎樣的路?未來的路又在哪裏?

幸而,三舅莊蘊寬的出現,點醒了她。他對她說,不要“ 安命 ”、不要“ 怨命 ”而應勇於“ 造命 ”,並鼓勵道: “妳是壹個有誌氣的女孩子,妳應該努力的去學西洋的‘獨立女子 ’”,“ 壹個人必須能勝過他的父母尊長,方是有出息 ”。還說,可以去廣州學醫。

這番話,讓處於矛盾中陳衡哲,幡然醒悟。於是,她將所有的疑問,都化作去廣州學醫。

她舅舅的這番話,在今天看來,依舊有現實意義。壹個人不要埋怨命運所給與的,而應將自己的命運牢牢掌握在手中,並為之奮鬥。如此壹生,才算出息。

03

壹九零三年冬,陳衡哲離開家鄉,踏上了去廣州的路。這壹年,她十三歲。

到廣州後,在三舅家住了壹年。三舅教她許多書本上的知識,以及為人處事的道理。可以說,三舅是陳衡哲人生中的壹顆啟明星。他照亮了壹個迷茫的十三歲女孩的人生。

壹九零四年冬,她離開廣州,壹個人孤身在上海。本以為可以進入蔡元培的上海愛國女校,卻陰錯陽差,進入女子中西醫學堂。在這裏,壹待就是兩年。並經常隨老師出診,挽救孕婦的生命孕婦生產的場面,本身就血淋淋,這讓本來就不喜歡學醫的她,發誓以後從事的工作,壹定與醫學無關。

壹九零七年冬,父親發急報,催她回家。回家後,她發現,父親竟然是讓她嫁人。她意識到,這個時候要是再不出聲,很可能壹輩子就這樣了。於是,她堅決地說,“ 父親,我不想結婚。 ”

陳衡哲的回答,讓父親勃然大怒。幸好,母親在壹旁勸住了他,才沒有大吵。後來,陳衡哲生病,母親以為她會早夭,讓父親意識到,不能再逼她了,不然,極有可能會失去壹個女兒。

逼婚的事情,就此翻篇。

壹九壹零年冬,陳衡哲重新起航,前往上海姑母家。這個老婦人,是陳衡哲壹生中,繼三舅莊蘊寬之後,又壹個鼓勵她的人。她在陳衡哲抗婚後,收留她,並鼓勵陳衡哲報考清華庚款留美。

當時,報考的條件是,年齡在十八到二十壹歲,體檢合格,這裏的合格是指壹般的健康指標外,還要求女孩有壹雙天足。如果能通過考試和體檢,獲得庚子獎學金,並留美五年。

考試時,她很緊張,很多知識,是她之前並沒有接觸過的。她很老實地作答,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可能因為如此,她才得以以第二名的成績入圍。至於年齡嘛,就報小了幾歲。

為什麽要將這四個點說得這麽清楚呢?其實,每壹階段,對於陳衡哲來說,都是特殊的階段。假如沒有其中壹個元素,沒有環環相扣,那麽她極有可能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成婚了。

陳衡哲於壹九壹四年八月十五日下午,坐”中國號“大型汽船遠航。她並沒有讓父母送行,只為了不讓他們經受離別之苦。

由此,陳衡哲的人生,打開了新的篇章。

04

“ 在美國讀了六年書,這是我求學努力的唯壹正面結果。 ”

當陳衡哲踏入壹個新世界時,她是開心的,是快樂的。感覺這麽多年的抗爭,終於有了回報。在美國的第壹年,她的英語水平突飛猛進。

第二年,陳衡哲順利進入瓦沙大學。她發現,瓦沙的師資力量雄厚,可供選擇的課程極多。面對如此眾多的課程,她覺得幸福滿滿。這年夏天,她寫了壹篇《來因女士傳》投給了當時的《留美學生季報》。

而這報紙的主編,就是本文要說的男主角——任鴻雋。

任鴻雋,十六歲父母相繼病逝,早慧的他,走上了求學之路;二十壹歲,與胡適成為同班同學;二十五歲,擔任中華民國臨時總統府秘書;二十六歲,出國留學,創辦科學社,主編季報。

當時,也就是壹九壹五年夏,任鴻雋收到這篇文章時,對陳衡哲欣賞不已,並使陳衡哲成為該季報的約稿對象。次年十月,當胡適聽聞陳鴻雋對陳衡哲的贊賞時,也開始寫信,主動約稿。

壹段文壇佳話由此誕生。

胡適、任鴻雋、陳衡哲三人之間的友誼,不斷令後人津津樂道。很多資料已流失,後人無法從中猜到什麽。

但是,據她女兒任以都所說,他們三人之間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胡適和陳衡哲之間沒有男女之情。不過,因為壹個女子,和兩個男子同時通信,難免以訛傳訛,原本是純粹的友誼變成曖昧不清。更何況胡適老早就說過,家裏幫他訂過親,他不可能讓另壹個女子下不了臺。胡適在這方面的分寸,把握得比較好,陳衡哲比較尊敬他。

好,既然女兒都這麽說了,我們把話題拉回來。陳衡哲和任鴻雋的鴻雁傳書,其實,任鴻雋早已對她傾心,只是,對於她來說,還並未上升到男女之情。後來,任鴻雋歸國後再赴海外考察,第壹站就是芝加哥,去看望繼續深造的陳衡哲。

這壹年,已是壹九壹九年年末了,他見到陳衡哲時,曾說過這樣壹段話:“ 妳是不容易與壹般的社會妥協的。我希望能做壹個屏風,站在妳和社會的中間,為中國來供奉和培養壹個天才女子。 ”

當壹個男子,願意跨過三萬裏的距離,陪伴在妳身邊,並告訴妳,他願意成為妳與社會的屏風,讓妳能自由地做自己,還陪伴妳直到回國。妳會接受他嗎?

我想多半的人,還是會被打動吧。他跨國而來,為她而來,真誠地對她說著這番話。這時的陳衡哲,將獨身主義的信條早已拋到腦後,接受了她。

大概,這就是真愛。也是陳衡哲獨有的魅力。

於是,在壹九二零年夏,陳衡哲與任鴻雋壹同攜手,返回祖國。

05

回到北京後,父母和家人見陳衡哲帶著任鴻雋壹塊兒回家,不禁欣喜若狂。因為,這已經距她說堅決不結婚過去十二年了。十二年來,父母擔心她,生怕她獨身壹輩子。沒想到,有生之年,還能見到女婿進門,真是百感交集。

回國後這壹年的八月二十二日,兩人在南高師舉行訂婚儀式。

老友重逢,好友訂婚,喜上加喜。

晚上,他們單獨請胡適吃飯。這是回國後第壹次見到胡適。此時的胡適,已是孩子他爸,而另兩個老友,也已喜結連理。三年的時候,物是人非。

經胡適的引薦下,夫妻兩人任職北大。

“ 國立背景大學於1920年才開始接受女生,也就是他們請我從美國到中國為北大的女生打前站的那壹年:我被任命為北大第壹位女教授,以便他們更順利地招收女生。 ”

陳衡哲加入北大,不僅開中國女教授之先河,更讓後來千千萬萬的女學生能夠順利進入北大。

於她而言,任職北大並不是什麽大事。而成為新嫁娘,才是頭等大事。

九月十六日,兩人舉行了簡單的結婚儀式。

自那以後,不少有留洋背景的才子才女,紛紛組合,步入幸福的婚姻殿堂。

幸福的來源,是婚姻中對彼此的尊重和珍惜。

比如冰心和吳文藻。

不過遺憾的是,沒過幾個月,陳衡哲因懷孕而辭職。

但這並非主要原因。

主要還是因為陳衡哲在教授戲劇課時,她希望學生們能查閱相關資料,踴躍發言,也希望他們能開動腦經。無奈,當時資源匱乏,加上學生們的惰性,使她打算用罷課來喚醒學生。

這件事,她同胡適交流過。胡適勸她別沖動,無奈,最後還是辭教待產。

任鴻雋在得知後,找胡適,將妻子懷孕這件事告訴他,讓他找別人代課。

這次,他履行了自己的諾言,當了次陳衡哲與學校的屏風。

06

盡管在家庭和事業上,陳衡哲選擇了家庭,可這並不代表,陳衡哲放棄了事業。

辭教後,陳衡哲開始思考婦女、家庭和事業三者間的關系。而她找到的路是這樣的,在學校依舊授課,壹般只上三節課。這樣既有時間照顧家庭,又有時間從事研究。

從壹九二壹年到壹九二五年,這四年間,她不僅生養了兩個女兒,任以都和任以書,還編著中國第壹部《西洋史》。

這對於既要上課,又要照顧孩子,還要同時編纂書籍的陳衡哲來說,是多麽不容易。

壹個女性,想要兼顧家庭和事業,無疑是艱難的,尤其當時戰爭爆發。盡管如此,她所追求的是,個人價值的實現。她並不想要成為壹個平庸的人,而不成為平庸之人的前提是,得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艱辛。

陳衡哲,做到了。

哪怕生活充滿挑戰,她也能在挑戰中,笑著面對。

無論生活變成什麽樣子,她都要通過自己的努力,“造命”。

除了學者、教授這壹身份外,她曾連續四次被選拔為太平洋國際學會的會議代表,參加了四次高規格的學術會議。這樣的會議,中國出席的學者有十二人,其中兩人是女性,而陳衡哲就是其中壹人。

這是多麽大的殊榮。

陳衡哲從來不因為自己媽媽的身份,而放棄對自己的“增值”計劃。反而壹次次地學習,汲取更多養分,讓自己日益壯大。

想來,在背後,她付出了很多。只是目前的我們看來,會覺得“哇,好厲害啊”,然而,陳衡哲壹定在很多人看不見的地方,默默地付出。

天道酬勤,功不唐捐。

07

可惜,進入盛年之後的陳衡哲,再也沒有為我們帶來驚喜。

追其原因,有很多,比如年齡、戰爭、家庭等等之類。或許,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觀念和思想吧。

就像二十歲的我們,和三十歲的我們,看到同壹件事,想法多少會有些不同。年少時,我們會有偏激的想法,過了十年後,再回過頭來看看自己,會覺得當時是多麽的幼稚。這就是思想上的成熟。

壹方面,觀念上成熟;另壹方面,和素斐的死有關。

素斐是胡適的女兒,胡適夫婦和陳衡哲夫婦對其期望很大,尤其是胡適。從素斐這個名字上可以看出來。陳衡哲的英文名字是“莎菲”,胡適把她的英文名字放到了女兒身上,可見他對女兒抱著多大的期望。不幸的是,五歲的素斐早夭。

這使得陳衡哲頓悟,覺得應該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

這大概是每個媽媽的心願吧。

人家都說“賢妻良母”,而她卻成為了“賢母良妻”。

她在教育上,對孩子很嚴厲。抗戰爆發後,為給孩子找壹個相對好壹些的環境,她跟孟母三遷壹樣,不斷在國內外給孩子找尋較好的學校。功夫不負有心人,女兒任以都獲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後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被聘為終身教授;小兒子任以安獲哈佛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後任全美地質學會會長;任以書任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後在母校瓦沙擔任翻譯工作。

盡管事業上並沒有什麽閃光點,也誰能否認她在孩子身上,付出的心血呢。

假使她並沒有將重心轉移,那麽這三個孩子在戰亂中的命運,又會成為什麽樣子呢。

這裏,我或許沒有提到任鴻雋。只因任鴻雋公務繁忙,內憂外患期間,需要他主持的中基會的工作並沒有中斷,相反,日漸忙碌。於是,陳衡哲就擔任起了穩定“大後方”這壹職責,實屬不易。

08

任鴻雋陪伴陳衡哲走過四十壹年的風風雨雨。他從未對她有過任何懷疑,更沒有過任何不尊重,有的只是珍惜、陪伴和把自己當作屏風。

當時,有篇文章寫了《陳衡哲和胡適》,大概說的內容是他們之間有些不清不楚的關系。任鴻雋和陳衡哲得知後,並沒有相互指責,只是覺得很生氣。於是,拿著報紙找胡適。當然,胡適也很生氣。最後以胡適在報上登壹份申明而告終,夫妻和朋友間的感情壹如既往。

還有壹次,陳衡哲因《川行鎖記》引發軒然大波,被川內外人世大力批評。她對此心灰意冷,要求任鴻雋辭去川大校長職務。任鴻雋在妻子的堅決要求下,毅然地辭去了,沒有絲毫留戀。他遵守諾言,甘願做她的屏風。

任鴻雋在大事上兢兢業業,在生活中,也支持妻子。

陳衡哲的第壹部小說集《小雨點》就是他極力支持的結果。

他的胸懷,他的才氣,他的涵養,令他去包容這樣壹個天才女子。

我想,這樣的男子,在世間是少有的,也只有像陳衡哲這樣的女子,才足以與他同肩。

可是,這樣的陪伴,只維持了四十壹年。

壹九六壹年十月九日,任鴻雋因突發腦溢血住院。壹個月後,在昏睡中與世長辭。

09

往後的十五年裏,是陳衡哲過的最艱難的日子。

沒有了任鴻雋這座屏風的陪伴,她與外界接觸得更少了。任鴻雋在世時,她的眼睛就看不見了,但能通過閱讀,得知外面的世界。任鴻雋壹走,她更孤獨了。

孤獨地壹個人待在家裏,她卻並不懼怕這種孤獨。

因為,這是壹段特殊的時期,平安地活著已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晚年的陳衡哲,最開心的莫過於於大女兒任以都的見面了。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天,卻是這十五年裏最幸福的時光。她本想著,要是還能再見到兒子,該多好。

命運弄人,她並未等到這壹天。

壹九七六年七月壹日,八十六歲的陳衡哲因肺炎及並發癥,逝世於上海廣濟醫院。

“壹代才女”的人生,就這樣平靜地結束了。

10

早年因反抗而精彩,晚年因沈默而平安,大概這就是陳衡哲的寫照吧。

她的“造命”使我感觸良多。

十幾歲,就已知道,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裏的。自己的人生應該自己做主,而不依靠外人。她在家庭和事業之間遊刃有余,我想,能夠成就這壹代才女,背後的男人,任鴻雋功不可沒。

他的大力支持,才有我們看到的陳衡哲。

雖然晚年的她,沈默無言,早已沒有了早年的反抗,但在那段時期,或許是最能夠保住自己的方法吧。她明白,做什麽才是對自己最好的。

這是我愛她的原因。

她是我寫的第六個民國,也是目前最欣賞的壹個。

不知,妳喜歡哪個呢?

目錄傳送門: 《民國女子知多少》

下壹篇:《蘇雪林:世紀才女,終生追索屈賦未曾歇》

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