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學史所討論的內容基本上都屬於算術範疇,在古代被稱為算學,即布算之學,重於計算技巧。而中國古代數學是專指邵雍為代表的研究傳統,即通過對抽象數的研究來探尋宇宙萬事萬物的內在邏輯。二進位制就是典型的代表,俗言中心中有數、定數就是這個數。伊川說:“數學至康節始入理也。”《四庫全書提要》評述道:“物生有象,象生有數,乘除推闡,務完造化之源者,是為數學。”就是說:主張物的產生必有象為先導,象的產生必有數為基礎,對數的關系進行深入探究,以達到窮盡造化演化規律的學問稱為數學。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庫術數類叢書》出版說明指出:“(數學)實際是指據《周易》陰陽奇偶之數推衍出來的象數說。”
中國使用十進位制在世界最早。十進位制之所以在中國最早出現,和中國固有的文化是分不開的,漢字是方塊字而不是拼音文字,極大地促進了十進位制的形成。據史料記載,古代巴比倫人壹直像後來的羅馬數碼那樣,用相加或累積計數,古埃及和古希臘也都是用特殊的記號來表示20、30、40等10的倍數,比如古希臘半島采用27個字母計數法,從1—9用九個字母表示,10—90再用另外九個字母表示,100—900用剩下的九個字母表示,這種笨拙的特殊位值十進制計數法壹直延續到文藝復興前夕。印度人在公元6世紀才開始使用十進位制。而歐洲人正式采用十進位制的最早證據,是公元976年的壹份西班牙文的抄本。十進位制是中國對人類作出的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
二進位制是電子計算機的運算基礎,而二進位制的發明人是德國傑出數學家萊布尼(G.W.Leibniz,1646—1716),不過他發明二進位制是受了中國古代“先天八卦”的啟發。易經八卦相傳是伏羲畫卦,周文王重卦,太公作爻辭,是壹雙魚太極圖,四周圍繞有乾坎震艮巽離坤兌八卦,這八卦就是由長短劃不同排列組合而成的符號。它的象征意義是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每壹卦都是由陽爻(—)和陰爻(- -)構成。如果以陽爻(—)為1,以陰爻(--)為0,按照二進位制的逢2進1的規則,則這從乾到坤的64卦均可以用0和1兩個數字表示出來。如第壹卦乾卦為111111=63,第二卦為011111=62,第三卦為101111=61,這樣排列下去,第六十二卦為010000=2,第六十三卦為 100000=1,最後壹卦為000000=0。統觀這從乾到坤的六十四卦的排列,其二進位制數序排列恰好為從63—0的自然數順序排列,真是天衣無縫,巧奪天工!當時,德國大數學家、微積分和數理邏輯的創始人萊布尼茨正在為創造壹部乘法機而遇到困難,壹籌莫展,正好他的朋友、到中國去傳教的教士白晉(J.Bouvet,1655—1730)從中國歸來,帶來了《六十四卦次序圖》和《六十四卦方位圖》,萊布尼茨如獲至寶,頓時感到陰陽兩個對立矛盾的面千變萬化的奇妙,對易經和八卦以及它最初的發明者伏羲充滿敬意,受到點撥和啟發,產生了他的二進位制的最早靈感。1703年萊布尼茨在《皇家科學院紀錄》雜誌發表了《二進位算術的解說——它只用0和1並論述其用途,以及伏羲氏所用的古代中國數學的意義》,論述了他的二進位制思想。他認為,“只有0和1的二進位制不但具有簡潔的形式,更可以表示宇宙間所有的量。所有的數通過1和0的方式表達,是何等美妙!”早在萊布尼茨之前,北宋的哲學家邵雍(1011—1077)就在他研究《易經》的著作中提出了比較完備的二進位制思想,可惜他的二進位制思想沒有傳播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