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遼國的蕭太後做了什麽?為什麽人們會欽佩她?

遼國的蕭太後做了什麽?為什麽人們會欽佩她?

蕭太後的治國方略

蕭太後攝政後,她像所有剝削階級的統治者壹樣,對各民族的人民起義毫不留情,還在國外發動非正義的戰爭。這對她來說是次要的,因為她做了幾件大事。

整頓、改變和鞏固政權

蕭太後攝政王主要在人員選拔上做了調整。壹方面,他提拔“有政治家風度的人才”耶律謝真為北院唐使,任命耶律休哥留守南京(今北京),掌管南方軍事,加強邊防。另壹方面又極力重用漢族官員,試圖通過漢族官員進壹步封建化遼朝社會,依靠漢族地主加強統治。漢代官僚中最突出的代表是“聰明過人”的韓德讓。

蕭綽識時務,博采眾長,賞罰分明。她采用了提升爵位、為余宗幹陵墓畫像等方法。以籠絡諸侯,而諸侯用盡忠義,兵用性命。為了贏得民心,我們應該下大力氣平反。同合元年(983),65438+二月,相關司法部門獲悉,凡是已經結案,受到冤屈的,都允許向禦史臺申訴。同治二年(984年),蕭綽親自在獄中審拘。

重視生產,減少稅收

獎勵開墾,重視農牧業生產。在蕭綽攝政的27年間,有23次稅收減免,其中有些是在局部地區,有些是在整個統治地區。又發出了八封信來幫助受害者、難民和窮人。這不僅促進了畜牧業的發展,也促進了巖雲地區農業的發展。與此同時,遼海地區也出現了“編數十萬人,耕十余裏”的景象。

促進民族融合

史書上說:“蠻夷(指契丹人)打死漢人,以牛馬賠之,漢人斬之,無親屬為奴。”在遼朝統治者眼中,漢人的生活等同於牛馬,而契丹人的生活卻極其高尚,不僅要付出生命,還要牽連家人。高瞻遠矚的毅然拋棄了代代相傳的狹隘陳腐的民族偏見,下令明文規定上述情況不再分漢、齊,而是“壹等”,即同法懲處。同合十二年(994年)七月,上諭曰:“契丹十惡者,當遵漢法。”

傾向於中國人的思想開放的學生。

遼朝的科舉制度始於遼太宗初年。遼代六年(988年)蕭太後攝政時期,開始在整個統治區進行學習,然後定期舉行。這是向隋唐學習中國文化的又壹舉措。由於大量德才兼備的知識分子通過科舉考試進入政界,或擦過壹角,或幫其制定計劃,或精於政治手腕,為鞏固遼朝的統治註入了新的力量,促進了遼朝的文化發展和社會進步。

遼宋聯盟

攝政之初,“邊防不穩”是他的重要憂慮之壹,他始終把與宋的和平戰爭放在首位。遼二十二年(1004)閏九月,蕭太後以周世宗柴榮收復灌南地區為名,越過戰馬,帶著聖宗入侵宋朝。除了在潁州(今河北河間)受阻外,軍事行動進展順利,於十壹月到達潁州(今河南濮陽)城下。在丞相寇準的勸說下,宋真宗到達了這座城市。

當時宋朝無力收復十六州,宋朝統治者認識到“寇不在外,而在內”,鎮壓了所謂的“內”民起義。然而,以蕭太後為首的遼朝大臣們逐漸意識到,他們沒有能力摧毀宋朝,更不用說統治封建物質文化高度發達的中原地區了。在這種形勢下,遼宋簽訂了《禪院盟》。著名的“元朝聯盟”在我國歷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