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壹代明君唐太宗為什麽不過生日

壹代明君唐太宗為什麽不過生日

過生日是中國傳統習俗禮儀之壹。在所有古籍記載中,魏晉以前並無慶賀生日的活動,僅在禮記_內則上載有∶子生,男子設弧於門左,女子設_於門右。意思是,在古代生男孩就在門的左邊設置木弓,生女孩就將佩巾掛設在門的右邊。但是,這只是最初古人慶祝新生兒出生的壹種宴客禮儀。

魏晉後的南北朝,逐漸有了生日的相關記載。如顏氏家訓_風操篇上記載,當時江南地區的人們,早已流行在生日這天大吃壹餐,就算父母已亡故不在世,也壹樣設宴待客,暢飲作樂,絲毫不覺得感傷。不過,作者似乎對時人在生日當天以宴飲取樂慶祝的方式,很不以為然。

另南朝梁元帝在自己生日的這天,他都要齋戒、舉辦佛教法會,宣揚佛法,他的父母都篤信佛教,因此他以這種方式來過生日,除了孝順父母,也是感懷父母的生養之恩。

到了隋朝,在隋書_高祖記中記載,隋文帝楊堅於仁壽三年曾頒布詔令∶六月十三日,是朕生日,宜令海內為武元皇帝、元明皇後斷屠。大意是,六月十三是朕的生日,全天下禁止殺生,以吃素來報答雙親的養育之恩。但據唐朝吳競撰貞觀政要_第七卷_論禮樂記載,貞觀十七年十二月癸醜日,唐太宗對侍臣說∶

今天是朕的生日,民間認為在自己生日這天可以高高興興的娛樂,可是每到這壹天,朕的心情卻反而更加思念父母。如今我已是壹國之君,天下富足,但朕想求得奉養父母,卻永遠都得不到。朕就像孔子的弟子子路,懷著不能為父母負米的遺恨是壹樣的心情。詩經上說∶哀傷我父母,生我真辛勞

怎麽能夠在父母勞苦的日子舉行宴樂的事!這太違背禮法了。唐太宗說完後,涕泗縱橫,群臣都跟著流淚,紛紛上前勸慰太宗。

生日,即自己的母親生產受苦之日,所以古人把生日又稱為母難日,如元朝白_湛淵靜語_卷二上載:近劉極齋,蜀人。遇誕日必齋沐焚香,端坐曰:父憂母難之日也

唐太宗雖貴為天子卻從不過生日,他認為生日這天就是母親受苦受難的日子,所以他常在生日時痛哭流涕,特別得思念母親及緬懷雙親的撫育之恩,展現的是傳統的孝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