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40年代,張大千破壞敦煌壁畫就是壹個典型案例。
1941年初,張大千帶領妻兒到敦煌莫高窟“視察”。我待了兩年零七個月。在此期間,許多壁畫遭到破壞。
他說,敦煌千佛洞裏有北魏、隋、唐、宋、元、明、清的壁畫,張大千先生就住在壹間石室裏臨摹。但是各個朝代的壁畫並不在壹個平面上,最早的是在最裏面,後來的人在上面塗上泥巴,重新粉刷。張大千先生想臨摹不同朝代的人的筆跡,於是先畫最上面壹層,畫完後揭下來,再畫下壹層,逐漸地畫,揭下來,希望得到每壹代的畫法。
就現有的材料來看,張大千及其團隊對敦煌壁畫的破壞至少從1941年底持續到1943年初。至於破壞的總量,由於當年湘大的統計數據比較零散,今天很難詳細考證。針對此事,學界曾感慨:“最近國人都在談開發西北,敦煌藝術也經常被名人關註。但其建立的壹個機構,以荀彧(於右任)為保護人,以張大千為主要任務,西北的古跡能否長存,令人懷疑。”
事實上,除了破壞壁畫,張大千還帶走了數量不詳的敦煌文物。據敦煌研究院資深學者何世哲介紹:“據我所知,張大千先生只是把張俊以交給了原敦煌藝術研究院,現在仍保存在敦煌研究院。其余文物被張大千先生帶走,後分散到日本天理大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