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有名的宋代建盞,當時已由留學我國的日本禪僧們帶回國而傳到國外。日本古籍亦有青兔毫、黃兔毫、建盞、建州垸等記載。15世紀以後,他們把建盞及黑釉器訛稱為天目;今天“天目”已成為黑釉壹類陶瓷器的國際通用名
詞。傳世的建盞 以日本最多,其中宋代的“曜變”、“油滴”等四只建盞已被定為日本國寶,是稀世之珍,極受重視,免毫盞反居次位。除日本外,美國許多著名博物館也有建盞的收藏,由於J.M.普魯瑪曾調查過水吉的窯址,故密西根大學有較多的樣品收藏。當然,我國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和他處也收藏有建盞的寶貴樣品,然而目前最大的寶藏之壹似乎可以認為是未經多少發掘和清理的建窯古窯址。 建盞常見有油滴,兔毫,鷓鴣斑等不同釉面風格。油滴的釉面多數為邊緣界限清晰的不規則結晶。盞內底部油滴斑紋布滿的尤為珍貴。
兔毫多為絲狀呈放射狀結晶,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提及:“盞色貴青黑, 玉毫條達者為上。”
鷓鴣斑那的曜變斑紋介於兔毫和油滴之間,結晶邊緣有粘連,偶見斑紋呈隱約虹彩色者,甚為難得。
建窯黑釉是壹種析晶釉,屬於含鐵量較高的石灰釉,因此,具備燒成黑釉的基本條件;同時,石灰釉黏性強,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在高溫中容易流動,所以,建盞外壁底部往往有掛釉現象,而器物口沿釉層較薄,呈褐紅色,有的近似芒口。
建窯黑瓷的胎質基本特征為:截面色黑或灰黑、黑褐,此為含鐵量較高所致;胎骨厚實堅硬,叩之
有金屬聲,俗稱“鐵胎”,手感厚重;含砂粒較多,故胎質較粗糙,露胎處手感亦較粗。從燒成工藝分析,建窯黑瓷為高溫燒成,若胎土淘洗太細,則器物易變形。正由於建窯黑瓷中的建盞胎體厚重,胎內蘊含細小氣孔,利於茶湯的保溫,適合鬥茶的需求,所以,在宋代成為最上乘的茶具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