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代把天下劃分為九州,分別是哪九州?

古代把天下劃分為九州,分別是哪九州?

我們祖國地大物博,五千多年的歷史給後人留下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廣闊的天地。自古以來我國就有華夏神州、十二洲、九州等名稱,並,有句老話叫得九州者即得天下,話中的九州源於大禹時期,傳聞大禹治水時把天下分為九州,其中九州分別是雍州、徐州、荊州、袞州、冀州、豫州、梁州、青州和揚州。

根據古文獻記載,古代大禹治水成功後成為了夏王,當時大禹便以高山和江河作為邊界,將天下分為九個大州,後來到了戰國時期,九州成為了我國的壹個代稱,直到晉代才逐步演變成漢地。九州雖然從幾千多年前就流傳至今,但九州的名稱和地域範圍並不是壹成不變的,因為隨著漢民的不斷發展,居住地域也不斷向外拓展,所以在不同的時期中九州的具體位置和區域範圍都有所不同,連九州的具體名稱也有所改變。?

九州最早出現在秦朝時期的古籍中,在尚書禹貢中記載九州分別是青州、徐州、荊州、揚州、豫州、梁州、冀州、雍州和袞州,而在戰國時期的爾雅壹書中將梁州和雍州改為幽州和營州,但根據周禮中的記載,周朝時期沒有了徐州和梁州,反而從冀州中劃分出了幽州和並州。後來經過歷史學家的研究認為,九州只是古代為了方便管理土地和居民人口而劃分的九個區域,並且從僅存的古文獻中可以看到九州是多出現在戰國時期的文獻中,所以以尚書記載的九州名字和地理區域範圍是後人認為最為準確的版本。

最後,雖然九州在不同的朝代,名稱和區域都有所不同,所以後人以最先記載九州的尚書禹貢為準,即九州分別是青州、徐州、荊州、揚州、豫州、梁州、冀州、雍州和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