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是什麽國家?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韓國和中原地區被分為朝鮮、趙、魏三部分。約公元前11世紀,西周時期,吳王滅商朝後,周朝實行分封制,大大封侯。周成王、周公旦攝政,平定了商紂王武庚和管叔、蔡叔的叛亂。周成王再次把他的兄弟分封到朝鮮,他的國家在燕國的西部,也就是現在山西河津縣的東北。這是中原的韓國,是著名法家代表韓非子的故鄉。韓的祖先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大夫,被封在漢源(今山西河津縣東北)。春秋末期,韓貞子遷居平陽(今山西省臨汾市西南)。古國名,戰國七雄之壹。公元前403年,韓、趙、魏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認,正式躋身諸侯之列,高麗建立。開國君主是晉國大夫韓武子的後代,定都在楊寨(今河南蔚縣)。公元前375年,滅鄭,建都新鄭。韓國是戰國七雄之壹,起源於晉國劃分為三國:春秋末期,晉國大夫趙襄子、魏獻子、韓於公元前433年刺殺智伯,然後將晉國領土劃分為三個諸侯國。後來的歷史學家把漢、魏、趙,與秦、楚、燕、齊並稱為戰國七雄。楊寨(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都城被毀,後遷至新鄭(今河南省鄭州市)。韓昭侯執政時,南韓的國力最強。他以法國學者申不害為宰相,內政開明,韓國成為小康社會。韓國地處中原,被魏、齊、楚、秦包圍,根本沒有發展空間。其領土也是七國中最小的,使韓國成為第壹個被秦國滅的戰國諸侯國,前230年就滅亡了。韓國最著名的人物是韓非,法家的代表人物。他是朝鮮貴族,但他的思想為秦所用。韓君主壹覽韓韓烈侯韓韓莊侯韓宣惠王韓韓韓桓惠王韓安氏三祖:壹、上古始祖:韓卓韓卓(又名韓卓),夏朝伯明之子,今山東濰坊人。他曾經殺了易黛霞,立他為帝。因為在冀州之前,是漢姓的古祖先。他是所有先秦古籍中記載最早的韓姓。二、血緣祖先:——周武王,有個幼子名叫,是周朝晉國的始祖,的弟弟。他是韓姓的血親。武王死後,他成為年輕的國王,被武王的弟弟周公攝政。周公滅唐(今山西翼城西部)後,封唐為虞書。三、姓氏始祖:——韓武子萬叔虞之子,名謝(謝),謝從唐朝遷到晉江,改稱晉侯。謝生武侯,名寧呂,排行老三。吳侯成侯,以服人著稱,排行第四。當妳成為侯,妳將生為,妳將被祝福為第五。侯莉出生在荊後,他的名字是適當的,他被命名為六。侯景生下侯莉,取名斯圖亞特,是第七個。李厚生獻侯,名八世。後弦聖母侯,名叫王菲,是第九個。穆侯生於曲沃,為桓叔,第十回。萬,太傅之子,即韓武子,是韓姓始祖。韓是的後裔,姓姬,姓夷或郭,姓韓侯。西周初年,周公滅唐後,虞書封於唐,史稱晉國。因為它的首都在唐朝,虞書也被稱為唐叔虞。春秋時期,晉昭帝分封叔父為曲沃太傅,造成分裂局面,後被曲沃、武功統壹。曲沃武公取得晉國王位後,滅了周成王弟弟建立的朝鮮,並封其叔父萬吉為韓愈,為韓武子。韓爵,伍茲的曾孫,以封建城市為氏,稱韓。當時朝鮮的土地在陜西省韓城縣南部。韓在晉國被封為大臣。戰國初,漢爵七世孫漢謙與趙、魏瓜分晉國,建立了韓、趙、魏三國。韓國起初定都平陽,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認為諸侯國,定都陽翟。公元前375年,韓哀侯滅鄭國,建都新鄭。八代之後,公元前230年倉被秦所滅。於是他的宗室後代以國為氏,稱漢姓,古時候大多居住在潁川郡。到西漢末年,河南殷漢謙為躲避王莽叛亂,遷居古代南陽縣,為河南陜西漢家。韓國的創始人韓爵韓爵,即韓顯子,春秋時期晉國貴族。生卒年不詳。王耀在晉靈公居住了六年(前615)至晉道公七年(前566)。韓爵祖上被封在朝鮮(古稱陜西韓城西南,清考證在山西河津至萬榮之間)為食邑,所以選擇了韓為家。據《國語·於今》記載,晉靈公時期,趙盾推薦韓傕為司馬,主管軍事刑法。在秦晉河曲戰役中,趙盾是鐘君的元帥。他派人駕駛他的戰車橫沖直撞,打亂了行軍順序。韓爵作為司機被抓,依法判處死刑。還有人擔心韓傕,不理解他的大公無私和對權力的恐懼,認為這樣只會得罪元帥,對自己不利。相反,趙盾很高興他推薦了壹個非常有能力的官員,他還向其他將軍吹噓他的推薦。韓傕長期擔任司馬,壹向以執法無私著稱。齊晉安戰爭期間,克是的元帥。韓傕在軍中要砍頭,軻知道後,立即驅車趕到,試圖說情救他。等他趕到的時候,已經太晚了,行刑已經結束。Xi·柯不僅不能責備韓傕,而且還下令將屍體向公眾展示。由此可見,丹玨的執法無可非議,連他的上司都暗暗折服。後來,韓爵出任新鐘君司令,任仆從大夫;他也是下壹個軍的將軍。晉八年(前573),任元帥,掌管晉國政務。韓傕的政治思想是樸素的民本思想。晉景公打算遷都的時候,韓爵出謀劃策,主要是考慮百姓生活。很多人建議從(今山西翼城縣東南)遷到桓(今鄆城界首西北)和鹹(今界首南)之地,那裏土地肥沃,含鹽豐富,“國利民興”。韓傕認為,有缺陷的土地是“土薄水淺”,地下水位高,過於潮濕,容易發生風濕病,引起人們的悲哀和怨恨。應該遷到新田(今山西侯馬),那裏“土厚水深”,利於居住,人民安居樂業,服從政令,這是十世紀的好處。後來金遷都新田,采納了韓爵的建議。在戰爭的戰略問題上,韓爵也分享了這種民本思想。晉朝鞏俐五年(公元前576年),楚國入侵鄭、魏。當時執政的晉國欒樹打算出兵攻打楚國,韓爵不同意。他認為,楚國如果經常驅趕百姓搞侵略戰爭,百姓必然反對。沒有人民的支持,我們怎麽能發動戰爭呢?所以要讓楚軍橫行壹段時間,等它失去了人氣,那它就不堪壹擊了。這種觀點在當時具有很大的進步意義,後來成為新興貴族爭奪督撫官職政治權力的強大思想武器。在韓傕的政治生涯中,諸侯爭霸是壹個典型的時代特征,他自己的活動從屬於晉國爭霸的目標。然而,即使在這個時期,晉國各大家族之間為了權力和利益的矛盾和鬥爭也壹直很激烈。在這場內部鬥爭中,韓爵始終保持著超然的態度。晉景公十七年(公元前583年),欒、韓輔佐晉景公攻趙。韓傕雖然與趙關系很深,但並沒有對他進行攻擊,反而起到了事後保全趙後代的作用。晉朝七年(公元前574年),欒樹和迫於形勢突然出擊,殺了,廢了。他們要求韓爵參與其中,但韓爵斷然拒絕。這兩次大家族之間的鬥爭,都與國君有關,所以韓傕說:“殺國君奪權,非我力所能及。”事實上,他們不願意參與家族之間的權力和利益之爭。正是由於他的超脫態度,漢家得以保存和壯大,並成為朝廷私相時的六部大臣之壹,三族分晉後的漢諸侯。晉哀公七年(公元前566年),韓傕退位,其子韓琦(韓)繼位為清。從此以後,韓在晉國的顯赫地位就再也沒有下降過。[2]大韓民國[編輯本段]國名:大韓民國?9?7?6?3?0?7?7?0簡稱:韓國?6?3?7?0國家代碼:KOR〔韓國取前三個字母〕韓國是位於東北亞朝鮮半島南端的國家。西南瀕臨黃海,東南瀕臨朝鮮海峽和馬海峽,東臨日本海。北部隔著三八線非軍事區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毗鄰。大韓民國於1948年由大韓民國前臨時政府國會議長李承晚建立,國號延至日本殖民前的朝鮮王朝(即“李氏朝鮮”,1897年國號改為“大韓帝國”)。國名由來:“漢”的名稱源於朝鮮人/朝鮮人的祖先:甲午戰爭(1894-1895)戰敗後,三漢中國清政府在《馬關條約》中放棄在朝鮮半島的宗主權,承認其獨立。1897年,朝鮮國王稱帝,建立“朝鮮帝國”,“朝鮮”第壹次正式成為朝鮮半島的名稱。1910年,朝鮮半島成為日本殖民地。2009年4月1911日,“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在上海成立。1945年,日本投降,遷回中國。1948年,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前國會議長李承晚正式建國,成為今天的韓國。地理【編輯本段】地理位置韓國位於朝鮮半島南部。朝鮮半島位於亞洲大陸東北部,自北向南延伸,全長1,100公裏。韓國總面積9.9萬平方公裏。韓國的領海與太平洋最西部的水域相接。朝鮮半島北鄰中國和俄羅斯,東臨中國東海,與日本隔海相望。除了與大陸相連的半島,韓國還有大小島嶼3200個。地理構造山區約占朝鮮半島面積的三分之二,地形多樣,低山、丘陵、平原交錯分布。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中東部,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太白山貫穿東海岸,形成了半島南部的脊梁。延伸到黃海壹側的幾座平行的山形成了低矮的丘陵,包括太白山、尚青和小白,其中薛嶽和五臺山以其美麗的風景而聞名。小白的最高峰是智異山,從東北走向西南,海拔1915m。漢拿山位於濟州島中部,海拔1,950米。它是韓國的最高峰。自古以來,漢拿山上就有神仙居住。所以漢拿山過去叫瀛洲山,和金剛山、智異山壹起被稱為三大神山。平原主要分布在南部和西部,海拔大多在200米以下。沿黃海有漢江平原、湘潭平原等平原,沿南海有金海平原、全南平原等小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