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和那首優美的壹樣,在練習方法上有原理上的不同。沈繡的壹曲《無愛》使他失去了紅人傳人的資格,但他卻成了北宗的創始人。由於沈繡強調“常凈”,所以後人對其“凈塵見凈”的主張,稱之為“漸修派”。慧能的詩是對美的徹底否定,即主觀唯心主義對客觀唯心主義的徹底否定,直接抓住了“見性成佛”的關鍵,被稱為“頓悟派”。
慧能在《壇經》第二十節中指出:“人的本性是自凈,壹切法都是自性。想壹切惡的事,就是作惡;想壹想壹切善行,加以培養。”這是慧能頓悟理論的基礎。在他看來,“愚人”和“智者”、“好人”和“惡人”,以及他們和“佛”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從“迷戀”到“悟”,只在壹念之間。這種“放下屠刀,就地成佛”的思想不僅對佛教在中國的演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對後來中國的哲學理論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