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的詩句關於意象 1. 關於李商隱詩歌中的燈燭意象
“燈燭”是李商隱最喜用的意象之壹,他的詩歌中多次寫到“燈燭”。在他
詩中,燈燭具有多方面的象征意義。有時是愛情的溫馨,有時是友情的渴望;有
時是無奈的微哨,有時是失落的寂寥;有時是渴盼的鮮明路標,有時是亂離的目
擊者。在“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筱蠟燈紅”壹聯中,“蠟燈紅”設色濃艷,
感覺上和前面的“春酒暖”壹脈相承,實際就是詩人愛情心理的象征。想象壹下,
在那個春意綿綿的夜晚,很多人聚在壹起“射覆”飲酒,歡歌笑語不絕於耳。在
這其中,只有壹個女子與詩人心心相通。夜色加深,蠟燈越發顯得紅亮,這光芒,
如此溫馨,甜蜜,不正是詩人心靈深處因有這麽壹個知己而得到的慰籍麽?蠟燭
似乎成為詩人專門用來象征愛情的固定意象。“蠟燭成灰淚始幹”這壹千古傳唱
的名句,不正是詩人對愛情的執著追求麽?“春心莫***花爭發,壹寸相思壹寸灰”
又是這種象征的極致了。在“何當***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中,燈燭則又
象征著友情。詩人遠在南方幕府,想起北方的朋友,路途迢迢,不能相見。詩人
蕩開壹筆,不寫自己的相思,而是遙想未來:西窗下,燭光裏,我和妳面面相對
時,再來述說我的相思之苦。這裏的燭光,其實是詩人心像的再現,是友情的象
征。當詩人失望寥落的時候,燈又成為寂寬的象征。在“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
燈獨自歸”壹聯中,探望舊日情人而不遇的詩人惆悵歸來,燈即是他孤獨的象征,
又是他失落的真實再現。
2. 李商隱愛情詩的意象
李商隱在中晚唐時代是壹位生活比較嚴肅的詩人。他的有些《無題》詩看起來是寫愛情,實際上是遠接屈原楚辭以香花美人來抒發懷才不遇之情。關於這些方面,清人馮浩《玉溪生詩集箋註》已有較好的論述。我想從另壹個角度,即詩人生活的歷史文化背景,以及他確實可靠的愛情婚姻經歷來談其愛情詩的崇高思想和審美價值。
對李商隱無題詩的理解曾有多種爭議,壹種認為他的詩多有“寄托”之意。原因是詩人當時被卷入“牛李”黨爭漩渦之中,是寄意於思公令狐楚之子令狐淘,表現忠貞感情、希望得到援引的詩。另壹中認為這是壹首真正的愛情詩。因為從詩的字面意思看,顯然是在描述愛情的哀怨,而且也只有這樣去認識它,詩裏的“相見時難別亦難”,“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才能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假如把它說成是政治詩,這些句子簡直壹錢不值。
我認為,無論有無寄托,李商隱的無題詩大多數都是優秀的愛情詩;而且無論有無寄托,這些無題詩都具有壹種動人的朦朧美。
從審美的角度看,“相見時難”、“鳳尾香羅”這兩首詩,首先都應當看成是成功的愛情詩,這是因為它們所塑造的愛情忠貞的形象,是完整的、豐滿的、美麗動人的。即使把它們完全作為愛情詩來讀,也決不會降低其藝術價值
總之,這首詩中的種種美麗而奇特的意象,意義不在敘述或簡單地抒情,而是在為自己的心靈世界尋找壹種直接的物化形式。即“以假想之事物,表現心靈之銳敏”這就是李商隱愛情詩藝術上的特點
李商隱的愛情詩沒有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通過想象,借助典故,把實情實景轉化為壹種撲朔迷離、朦朧隱約的意象,把自己苦悶沈痛的心聲,埋藏在深曲婉轉的詩境中,從而使作品具有壹唱三嘆的韻味。
3. 關於李商隱詩歌中的燈燭意象
“燈燭”是李商隱最喜用的意象之壹,他的詩歌中多次寫到“燈燭”。
在他詩中,燈燭具有多方面的象征意義。有時是愛情的溫馨,有時是友情的渴望;有時是無奈的微哨,有時是失落的寂寥;有時是渴盼的鮮明路標,有時是亂離的目擊者。
在“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筱蠟燈紅”壹聯中,“蠟燈紅”設色濃艷,感覺上和前面的“春酒暖”壹脈相承,實際就是詩人愛情心理的象征。想象壹下,在那個春意綿綿的夜晚,很多人聚在壹起“射覆”飲酒,歡歌笑語不絕於耳。
在這其中,只有壹個女子與詩人心心相通。夜色加深,蠟燈越發顯得紅亮,這光芒,如此溫馨,甜蜜,不正是詩人心靈深處因有這麽壹個知己而得到的慰籍麽?蠟燭似乎成為詩人專門用來象征愛情的固定意象。
“蠟燭成灰淚始幹”這壹千古傳唱的名句,不正是詩人對愛情的執著追求麽?“春心莫***花爭發,壹寸相思壹寸灰”又是這種象征的極致了。在“何當***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中,燈燭則又象征著友情。
詩人遠在南方幕府,想起北方的朋友,路途迢迢,不能相見。詩人蕩開壹筆,不寫自己的相思,而是遙想未來:西窗下,燭光裏,我和妳面面相對時,再來述說我的相思之苦。
這裏的燭光,其實是詩人心像的再現,是友情的象征。當詩人失望寥落的時候,燈又成為寂寬的象征。
在“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壹聯中,探望舊日情人而不遇的詩人惆悵歸來,燈即是他孤獨的象征,又是他失落的真實再現。
4. 李商隱《代贈》詩中意象有哪些
代贈
樓上黃昏欲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這是壹首描寫女子思念情人的詩作,詩中的女子,深居高樓,黃昏時分,她因百般無聊賴而思念起情人來了。對其思念越濃,就越渴望和他相見,恨不得他立刻出現在樓前,她按耐不住自己焦急的心情,走到樓頭前,想去眺望遠處,看看他來了沒有。可是又驀然想到他必定來不了,他怎麽知道自己在思念他呢?就算知道又如何能這麽快就來到跟前呢?她只得止步,折回樓內,欲望還休,欲見而無法相見,這種復雜的心情折磨得她坐立難安,滿樓徘徊。此句把女子復雜矛盾的心理和孤寂無聊的失望情態完全表現出來了。
5. 意象與感情方面如何鑒賞李商隱的《錦瑟》
這首《錦瑟》,是李商隱的代表作,愛詩的無不樂道喜吟,堪稱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講解的壹篇難詩。
自宋元以來,揣測紛紛,莫衷壹是。 詩題“錦瑟”,是用了起句的頭二個字。
舊說中,原有認為這是詠物詩的,但近來註解家似乎都主張:這首詩與瑟事無關,實是壹篇借瑟以隱題的“無題”之作。我以為,它確是不同於壹般的詠物體,可也並非只是單純“截取首二字”以發端比興而與字面毫無交涉的無題詩。
它所寫的情事分明是與瑟相關的。 起聯兩句,從來的註家也多有誤會,以為據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時,詩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爾雲雲。
其實不然。“無端”,猶言“沒來由地”、“平白無故地”。
此詩人之癡語也。錦瑟本來就有那麽多弦,這並無“不是”或“過錯”;詩人卻硬來埋怨它:錦瑟呀,妳幹什麽要有這麽多條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條弦,到李商隱時代又實有多少條弦,其實都不必“考證”,詩人不過借以遣詞見意而已。
據記載,古瑟五十弦,所以玉溪寫瑟,常用“五十”之數,如“雨打湘靈五十弦”,“因令五十絲,中道分宮徵”,都可證明,此在詩人原無特殊用意。 “壹弦壹柱思華年”,關鍵在於“華年”二字。
壹弦壹柱猶言壹音壹節。瑟具弦五十,音節最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節,常令聽者難以為懷。
詩人絕沒有讓人去死摳“數字”的意思。他是說:聆錦瑟之繁弦,思華年之往事;音繁而緒亂,悵惘以難言。
所設五十弦,正為“制造氣氛”,以見往事之千重,情腸之九曲。要想欣賞玉溪此詩,先宜領會斯旨,正不可膠柱而鼓瑟。
宋詞人賀鑄說:“錦瑟華年誰與度?”(《青玉案》)元詩人元好問說:“佳人錦瑟怨華年!” (《論詩三十首》)華年,正今語所謂美麗的青春。玉溪此詩最要緊的“主眼”端在華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這才追憶“四十九年”之說,實在不過是壹種迂見罷了。
起聯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頷聯的上句,用了《莊子》的壹則寓言典故,說的是莊周夢見自己身化為蝶,栩栩然而飛……渾忘自家是“莊周”其人了;後來夢醒,自家仍然是莊周,不知蝴蝶已經何往。
玉溪此句是寫:佳人錦瑟,壹曲繁弦,驚醒了詩人的夢景,不復成寐。迷含迷失、離去、不至等義。
試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說:“枕寒莊蝶去”,去即離、逝,亦即他所謂迷者是。曉夢蝴蝶,雖出莊生,但壹經玉溪運用,已經不止是壹個“栩栩然”的問題了,這裏面隱約包涵著美好的情境,卻又是虛緲的夢境。
本聯下句中的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後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後魂化為鳥,暮春啼苦,至於口中流血,其聲哀怨淒悲,動人心腑,名為杜鵑。
杜宇啼春,這與錦瑟又有什麽關聯呢?原來,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詩人無限的悲感,難言的冤憤,如聞杜鵑之淒音,送春歸去。壹個“托”字,不但寫了杜宇之托春心於杜鵑,也寫了佳人之托春心於錦瑟,手揮目送之間,花落水流之趣,詩人妙筆奇情,於此已然達到壹個高潮。
看來,玉溪的“春心托杜鵑”,以冤禽托寫恨懷,而“佳人錦瑟怨華年”提出壹個“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實。玉溪之題詠錦瑟,非同壹般閑情瑣緒,其中自有壹段奇情深恨在。
律詩壹過頷聯,“起”“承”之後,已到“轉”筆之時,筆到此間,大抵前面文情已然達到小小壹頓之處,似結非結,含意待申。在此下面,點筆落墨,好象重新再“起”似的。
其筆勢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斷絲連,或者推筆宕開,或者明緩暗緊……手法可以不盡相同,而神理脈絡,是有轉折而又始終貫註的。當此之際,玉溪就寫出了“滄海月明珠有淚”這壹名句來。
珠生於蚌,蚌在於海,每當月明宵靜,蚌則向月張開,以養其珠,珠得月華,始極光瑩……。這是美好的民間傳統之說。
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淚以珠喻,自古為然,鮫人泣淚,顆顆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異景。如此,皎月落於滄海之間,明珠浴於淚波之界,月也,珠也,淚也,三耶壹耶?壹化三耶?三即壹耶?在詩人筆下,已然形成壹個難以分辨的妙境。
我們讀唐人詩,壹筆而有如此豐富的內涵、奇麗的聯想的,舍玉溪生實不多覯。 那麽,海月、淚珠和錦瑟是否也有什麽關聯可以尋味呢?錢起的詠瑟名句不是早就說“二十五弦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嗎?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
如此,滄海月明之境,與瑟之關聯,不是可以窺探的嗎? 對於詩人玉溪來說,滄海月明這個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壹次,他因病中未能躬與河東公的“樂營置酒”之會,就寫出了“只將滄海月,高壓赤城霞”的句子。
如此看來,他對此境,壹方面於其高曠皓凈十分愛賞,壹方面於其淒寒孤寂又十分感傷:壹種復雜的難言的悵惘之懷,溢於言表。 晚唐詩人司空圖,引過比他早的戴叔倫的壹段話:“詩家美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也。”
這裏用來比喻的八個字,簡直和此詩頸聯下句的七個字壹模壹樣,足見此壹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後來古籍失傳,竟難重覓出處。今天解此句的,別無參考,引戴語作解說,是否貼切,亦難斷言。
晉代文學家陸機在他的《文賦》裏有壹聯名句:“石韞玉而山輝。
6. 古詩詞中的意象都有哪些
古詩的意象,大都有相對固定的寓意.把握了這些寓意,對我們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以及正確解答詩歌鑒賞題目很有益處.壹、動物類1、蟬 感身世,訴悲涼:唐駱賓王《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沈.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以寒蟬高唱,渲染自己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之情,句句都可以找到詩人對自己遭遇的不平和人格自信的影子.痛別離,苦遠遊: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還未直接描寫別離,就釀造了壹種足以觸動離愁別緒的氣氛.唐盧殷《晚蟬》:"深藏高柳背斜暉,能軫孤愁感昔圍.猶畏旅人頭不白,再三移樹帶聲飛."寫蟬以聲引愁,旅人行壹程,飛蟬跟著鳴壹程,似乎專與行人為難,寫出了詩人壹路走去壹路愁苦的沈重心情.2、鴻雁 鴻雁是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如唐李益《春夜聞笛》:"洞庭壹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如"鴻雁幾時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 3、杜鵑 杜鵑,又名杜宇、子規,叫聲淒切,在古典詩歌中它往往和哀怨、思歸相關."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秦觀詞裏借杜鵑之聲,渲染孤館的哀怨之情,傳達出詩人的哀怨思鄉之情."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李商隱詩中借杜鵑表達殷切的思念."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白居易借杜鵑啼血渲染江洲的荒涼,表達自己被貶江洲的哀怨之情.4、鷓鴣 鷓鴣的鳴聲讓人聽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如 "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宮女如花滿春殿,如今只有鷓鴣飛"(李白《越中覽古》)這裏它又充當衰敗之景的象征,它的悲啼,往往預示著傷感和沒落. 5、黃鶯 善於歌唱,是春天的象征."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杜牧《江南春》),杜牧用黃鶯歌唱寫出江南美麗的春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用黃鶯鳴啼、燕子輕飛來說明春天的來到.二、植物類 1、柳 "柳","留"的諧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因此"柳"帶有傷離別的意味,《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柳永《雨霖鈴》中有"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來表達別離的傷感之情.李白《憶秦娥》中有"秦樓月,年年柳色,霸陵傷別."也是表達傷離別的情感. 2、梅"梅"有 "性耐寒"的特點,詩人借以表達孤高,不諧流俗的品格,陸遊的《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和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都是以梅花反映自己不願同流合汙的品質.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後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宋人陳亮《梅花》:"壹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3、菊菊,傲霜之花,它品格堅強,氣質清高.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 4、蓮 "蓮"與"憐"音同,詩句借以表達愛情.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蓮子"即"憐子","青"即"清".這裏是實寫也是虛寫,語意雙關,采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壹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5、梧桐 梧桐是淒涼悲傷的象征.元人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壹聲梧葉壹聲秋,壹點芭蕉壹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以梧桐葉落和雨打芭蕉寫盡愁思.其他如"壹葉葉,壹聲聲,空階滴到明"(唐人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等.6、芳草 以芳草喻離恨,李煜《清平樂》:"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讓人看到離情的生生不息,草的無窮體現出情的彌漫與更生.以芳草喻所思之人: "知音少,人間何處尋芳草"(朱敦儒《漁家傲》),"天涯何處無芳草"(蘇軾《蝶戀花》)中芳草即知音的別說.由芳草年年復如引起時間匆匆、人生短暫、年華寶貴的惜時感嘆."可憐春光閑了,陰多晴少.江南江北水連雲,問何處,尋芳草"(朱敦儒《壹落索》)惜芳草就是惜人生.三、自然現象類1、明月 明月蘊涵思鄉之愁.如"磧裏征人三十萬,壹時回首月中看"(唐?李益《從軍北征》)的抑制不住悲苦的思鄉之情;"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靜夜思》)望月思鄉的異常感傷;"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表現了亡國之君特有的傷痛.明月是情感的寄托. 如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的希冀和渴盼.2、流水 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對時光流逝 ,愁緒綿長,歷史變遷的感嘆."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樂府詩集?相和歌辭》)詩人見流水思年華易逝;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