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既“深算”又“老謀”者,範蠡
前面我們寫了什麽是“深算”,什麽是“老謀”;為了說明“深算”和“老謀”的區別,我們舉了光“深算”不“老謀”的例子——崔浩。
現在我們再寫壹個既“深算”又“老謀”的例子——範蠡。
說起範蠡,應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比較壹下,崔浩雖然離當今 社會 更近,知道的卻沒那麽多),並且,由於現在是個商業 社會 ,所以財神爺(範蠡被後人尊為文財神,關羽被後人尊為武財神)的名字在今後必將還會傳遍世界,名震全球!
範蠡的人生,可以分為兩段。
第壹段從政,輔佐壹個瀕臨滅亡的國家成為霸主,在政治生涯走到頂峰時又適時隱退;第二段從商,三度富甲天下,財富過千金,在國家危難,百姓流離時又散盡家財,救濟蒼生。
範蠡人生的第壹段常和文種連在壹起。二人壹起興越滅吳,“深算”之能令人發指!後人把這些“深算”的內容進行了總結,叫“計然七策”“伐吳七術”。據《史記》記載:“計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伐吳之術七,勾踐用其三而敗吳”。
“計然七策”包括那些,史書沒記載。
但“伐吳七術”,明人馮夢龍做過總結:“壹曰捐貨幣以悅其君臣;二曰貴糴粟囊,以虛其積聚;三曰遺美女,以惑其心誌;四曰遺之巧工良材,使作宮室以罄其財;五曰遺之諛臣以亂其謀;六曰疆其諫臣使自殺以弱其輔;七曰積財練兵,以承其弊。”
大家看看,是不是算計到了骨子裏!
雖然,“深算”很難,不過,更難的還是“老謀”!光“老謀”不“深算”,那是瞎扯;光“深算”不“老謀”,那是文種,那是崔浩,那是……
早在勾踐“臥薪嘗膽”之前,範蠡就提出了“持盈者與天,定傾者與人,節事者與地”的“三與說”。及至伐吳成功,範蠡立即向勾踐告辭,臨走前還不忘給文種寫信說明“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可惜,文種不信,最後落得被勾踐賜死的下場。
文種死了,範蠡卻開啟了第二段的人生。
從越國逃離後,範蠡攜妻兒與弟子、門客悄悄來到齊國,化名鴟夷子皮,短短幾年時間,就成為齊國首富。齊國國君聽說後,請範蠡進宮,拜其為相。三年之後,齊國國富民強,朝野奉範蠡為神明。就在此時,範蠡再次辭官了,並且還說:“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至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祥(估計這段話,今日的馬雲先生最有感觸)。”於是歸還相印,散盡家財。只帶了壹些貴重的寶物,悄悄地來到陶地。自號陶朱公,繼續經商,不久,又成了巨富。後來,陶朱公善於經商的名聲傳遍天下,被後人尊為商聖,成為商家之祖。
這是什麽,這就是“老謀”。這就是易經講得“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