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
壹、《左傳》的體例與性質
《左氏春秋》因本來是壹部完整的書,晉人杜預割裂之分別附於魯《春秋》壹書有關各條之下,作為《春秋》傳,故晉以後壹般稱作“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戰國西漢時已廣泛流行。故戰國西漢人引用的“春秋”,往往是指《左傳》。
作者左丘明,為魯瞽史,孔丘同時或稍晚時人。 《左傳》記事至魯哀公二十七年 ( 文末壹句帶及三家滅智氏,為公元前 453 年事。則其中有後人附益的文字 ) 。
二、思想內容
全書比較詳細而具體地記載了春秋時代周天子以及各諸侯國之間的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活動。作者根據當時所能見到的各國史書博采佚聞,生動真實地反映了奴隸社會崩潰時期的重大變化,展示了那個時代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
比較重視人民的意誌和力量。歌頌有作為的政治家和愛國人物。揭露了統治階級的矛盾與鬥爭,批判了統治者的殘暴與荒淫。
三、藝術成就
敘事富於故事性、戲劇性,有緊張動人的情節,同時又註意文章的布局和結構。
善於描寫復雜的戰爭,敘述中註意交待戰爭的原因、經過和結果,註意交待戰爭雙方的對比、變化。
描寫各種人物的情態,刻畫了許多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
語言簡練、含蓄,富於文采。常引用歌謠、諺語、人民群眾的口語以增強敘述的生動性。
四、對後世的影響
它通過具體的記述和描繪反映歷史,表現作者的思想,對《史記》和後來的史傳、講史、歷史小說和記敘散文都有很大影響。它既是我國古代散文的典範,也是我國歷史小說的濫觴。
為後世的小說、戲劇提供了豐富的題材。
/jxc1/dzjan/yjsh.htm
春秋時期的編年史,相傳為左丘明所作,故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
《左傳》長於敘事,註意“原始察終”;善於抓住個性特點描寫戰爭,戰爭描寫成就很大; 人物描寫達到壹定高度;語言藝術。
二、復雜戰爭的生動展現 —— 《城濮之戰》
1.詳細記述了晉楚城濮之戰這場爭霸戰的歷史事件
2.戰爭描寫藝術
A.表現方式上:緊扣戰爭性質——爭霸戰,以戰爭準備階段的戰略謀劃,以及外交、軍事、組織等方面的準備為描寫重點,戰爭場面描寫寥寥數語,速戰速決。這樣就著重分析了戰爭的正義性與非正義性,服務於作者探索戰爭勝敗原因的目的。
戰略 —— 報施救患,取威定霸 ——┐
┌— 組編三軍,舉賢任能 │未戰勝敗已明 ——〉“德勝”(原始察終)
戰術├— 勵精圖治,以圖霸業 ——┘
└— 聯合齊秦,攻曹伐衛
B.敘事結構上:采用雙線結構,以晉國和楚國為兩條線索,詳寫晉國,略述楚國,時而平行,時而相交,有合有分。從而化繁為簡,使整個記述簡潔清晰,增強了情節性、曲折性和動人效果,生動再現了這場復雜的順息萬變的戰爭。
3.人物語言個性化。深刻心理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