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古文學的欣賞》壹文中相當獨特地提出了語文教育的兩項目的,非常值得我們註意:壹是選讀古書,了解、認識和接受本國固有文化。二是以欣賞作為情感的操練,設身處地地欣賞古文學,弄清古文學的立場或揚棄或清算,培養欣賞力和批判力。朱自清把語文教育的遠大目標確定在了解本國固有的燦爛文化,加強民族意識並以此提高學生欣賞文學的水平,這種觀念顯然區別於語文教育就是講授語文知識使學生語文成績考試合格或者語文教育就是壹種解析作家作品和語言現象的學術研究的壹般觀念。朱自清這種對語文教育目的的嶄新揭示讓我們感覺到了他的壹種具有特定意義對於前人的舉步跨越。他還認為:中國人雖然需要現代化,但是中國人的現代化,得先知道自己才成。這表明朱自清正是壹位獨尊本國固有文化的理論家。在他看來,本國固有文化遺產不僅是中國奔向未來的壹個重要依據,而且也是語文教育必須把握的壹個重要目的。在這方面,朱自清把語文教育獨特地理解為壹種繼承文化遺產宏揚民族精神的特殊行為,這顯然體現了他個人的特色。
朱自清所主張的“了解本國固有文化”是指津津有味地接受古文學的篇章字句、語體、詞匯、成語、風格和技巧,設身處地地接受古代作家的寫作態度、喜怒哀樂愛惡欲。他認為語文教育的最主要的目的是借助對古文學的了解來幫助青年人信古、學古。他說:“有些青年人以為古書古文學裏的生活跟現代隔得太遠,遠得渺渺茫茫的,所以他們不能也不願意接受這些……我想從頭說起,盡管社會組織不壹樣、盡管意識形態不壹樣,人情總還有不相遠的地方,喜怒哀樂愛惡欲總還是喜怒哀樂愛惡欲,雖然對象不盡同,表現也不盡同”。朱自清的這種見解清晰地指明語文教育的使命即要求我們把青年對我國固有的文化精萃的疏遠變為對它的親近。朱自清以為無論古今人物、人情總還有不相遠的地方,人類的喜怒哀樂愛惡欲可以跨越歷史的長河彼此仍可相互伸展,以此達到青年讀者與中國固有文化的思想精神的相互融合。朱自清著眼於古今情感上的聯系來親近、認識和了解中國固有文化,實際上是從方法途徑方面強調了在語文教育實踐中怎樣達到了解本國固有文化這壹目的。
另壹方面,朱自清又提出語文教育的另壹重要目的就是讓學生接受文學,培養欣賞力,培養批判力。他說:“接受文學,我們有我們的立場。得弄清楚自己的立場,再弄清楚古文學的立場。所謂知己知彼,然後才能分別出那些是該揚棄的,那些是該保留的……自己有立場,卻並不妨礙了解或認識古文學,因為壹面可以設身處地地為古人著想,壹面還是可以回到自己立場上批判的。……這‘設身處地’是欣賞的重要的關鍵,也就是所謂‘感情移入’。”這段話今天看來似乎相當普通,但其體會切身,因而其意義也就不同尋常。它指出了欣賞的首要問題是解決立場,並且作品的立場和讀者閱讀時自我的立場更不能混為壹談。這裏清楚地說明以堅定的立場和批判力對待文學是培養學生欣賞文學能力的第壹要義。這種說法反映出欣賞能力培植的關鍵又在於對作品的感情移入即設身處地地體味原來作家作品的喜怒哀樂。這樣特殊的意義,理應真正深刻地通過語文教育的課堂介紹給自己的學生,讓這些體現中國最主要的文化歷史內涵的作品從培養學生的欣賞力批判力的角度出發給學生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倘若真正著眼於發掘學生欣賞文學的能力,那麽朱自清的這些見解是頗為嶄新的。
朱自清實際上以此肇開了語文教育之目的在於了解本國固有文化之先聲,並深刻認識到提高學生欣賞文學的能力與語文教育的緊密聯系。從他的論述來看:語文教育必須以了解本國固有文化為基礎最終使學生達到能夠欣賞文學的目的。概言之,“了解與欣賞”即構成了朱自清語文教育目的論的中心內容。朱自清本身就是壹位精通中國固有文化的學者,因而極為尊崇以語文教育來傳播中國固有的燦爛文化;同時朱自清又是壹位註重寫作藝術力量的文學家,因而他也要求語文教育承擔培養學生欣賞文學分析文學的能力的任務。由此可見朱自清與眾不同的理論特色。
二、“作文訓練、技術訓練”的教育內容論
朱自清把作文訓練確定為語文教育極為重要的內容之壹。他說:“寫作是基本的訓練,是生活技術的訓練--說是做人的訓練也無不可。”他認為,學生通過寫作能力的培養,會增長文學運用和認識社會人生的知識經驗,因而提高他們的思想水平,可見寫作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朱自清顯然排斥長久以來以思想訓導作為語文教育的主體內容,他高度肯定了寫作能力培養的社會功能。他尖銳指出:“只註重思想而忽略訓練,所獲得的思想必是浮光掠影,因為思想也就存在詞匯、字句、篇章、聲調裏。”這裏朱自清集中地否定了壹些教
育者對於思想訓導的偏重,它攻擊這種偏導而極力張揚包括詞匯、字句、篇章、聲調在內的技術訓練。他欲匡正語文教育中只註重思想而忽略訓練的作風的貧乏和單壹,使語文教育的建設真正具有內在精神。在他看來:僅僅接受文化思想遠遠不能證明學生已經掌握了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閱讀古書的能力、理解古書的語言形式、篇章結構、句式體裁的能力。因此朱自清進而提出“技術訓練”。這兩方面即構成了他的語文教育內容的框架:特別強調學生在接受寫作能力培養的同時尤其迫切需要切實加強學生運用文字能力、閱讀能力、理解能力這些語文基本技能的訓練。
(壹)作文訓練
朱自清認為學生作文的最大毛病是文脈不清層次不清思路不清,其次是亂用標點符號。朱自清是壹位很有見解的語文教育理論家,他對學生的作文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當尖銳的意見:
“學生的寫作往往抓不住題目,他們往往寫下些不是支離便是寬泛的廢話,在開篇時尤其如此。此外,層次的雜亂、意思的貫聯,字句重復,也觸皆然。……他們對於標點符號的使用很不在意……標點符號表明詞句的性質,幫助達意的明確和表情的恰切,作用跟文字壹樣,決不是附加在文字上,可有可無的玩意兒……多半學生對標點符號的作用輕視或認識不足,隨處亂點。其實不充分利用,寫作的效果便會因此減少。”
長久以來語文教育過程中的作文訓練大多有忽略文脈和標點的傾向,朱自清這些言論可謂切中時弊。人們註重的是文章寫作的思想和意義,而不是它的文脈條理、標點符號。朱先生這番話自然是壹種倡導,即為糾正語文教育的作文訓練中散漫無紀的忽視文脈和標點的毛病而建立起壹種新觀念:學生作文必須以文章條理清晰和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為最首要的條件。
朱自清尤其強調當時語文教育中所存在的幾種奇特現象:壹是學生錯誤地不自覺地把作文當作了說話的記錄,使語脈蒙蔽了學生自己,因此造成層次技術拙劣。二是教師在授譯講書過程中多說不相幹的閑話,也給學生作文思路帶來壞影響。三是學生閱讀太少或不仔細,並且過分依賴說話。朱自清在這裏尖銳地批評了教師講課閑話過多影響學生作文文脈和學生閱讀太少導致作文過分依賴說話的不良傾向。他還以壹種犀利的目光發現學生寫作中所隱藏的通病:即學生把作文與說話等同。在朱自清看來:(1)作文不是說話,必須剔除壹些無用的廢話。(2)作文是用文字記錄下來,並不同於說話,它必須讓人讀了覺得文字的好處。
朱自清提出的作文訓練顯然註重這兩大主要內容:壹是解決學生作文的文脈條理,二是幫助學生弄清作文不同於說話。朱自清實質上是以文章寫作的結構形式(即所謂文脈條理)對作文訓練提出了極高要求,這是壹個相當明晰和重要的見解。
如何進行作文訓練?朱自清的主張獨具壹格:(1)通過朗讀、誦讀的幫助提高寫作。他提出:“該讓他們多多用心誦讀各家各派的文字,獲得那統壹的文字或語脈(文脈)。……因為朗誦對於說話和作文也有幫助。” 朱自清希望學生通過朗誦的訓練獲得清晰的文脈。他設想:“要訓練文脈,得用宣讀文件的聲調……若從小學時代起就訓練這種正確的朗讀,語脈混入文脈的情形將可減少,學生作文也將容易進步。”對於作文,朱自清出人意料地強調的壹個重要問題卻是“讀”(朗讀誦讀)。他認為,“讀”是幫助學生作文的良好形式,依靠著讀的因素、功能可以使學生至少在語脈、文脈方面得以明晰,亦就讓學生最終區別了作文和說話。其次是朗讀誦讀的作用還在於學生通過“讀”的長期積累幫助他們在作文方面突然閃光的自覺的藝術創造。(2)從報章文體開始學習,從小的範圍著手,最好從寫新聞短論開始。他主張:“必須從報章文體學習……從小的範圍著手,揀與實際生活有密切關系的問題練習寫,象關於學校中的夥食問題,妳要抓住要點,清清楚楚的寫出來。”(3)多練習說明文和議論文兩種文體。朱自清認為:“實際生活中說明文和議論文比敘述文和抒情文用得多……而且壹面也可以訓練他們的思想。因此應該多練習這兩種文字。”這種練習的方法是:“給學生壹些熟悉的小題目……或者給壹些時事題目,讓他們擬演說辭或壁報文字,假想的讀者是壹般民眾……這才可以引他們入勝。”
朱自清在強調朗讀誦讀對作文訓練具有重要作用的同時,提出了兩個關於題材和文體寫作實踐的觀點。壹個是,他認為學生應當從寫作新聞短論開始,選擇與實際生活有密切關系的小範圍的題材內容來作文。這種做法的意義是:讓學生作文切用、感到親切、並且有效。另壹個是,他主張應讓學生多加強議論文說明文的練習。他的結論是:這兩種文體不僅實用,而且它可使學生通過這些文體的實踐深入到現實內容,加大學生認識社會人生的廣度。這些論點足可證明作為作家的朱自清往往以語文教育如同創作自持,以作家註重題材和文體的見解來談論作文訓練,恰恰顯示了朱自清語文教育思想的特色。
作文訓練要實現自身的目標,在朱自清看來,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決不可忽視。第壹,重視學生在完成作文時講究清晰的文脈條理和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第二,特別要認同朗讀誦讀與學生作文的不同尋常的密切聯系。第三,從新聞短論入手,激發學生從小處著筆,切近生活和自我。第四,註重練習說明文和議論文兩種文體,讓學生在這種體驗中獲取更加深刻的現實內容和思想認識。
(二)技術訓練
朱自清認為,技術訓練是語文教育核心內容之壹。與此有關的是他在《了解與欣賞》壹文中有壹段別開生面的見解:
“了解與欣賞為中學國文課程中重要的訓練過程。兒童從小就能對於語言漸漸的了解,不過對於文學的了解必須加以強制學習的訓練。……了解是分析原文的意義並加以批判……而欣賞就在正確的透徹的了解之中。欣賞並不是給課文加上‘好、美、雅、神妙……’壹類抽象的多義的評語……得從詞匯和比喻的選擇、章句和全篇的組織以及作者著意和用力的地方,找出那些創新的或變古的獨特的東西。”
這裏所謂的“了解與欣賞”即“技術訓練”的涵義,也就是註重讓學生弄清文章的修辭語匯、組織結構和作者旨意。朱自清在語文教育裏倡導技術訓練,表現出他堅定獨立的教育觀念。事實上,忽略語文自身的內涵而傾斜於思想意識的訓導的觀念顯然需要糾正過來,語文教育對結構、字義、詞匯、段落、句式等文章技術方面的漠視確實讓朱自清有些不滿了。他提出了“技術訓練”的主要內容,它包括:(1)註重字義。(2)了解與分析文章的句式尤其是特殊句式其實表現特殊的心理狀態。(3)講清段落。“要能顯示原文的組織和發展的次序”。(4)講清主旨。“提醒學生註重重要詞句和指導學生研究全文主旨如何發展。”(5)弄清組織結構。“說明這種文章組織的變化,是了解與欣賞範圍內極重要的事。”(6)講解詞語。(7)講清比喻典故例證。
壹方面是了解字義、詞語、句式、典故等,另壹方面是欣賞主旨、段落和結構。實際上這“了解與欣賞”即技術訓練是語文教育極為重要的核心內容。語文教育應當以此作為基礎和背景把培養學生了解與欣賞能力置於壹種相當突出的位置。朱自清在這方面嶄新的觀點是:弄清文章的組織結構是培養學生了解與欣賞能力的最重要的部分,由此把握文章的句式、主旨、段落、典故等。
朱自清還歸結了怎樣進行“技術訓練”的幾種方法:(1)教師講解。要求教師“分析課文詳盡……給中學生以充分的練習。練習的每壹步必須有許多細目,要求練習切實的有恒的施行……練習的主旨無非是讓學生自己發現困難尋求解決。”(2)學生加強熟讀,還可常常舉行默寫和背誦。(3)問題研究。“最好教師只居於被動地位,用暗示方法幫助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朱自清公開標榜“學生加強熟讀背誦和老師幫助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技術訓練的重要方法。並特別強調老師的講解在技術訓練中學生應當占據主導地位。在這裏朱自清又壹次突出倡導“讀”(熟讀背誦)在語文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三、“精讀略讀講讀誦讀”的關於“讀”的教育方法論
朱自清關於“讀”的教育方法理論在歷來重於“講”的語文教育界看來似乎是壹奇談。但我以為:第壹,“讀”這壹奇特觀念恰恰是朱自清語文教育思想中最為獨特的部分。他事實上把“讀”看作是語文教育的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從“讀”的觀念來理解語文教育解決具體問題,這當然是獨特的嶄新的。第二,朱自清所謂的“讀”觀念包括了他的精讀、略讀、講讀、誦讀(朗讀、吟誦、默讀)等方面的內容,他最為強烈地感受到“讀”在語文教育中極為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他說:“讀的用處最大,語文教學上應該特別註重它。”第三,結合語文教育的實際情況來看,老師重於講解,學生忽略“讀”的事實存在由來已久。朱自清最主要的是
力圖擺脫那種老師的講解占統治地位的課堂氣氛,致力於以老師指導精讀略讀學生抓緊講讀誦讀的新觀念的建立。第四,他多麽希望通過學生的精讀略讀講讀誦讀的慷慨之情得以傳播中國固有的燦爛文化,並且堅信“讀”在語文教育中具有不世之功。他實質上以此批評了長久以來語文教育忽視“讀”的內容訓練,他特別要求語文教育在具有了壹種教化作用的基礎上通過“讀”的幫助增添壹種感染力。他具體的主張如下。
(壹)精讀必須“纖屑不遺,發揮凈盡”
它包括兩項內容:壹是令學生預習。即誦讀全文、分析標點、理解全文和弄清生字生詞意義以及解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二是課堂討論。“在討論中有錯誤要加以訂正,有疏漏要給予補充,有疑難要加以闡明,有些非講不可的東西講過以後要給學生壹個簡明的提綱便於復習。”就是說,朱自清把精讀的觀念具體理解為在預習和討論中以學生為主體解答問題闡明疑難,並且尤其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精讀的真正含義則在於發掘問題解決問題,這是頗有見地的。
(二)略讀卻需“提綱挈領,期其自得”
朱自清認為:略讀指導是指在版本、序目、參考書籍、閱讀方法、問題五個方面給予學生以精心引導和說明。朱自清的略讀觀念顯然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學生自己抓住主要綱目內容去閱讀並更快地獲取知識。這種觀念立即讓人們覺悟到略讀的意義則在於讓學生把握良好的工具古籍和閱讀方法以此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