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有哪些論述謚號的著作
謚號。清朝十二個除了宣統,每壹個都有壹個謚號,什麽叫謚號?辭海對謚號有壹個解釋,說:“帝王、貴族、大臣、士大夫死後,依其生前事跡給予的稱號。”就是死了之後要給他壹個評價,給他壹個稱號,叫做謚號。謚號是有嚴格規定的,太祖努爾哈赤謚號先叫“武”,後叫“高”,第二太宗皇太極謚號“文”,第三,順治謚號“章”,第四,康熙謚號“仁”,第五,雍正謚號“憲”,第六,乾隆謚號“純”,第七,嘉慶謚號“睿”,第八,道光謚號“成”,第九,鹹豐謚號“顯”,第十,同治謚號“毅”,第十壹,光緒謚號“景”,十二,宣統沒有謚號,這個謚號在當時稱謂上是不能錯的,必須嚴格規定,我說這都是簡稱,全稱很長的。妳譬如說清太祖努爾哈赤,他的全稱29個字,全稱是這樣的,是“太祖承天廣運,神功聖德,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二十九個字,這二十九個字在當時來說,寫他的冊文、他的生日和祭日,在廟上祭祀的時候,書寫壹個字不能錯,如果錯了,官員或者受到懲罰或者革職,甚至於論斬,這二十九個字是清朝所有裏頭字數最多的,其他有的二十七個字等等。那這二十九個字不好記,努爾哈赤最關鍵是五個字,就是“太祖高”,實際上屬於他的就是三個字因為“”那兩個字每人都有,單獨屬於努爾哈赤的“太祖高”,就是他的廟號是“太祖”,謚號是“高”,這是他區別於其他任何壹個的特點,這個“高”字很重要,孝慈高皇後她有“高”,就說她是高的皇後,這是的謚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