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水滸傳》第30回——第40回的主要內容?

《水滸傳》第30回——第40回的主要內容?

1、第三十回

蔣門神把快活林酒店時還舊主施恩。施恩敬重武松,重霸快活林。?張都監請武松來家,酒肉相待。灌醉武松,設計擒拿,指使知府將武松下入死囚牢裏。?

施恩給康節級、葉孔目各壹百兩銀子,以保武松性命。武松被脊杖二十刺配恩州牢城。半路施恩衣送吃,備說蔣門神復奪快活林之事,在飛雲浦,武松殺死四個公人,奔孟州城裏來。

2、第三十壹回

武松在鴛鴦樓,殺死蔣門神、張團練、張都監,連夜越城而走。?孟州知府著人緝拿武松,張青介紹武松到二龍山寶珠寺魯智深、楊誌處去。孫二娘母夜叉教武松打扮成行者,當時來到蜈蚣嶺,與庵裏假扮出家與女人調笑的先生鬥將起來。?

3、第三十二回

在蜈蚣嶺殺了王道人。救了張太公家女兒,來到白虎山孔太公莊上,為討酒肉,打了孔亮。跌進溪裏,醉中被孔明孔高捉拿,卻被在此莊上居住的宋江搭救。武松表示要去二龍山落草,“異日不死,受了招安。”宋江鼓勵他歸順朝廷青史留名。?

宋江夜來清風山,與燕順、王矮虎、鄭天壽相會。王矮虎,劫壹婦人到自己房中,宋江問明是花榮同僚劉高的妻子,便跪拜在地,要王英放她回去,並許下日後與王英娶壹個妻子的諾言。?

4、第三十三回

宋江投花榮處,勸花榮與劉知寨和好。?元宵佳節,宋江月夜鰲山前觀燈,劉知寨夫人指他為賊,劉知寨派人捉了,花榮帶人救回宋江。

宋江當晚去清風山躲避,又被劉高所捉,青州府慕容知府派鎮三山去劉高處押來宋江,黃信與劉高設計騙花榮到清風寨內,和宋江壹起解青州府來。?

5、第三十四回

清風山三好漢燕順,王英,鄭天壽攔路打敗黃信,搶回宋江,花榮。?慕容知府派秦明來清風山,秦明跌入陷馬坑被活捉。眾好漢挽留,秦明不肯背負朝廷,來到青州,慕容知府不開城門,言說昨夜秦明引人打城殺人,並把秦明老小頭割了拿給秦明看。

秦明只好退回。宋江、花榮說明這是要秦明死心塌地的計策。宋江把花榮的妹妹許與秦明。秦明單騎來清風寨,說轉黃信入夥。?

6、第三十五回

傳說朝廷要來征剿,宋江要大家去梁山泊入夥。中途宋江收到宋清家書,知父病喪,在本鄉村口張社長處聽到老父不死,大罵兄弟寫假書信。宋太公說明怕宋江落草,做個不忠不孝的人,因此叫石勇捎書去叫他回。宋江拜了父親,當晚即被新來都頭趙能趙得團團圍定。?

7、第三十六回

宋江主動就縛,被刺配江州牢城,宋太公相送,教宋江不可入夥,免做不忠不孝之人。不虞中途被劉唐截住,宋江借刀自刎,不願落草,嚴尊父教,揭陽嶺在李立酒店被蒙汗酒麻翻。在揚子江撐船為生的李俊趕來相救,李立勸他不要去江州,宋江不肯。在揭陽鎮上資助賣膏藥的薛永,被壹大漢所打。?

8、第三十七回

張艄公(張橫)救宋江過潯陽江,在江心幾乎被謀財害命,李俊趕緊來相救。與揭陽壹霸穆弘穆春相見。?宋東來江州府,蔡九知府(蔡太師第九子)當廳。管營著宋江做了抄寫文案的人。

9、第三十八回

戴宗向宋江索取常例銀,宋江不給,取出吳用書信,與戴宗相認。?宋江與戴宗手下的小牢子李逵相見。李逵拿了宋江十兩銀子去賭,輸了不認賬,搶走別人的銀兩。宋江把銀子還給小張乙,並給了被李逵所打之人的將息錢。

宋江、戴宗、李逵三人上琵琶亭,宋江熱情招呼李逵吃肉喝酒,李逵因放走活魚,被張順淹得半死。宋江叫戴宗拿出張橫書信,喝住張順,救了李逵。?

10、第三十九回

宋江來到潯陽樓自飲自吃,吟反詩兩首。?無為軍通判黃文炳於潯陽樓上發現宋江反詩,蔡九知府下令捉拿。宋江裝瘋。蔡九知府聞知是近瘋,把宋江下到死囚中,派戴宗去東京報告蔡太師。戴宗被朱貴領上梁山泊,吳用教戴宗賺蕭讓(書法家)金大堅(雕刻家)上山,假造蔡京回書。?

11、第四十回

黃文炳道破假回書上破綻,戴宗被打成招,下進牢裏,斬首之日,梁山好漢及李逵來救,李逵不分官兵百姓,舉斧亂砍,晃蓋喝止不聽。?二十九條好漢在白龍廟聚義。

擴展資料:

1、簡本系統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評林本(水滸誌傳評林)和劉興我本。而繁本又分七十回本、壹百回本和壹百二十回本三個系統,其中以百回本為最古。

2、容與堂本《李卓吾先生批評忠義水滸傳》壹百卷敘事詳盡,內容完整,是百回本中現存最早的繁本,楊定見序、袁無涯刻本《水滸全傳》則是該書眾多版本中內容最全的壹百廿回本。

3、此外又有明末清初人金聖嘆據繁本(壹般認為是根據120回本)刪節、潤色而成的70回,他將原壹百回的第壹回作為楔子,正文70回,所以這個70回的本也可以稱為71回本。

4、這個本子只到大聚義為止,然後讓盧俊義做了壹個108將全部被俘的噩夢。金聖嘆本在客觀上保留了《水滸傳》的精華部分,經他修改、潤飾過的文字水平更高,得到了文人階層的很大推崇,流傳很廣。

5、作者爭議:

《水滸傳》的作者據傳為元末明初施耐庵,並由羅貫中加以潤色及編排,實際參與創作者跨越了從宋元到明末的數百年,包括了民間說書人、文人、書商等,是壹部世代累積型的長篇文學作品。

從早期刊本的署名上看,明朝萬歷二十二年(1594)福建建陽余象鬥雙峰堂刊本《京本增補校正全像忠義水滸誌傳評林》題羅貫中編集,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袁無涯刊《忠義水滸全傳》壹百二十回本署名是“施耐庵集撰、羅貫中纂修”。

與之相近的還有明萬歷三十年(1602)前後容與堂刻本《水滸傳》署名是“施耐庵撰,羅貫中纂修”。

從其他文獻中的記載看,郎瑛的《七修類稿》中曾經說過:“《三國》,《宋江》二書,乃杭人羅貫中所編。予意舊必有本,故曰編。《宋江》又曰:"錢塘施耐庵書本。”

高儒《百川書誌》記載:“《忠義水滸》壹百卷。錢塘施耐庵書本,羅貫中編次。”李贄《忠義水滸敘》中提到作者時,說是“施(耐庵)、羅(貫中)二公”。此外,田汝成《西湖遊覽誌餘》和王圻《稗史匯編》都記羅貫中作。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水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