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王冕寫的墨梅是壹首什麽詩人借物為喻?

王冕寫的墨梅是壹首什麽詩人借物為喻?

這是壹首題畫詩。墨梅就是顏色艷麗的梅花。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誇,只願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出自:《墨梅》是元代詩人王冕創作的壹首七言絕句。原文:

墨梅

元代:王冕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

譯文:

洗硯池邊生長的壹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筆後淡墨留下的痕跡而沒有鮮艷的顏色。

它並不需要別人去誇許它的顏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氣充滿在天地之間。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此詩約作於元順帝至正九年至十年(1349年—1350年)期間。王冕在長途漫遊以後回到了紹興,在會稽九裏山有壹梅花屋,自號梅花屋主。

此詩就作於此。此時正值元末農民大起義爆發前夕,作者面對現實生活中無法解決的矛盾,借梅自喻,感慨之下作此詩。

賞析:

這是壹首語言質樸,不同壹般的題畫詩。梅花本是彩色的,她不會因為墨池水的澆灌而變成黑色。顯然,這墨梅不是現實中所有,而是出自於詩人的畫筆之下。

同時,這也不是對梅花外表之美的描摹,而是詩人對梅花品格的贊美。試想,那傲霜鬥雪的梅花,即便沒有那嬌艷顏色,她那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和淩寒獨開的高潔品格不照樣值得我們去歌唱。

作者介紹:

王冕自幼好學,白天放牛。七八歲時,父親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進學堂,去聽學生念書。聽完以後,總是默默地記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記了。

王冕的父親大怒,打了王冕壹頓。過後,他仍是這樣。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想讀書這樣入迷,何不由著他呢?”王冕從此以後就離開家,寄住在寺廟裏。

壹到夜裏,他就暗暗地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手裏拿著書就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誦讀,書聲瑯瑯壹直讀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壹個個面目猙獰兇惡,令人害怕。

王冕雖是小孩,卻神色安然,好像沒有看見似的。安陽的韓性聽說,覺得他與眾不同,將他收作學生,王冕於是學成了博學多能的儒生。但屢應試不第,遂將舉業文章付之壹炬。

王冕行事異於常人,時戴高帽,身披綠蓑衣,足穿木齒屐,手提木制劍,引吭高歌,往返於市中。或騎黃牛,持《漢書》誦讀,人以狂生視之。

著作郎李孝光欲薦作府吏,冕宣稱:“我有田可耕,有書可讀,奈何朝夕抱案立於庭下,以供奴役之使!”遂下東吳,入淮楚,歷覽名山大川。

遊大都,老友秘書卿泰不華欲薦以官職,力辭不就,南回故鄉。隱居會稽九裏山,種梅千枝,築茅廬三間,題為“梅花屋”。

自號梅花屋主,以賣畫為生,制小舟名之曰“浮萍軒”,放於鑒湖之阿,聽其所止。又廣栽梅竹,彈琴賦詩,飲酒長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