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的美人形象代表什麽
通過對唐詩宋詞中“美人”形象的幾種寄寓意義的分析,深刻了解詩文的內涵以及作者在詩中表達的豐富情感。 關鍵詞唐宋詞 “美人” 寄寓意義 情感 在我國的古代詩歌中,“美人”壹詞最早出現在《詩經鄴風簡兮》中:“雲 誰之思?西方美人。”從此,“美人”形象就成為古代詩歌中或隱或現的不朽倩影, 同時也成為古代詩人抒情言誌的壹個永久典範。那麽,古代詩人借“美人”形象 到底表達了哪些意蘊呢?今做壹些簡要分析。 壹、借遠方“美人”比君王,對美人的思慕表達對君王重用的渴望。 此形象用的最多莫過於《楚辭》,屈原《離騷》中說:“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遲暮。”李陳玉認為:“言求女者,求賢君之譬也。”即用“美人”來 比喻君王,用對美人的渴慕,擔心美人年華老去,來表現詩人對賢君的渴望,擔 心君王老去。在戰爭頻仍的戰國時期,詩人希望楚國出現壹位賢君,來實現自己 的“美政”理想:振興楚國,摒退外族的侵略。 又如《九章》中的《思美人》,詩題“思美人”即是“靈修美人以媲於君” 的體現;“美人”在詩中毫無疑問是指楚君主,而非壹般意義上的美女。同樣, 屈原撰寫此詩的目的,就是試圖以思女形式,寄托自己對君主的希冀,以求得到 君主的信賴而實現理想目標。詩人通過思女的行為“攬涕”、“佇眙”,又由於 客觀條件的限制“無良媒”,致使他“誌沈菀而莫達”。不過,詩人並不因此而 喪失信心,他仍竭盡全力地努力追求:“寧隱閔而壽考兮,何變易之可為。”“知 前轍之不遂兮,未改此度。”“廣遂前畫兮,未改此度也。”直至詩篇之末,詩 人明知自己已實在無能為力了,卻仍不改“度”,努力的行為放棄了,但節操始終不變。 北宋文學家蘇軾也曾在他的《前赤壁賦》中自創壹首詩歌,歌曰:“渺渺兮 予懷,望美人兮天壹方。”意思是:我的情思啊是多麽的悠遠,思念心中的美人 啊,她卻在天邊遙遠的地方。這裏的“美人”暗指當時的君主,因為蘇軾遭遇“烏 被降職為黃州團練副使。這個職位相當低微,並無實權。蘇軾到任後,心情郁悶,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遊覽,寫下了《赤壁賦》、《後赤壁賦》和 《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以此來抒發他謫居時痛苦而矛盾的思想感情: 壹方面覺得應該及時行樂,壹方面又念念不忘建功立業。 在這些詩人的筆下,遠方“美人”的寄寓意義就是“君王”,就是實現他們 理想的決定者。但是這個“美人”又離他們是那麽的遙遠,她就像天上的壹輪明 月,那麽遙不可及又陌生冰冷,就算用盡他們的壹生也無法得到,“美人”終究 成為匯聚他們希望與失望的壹個幻影,在他們生命的遠方冷冷的微笑著,也在他 們的詩文中飄越歷史長河。 二、借歷史“美人”傷自己,對美人的同情表達對自身不幸的傷感。 出現在古詩文中的最有名的歷史美人莫過於王昭君,她是我國古代四大美人 之壹,在我國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王昭君,名嬙,漢元帝時宮人。西晉時避司馬昭諱,改稱明君,也稱明妃。 據《西京雜記》記載:“漢元帝後宮嬪妃宮人很多,不得常見,於是讓畫工圖形, 按圖召幸。宮人皆賂畫工,昭君自恃容貌,獨不肯與。工人乃醜圖之,遂不得見。 後匈奴入朝,求美人,上按圖以昭君行。及去,召見貌為後宮第壹,帝悔之,而 重信於外國,故不復更人。乃窮案其事,畫工毛延壽棄市。”從此,詠王昭君其 人其事的詩歌不斷湧現,且多寫王昭君的離愁別恨、惋惜她的紅顏薄命。更有詩 人借昭君的不幸遭遇,來感傷自身的坎坷經歷。最有名的如大詩人杜甫的詠昭君詩《詠懷古跡五首之三》:“群山萬壑赴荊 門,生長明妃尚有村。壹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 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這首詩是杜甫經過湖北秭歸明妃村,感王昭君故事而作。杜甫此詩集中地抒 寫她的怨恨。此詩表面上懷昭君,實際上感懷自己。昭君美冠後宮遭妒不得恩寵, 杜甫“古來材大難為用”;王昭君的出塞又與杜甫的“飄泊西南天地間”頗為相 似。杜甫的借寫昭君的怨恨來抒發自己壹生顛沛流離,遭逢動亂,功業無成等身 世家國之情。所以王嗣奭認為“昭有國色,而入宮見妒;公亦國士,而入朝見嫉 正相似也,悲昭以自悲也”。金聖嘆也認為,詠明妃,即“為千古負才不偶者十 分痛惜”。 四大美人中,除了詠王昭君,也有詠別人的,如唐代王維的《西施詠》:“艷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羅衣。君寵益嬌態,君憐無是非。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詩開首四句,寫西施雖姿色艷麗,卻不能長久。次六句寫西施壹旦得到君王 寵愛,就身價百倍。末了四句寫姿色太差者,想效顰西施是不自量力。語雖淺顯, 寓意深刻。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說:“寫盡炎涼人眼界,不為題縛,乃臻 斯詣。”詩人所處的盛唐時代,在繁華的外衣下隱藏著政治危機:奸邪小人把持 朝廷大權,紈絝子弟憑著裙帶關系飛黃騰達;才俊之士卻屈居下層,無人賞識。 王維在這首詩中借詠西施,以喻為人。詩人借西施“朝賤夕貴”,而浣紗同伴中 僅她壹人命運發生改變,悲嘆人生浮沈全憑際遇的炎涼世態,抒發懷才不遇的不 平與感慨。 在這些詩人的筆下,歷史“美人”的寄寓意義就是他們自身,就是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影子。他們在這些歷史“美人”的身上找到他們自己,找到現實生活 中的對號入座者。他們為這些“美人”哭,為這些“美人”嘆,其實是為自己哭, 為自己嘆。歷史“美人”是他們的情感宣泄點,是他們向這個世界吶喊不公的媒 介。這些“美人”和他們是同病相憐的,也是血肉相連的,他們壹起在中國的詩 文星空中熠熠生輝。 三、借現實“美人”代自身,用美人的渴求來訴說自己難言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