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起源於中國。它最初是古代百越地區崇拜龍圖騰的部落舉行的圖騰節日。春秋以前,百越地區就有以賽龍舟的形式祭祀龍神的習俗。
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以中午跳汨羅江獻身忠義,後來把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有些地方還有紀念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的說法。
擴展數據:
風俗習慣:
端午節最重要的活動是賽龍舟,參賽隊伍在熱烈的鼓聲中劃著五顏六色的龍舟。這個活動的靈感來自於汨羅江邊的居民在河裏劃船救屈原,這個傳統壹直保持了幾個世紀。
端午節期間受歡迎的食物是粽子,粽子是用米包裹肉、花生、蛋黃和其他材料,然後用竹葉包裹。粽子的傳統來源於漁民向汨羅江中扔米,以安撫江中的龍,希望它們不要吃屈原。
農歷五月,也就是端午節的這個時候,對於中國人來說,除了屈原的故事之外,還有許多其他重要的意義。許多中國人認為五月是壹年中危險的時候,所以必須采取許多措施來防止他們的家人生病。
許多家庭會在門口懸掛壹種特殊的植物——艾草以示保護,人們還會懸掛香囊,香囊由各種香味的藥用植物制成,也可以保護人們免受疾病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