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文言文並非難事,只要從以下兩方面做起:
壹、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1、反復誦讀。宋代朱熹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古人是聰明的,幼童入學,老師並不多講理論,而是讓其壹遍壹遍、踏踏實實地去將看上去壹字不通的《三字經》、“四書”、“五經”等背得爛熟於心,文章的意思也自然明白了。著名文學評論家、小說家李國濤先生說:“中國古詩古文是不能不背的。當時不懂或不全懂的,先背下再說。”郭沫若老先生也說,“兒時背下的書,像壹個大冰山,入了肚子,隨年齡增大,它會慢慢融化,壹融化,可就是大財富了。”由此可見,學習文言文最簡單快捷的方法就是多讀多誦,然後就能達到“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境界了。
2、字詞積累。學習文言文就像學習外語壹樣,沒有足夠的詞匯量,壹切都是空中樓閣,紙上談兵,所以字詞積累是學好文言文的基礎。字詞積累分兩大類:實詞積累和虛詞積累。相比較而言,實詞又好記壹些,而虛詞是難點,因為文言虛詞意義較抽象,使用頻率高,用法靈活多樣。這時用壹些靈活巧妙的方法也不難記憶。例如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中壹***有23處用到“而”這個虛詞,我們可將其用法歸納為五種,就比較好記了。
①“溪深而魚肥”,表示並列關系;
②“日出而林霏開”,表示承接關系;
③“雜然而前陳者”,表示修飾關系;
④“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表示遞進關系。
⑤“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表示轉折關系。
3、語法歸納。壹篇文言文中,通假活用、前置後置、古今異義等弄得學生暈頭轉向,怎麽辦?我們不如用歸納法將它們分類總結,可畫壹簡表,將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壹詞多義、疑問句、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變式句分門別類標在表中,這樣壹目了然,記憶起來就很容易了。
二、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
1、喜愛文言,培養興趣。有些同學抱怨我們今天不用文言文,幹嘛去學“之乎者也”?此言差矣:首先文言文是我國古代所有文化的承載形式。無論是醫學、數學、天文、地理都是用文言文寫成,流傳至今。文言文是淵源流長的瑰麗財富,我們不懂它,又如何領略中國文化的古典深厚,搏大精妙呢? 其次,現代漢語中的成語和典故絕大部分來自文言文。例如:緣木求魚(盂子·粱惠王上)、遠交近攻(《戰國策,秦策三》)、因噎廢食(《呂氏春秋·蕩兵》)、平易近人(《史記·魯周公世家》)……這些膾炙人口、詞簡意達的成語皆來自文言文,更不必說“事後諸葛亮”、“壹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這樣的典故了。再次,文言文中蘊含豐富的生活哲理,既能陶冶我們的情操,又能指導我們如何為人處世:《鄒忌諷齊王納諫》告訴我們對於別人的贊美要頭腦冷靜,仔細分析;而《諫太宗十思疏》則告誡我們要“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文言文的益處遠遠不只這些,“學習的最好 *** ,乃對所學材料的舉,”,只有從心底裏喜歡上了文言文,才能學好它。
2、克服懶惰,“勤”字當頭。“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習的苦和勤在學習文言文上尤為突出,磊量的文章要全篇背誦,密密麻麻的註釋要壹壹背會,頻頻出現的語法要條條掌握,沒有“勤”是斷然不行的,學習文言文最大的敵人是懶惰,只有勤背勤記勤寫的同學才能學好它。
怎麽樣,這樣壹座寶庫——文言文,妳去開掘,只要做到以上兩方面,文言文其實並不難學,不是嗎
2. 做文言文有什麽方法壹、文言文關鍵在整體閱讀,壹般閱讀順序是這樣的:1 .先仔細看壹遍原文,目的是了解壹下全文寫的內容。
現在的全國題大都圍 繞人物展開情節,以選記敘性的文字為主。2 . 第二步是瀏覽壹下最後概括全文的判斷題。
因為此題壹般要求選出錯誤的 壹項,且都是細小的問題。這樣讀了以後,對全文內容的把握就心中有數了。
3 .第三步,再去讀原文,然後逐個做題。因為對全文理解得越透徹,做題的 準確率就越高,做題的速度也越快。
(當然這要結合自己的做題習慣) 二、、掌握文言實詞的基本知識1 、要註意古今詞義的變化。2 、不要把文言文中的兩個單音詞 誤解為現代漢語中的壹個雙音詞。
文言文 以單音詞為主。如: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妻子” ,原來是兩個詞,“妻”指妻子,“子”指兒女。現代漢語是壹個雙音 詞,指男子的配偶。
3 、遇到多義詞時,要慎重推斷其在具體語句中的正確義項。4 、古文通假現象普遍,如果遇上的生詞用本義 、引申義、比喻義都解釋不 通時,就要考慮它是不是通假字。
三、特殊句式。1 、判斷句。
用“者”或“也”表示判斷。這是典型的文言判斷形式。
如、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又如:劉備,天下梟雄。
秦,虎狼之國。2 、被動句 。
用 “於” 、“受” 、“受?於?“、“見” 、“見?於?” 、“為” 、“為?所?”表示被動。如、而君幸於趙王。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 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3 、省略句。
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之鬥卮酒。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之以事。豎子不足與之謀。
4 、倒裝句。文言中有些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跟現代漢語不同,習慣上稱之為 “倒裝” 。
文言倒裝句譯成現代漢語時,要依現代漢語的句子成分的排列規律 ,將其 “順裝”過來。(1 ) 、謂語前置(主謂倒裝) 如、甚矣哉,為欺也!(2 ) 、賓語前置 ①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可以前置。
如:古之人不余欺也。②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可以前置。
如、項王曰:“沛公安在?③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到動詞謂語前,以加強語氣 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去我三十裏,唯命是聽。
(4 ) 、定語後置。動詞短語作名詞的定語常常放在名詞的後面。
壹般在定語 後加“者”字,有的還在名詞和後置定語之間加“之”字來表示。定語放在中 心詞之後,用“者”字煞尾,構成“中心詞+定語+者”的格式。
這種格式中 的“者”相當於結構助詞“的” 。1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2 、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四、詞類活用。
是指壹部分實詞(也有個別虛詞)在壹定的條件下臨時改變 原來所屬那類詞的語法功能而作另壹類詞用的現象。識別詞類活用主要根據上 下文從語法角度去分析。
(1 ) 、名詞活用作狀語。現代漢語裏,普通名詞是不能直接修飾謂語動詞作 狀語的,而古 代漢語中普通名詞直接作狀語卻是相當普遍的現象。
如: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 ) 、使動用法。所謂使動用法 ,是指謂語動詞具有“使賓語怎麽樣”的 意思。
它是用 動賓結構 ,表達使令式的內容。如: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先破秦入鹹陽者王之。(3 ) 、意動用法就是形容詞、名詞帶賓語,活用作有 “認為” “以為” 意義的動詞 ,表示 “ (主語)認為(賓語)怎樣” 或“ (主語)把(賓語)當 作什麽” 。
如:糞土當年萬戶侯。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
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五、文言翻譯 (壹)、遵循三條原則:信 :忠實原文意思 達 :合乎現代漢語的語法習慣 雅 :盡量美壹些,保留原文的語言風格 (二) 、文言翻譯的種類 文言文的翻譯有直譯和意譯兩種。
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要求原文字字在譯文中有著落,譯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 據。
句式特點、風格力求和原文壹致。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不足之處是有 時譯句文意難懂,語句也不夠通順 所謂意譯,是指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的意思,語句 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
意譯有壹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 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代語言的表達習 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
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從高考的特點與考查所要達到的目的出發,文言文的翻譯應當采用以直譯為 主的方式,意譯只能是壹種輔助的手段。
直譯不便表達意思時再采用意譯。如: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範 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
直譯 項王、項伯面向東坐著;亞父面向南坐著,亞父是範增;沛公面向北 坐著;張良面向西侍坐。(三)、掌握文言翻譯六種方法:1 . 留 :凡是意義古今相同的詞,以及專有名詞(國號、年號、帝號、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書名等)都可以保留下來,不必變動。
2 . 擴 :把單音字換成雙音詞。如:俗——庸俗 辱——玷辱、侮辱3 . 拆:如:窮餓 無聊 .. ,追購又急 沒有依靠 妻子。
3. 怎樣做文言文只用教科書就行了,因為中學教科書上的文言文已經足夠學習了。文言文的壹些虛詞比較難掌握,但用在特定環境是意思也是相同的,所以多分析各個詞所在的語境和意思,很快就能找出規律。
另外壹個鍛煉的方法就是翻譯。我高中的語文教科書的古文部分基本都做滿了筆記——主要是詞的,到了假期,我們的假期作業之壹就是翻譯科文,不用抄原文,但要把它全文翻譯出來,寫在本子上。別小看這個“翻譯”翻譯壹遍就基本能把各種詞的用法弄個十成八成懂了。高考前的復習,也只是針對幾篇重要的古文,再熟悉以下各種詞的用法和環境,以及它的意思。
4. 怎樣做文言文答:壹、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高考文言文閱讀解題,考生最容易患的毛病有兩點,壹是先看考題,先入為主;二是抓住壹點,不及其余。綜觀近十年高考文言文閱讀材料,不管是壹篇還是壹段,都有壹定的獨立性和完整性。按照認知規律,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有壹個由整體到局部,由粗略到精細,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應考時,最好先不要去看考題的設置,在不受任何外來影響的前提下,對材料進行整體感知,把握其要點。若是以議論為主的文章,就得弄清楚談論的話題、作者的觀點、選用的材料、論證的方法等等。若是以記敘為主的文章,就得明確所寫何人,人物之間的關系,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所寫何事,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以及文中流露出來的作者的觀點、態度等等。如2002年高考全國卷文言文閱讀題,通讀材料後就能明白,這是壹篇人物傳記;寫的是漢代飛將軍李廣;總敘之後具體寫了四件事:以疑兵之計退兇奴,飲食與士***之,引刀自剄,天下皆為盡哀;突出表現了李將軍驍勇善戰,足智多謀、廉潔自律、愛兵如子、勇於承擔過錯的性格特點;作者對其大加贊賞和推崇。從整體上把握這些內容,既克服了先入為主、不及其余的毛病,又利於局部分析,提高解題的正確率。
二、瀏覽選項,題中取巧
通讀材料以後,對內容雖有整體感知,但必然留下許多疑點和難點。這時,不要去鉆牛角尖,最巧妙的辦法,就是瀏覽考題,從選項中獲取信息,解決疑難。我們知道,高中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為了體現“簡易”二字,降低解題難度,命題者在設置題幹時,壹般叫考生選出不正確的壹項;在設置選項時,常常把深難的材料設成正確選項。因此,我們即使把這些選項全返回閱讀材料去理解,正確率也在80%以上。據此,我們就可以排除許多難點和疑點。如2000年高考全國語文卷第11題,就解釋了“省”、“審”、“樵”、“信”;12題解釋了“故”、“每”、“因”、“及”;13題解釋了“大人清白”、“名譽著聞”、“其都督”;14題翻譯了“食畢,復隨旅進道”,“先其將歸,請假還家”、“陰資裝,百余裏要之”,“因取向所賜絹答謝而遣之”。這麽多信息,且80%以上是正確的,加上前面的整體感知,很多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即使是要求選出正確的壹項,這樣的試題也能給我們以解讀的啟發。如2002年高考全國語文卷11題選出對實詞“竟死”、“將兵”、“曲折”、“結發”的解釋正確的壹項。也就是說,這四個實詞的解釋80%以上是錯誤的,逼著我們尋找新的信息源。這時,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盡量列出每個實詞的義項,再結合語境體悟語義。如A項,“竟死”的意義除選項中的“竟然因此而死”以外,我們還可以列出“終究死在這上面”、“壹直到死”等。再如D項,“結發”的意義除選項中的“剛成年的時候”,還有“結婚”、“紮頭發”等。我們有了更多的信息,就有了比較、推斷、選擇的依據,就能更準確的解答考題。
三、再讀材料,據文正義
從考題選項中得到的信息,有的是正確的,有的是錯誤的。要辯清正誤,還得返回材料,據文正義。“據文證義”,就是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考察揣摩字義、詞義、文意。“具體的語言環境”,指文章的時代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全文的中心意思,以及上下文的主要內容和表達特點等。“考察揣摩”,指在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的前提下,進行壹系列的體味、判斷、推導,以達到準確把握語義、文意的目的。比如上文舉到高考語文2002年全國卷11題A項對“竟死”的理解,我們根據上下文,在“竟然因此而死”、“終究死在這上面”、“壹直到死”幾個義項中,很容易選擇後者。又如11題B項,“廣之將兵,乏絕之處……
5. 文言文要如何做好壹般來說,作者通過短小的文言語段,記敘壹件事,表達壹個中心或壹種哲理。
所以我們了解了全文的內容後,還要進壹步思考作者蘊藏在文章裏的寫作意圖。有時作者將主旨蘊藏在敘事的整個過程中,我們就要思考事件的含意;有時作者在文章的結尾時發表議論,直抒胸臆,以此來揭示文章的中心,我們也要倍加註意。
如範仲淹的《嶽陽樓記》,作者將自己的寫作意圖蘊藏在敘事和寫景中,直到文尾,才卒章顯旨,贊頌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曠達胸襟,勉勵自己和朋友以天下為己任,抒發了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6. 如何作好文言文閱讀要學好文言文,就要多做這方面的題目或者多看壹些文言文方面的書,多翻譯壹些文言篇目和故事,從而提高文言水平。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文言文試題是高考的重頭戲,有的同學經常會問,平時如何學好文言文才不至於在高考中失分呢?我認為能註意以下幾點,學好文言文、提升高考的命中率就沒什麽問題了。
第壹,要有相關的歷史知識。常言說,文史不分家。每個人都是生活在壹個時代裏的,這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必定會對他產生影響。所以,我們只有了解了這個人所處的時代,才能了解他的作品的內涵。比如屈原,他力主改革,希望楚國強大,但楚王“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先疏遠屈原,後把他流放汨羅江,使其改革之誌不能實現,投江而死。了解了這段歷史,我們在理解《離騷》時就容易的多了。
第二,具備相關的文化常識。中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內涵豐富,並且有許多內容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斷地演變。如姓名和稱謂,官職和科舉,地理常識,宗法禮俗,服飾和器物,歷法和刑法,古籍註釋體例等八個方面所涉及的內容,古今有很大的差別。這些內容雖然不需要學生全部掌握,但平時學習中遇到的也應積累下來作為自己的知識儲備,以便在文言文學習和考試中隨時調用。
第三,學會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我們生活在當今社會,面對災難,會團結壹心,眾誌成城;面對醜惡,會抨擊、鞭撻;我們會同心抵禦外辱。其實這種思想感情是壹脈相承的。面對外辱,文天祥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對百姓的困苦,杜甫寫下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所以我們在學習古文時,應善於把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放在壹起對比聯想,從而揣摩古人的思想,準確的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實質。
第四,把握課本,紮實文言文基礎。平時的文言文學習,壹定要熟練掌握課本中所出現的知識點:①字音,包括多音字和異讀字。②詞義,包括古今異義、壹詞多義、詞類活用。③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復句。
第五,在學習壹篇文言文中應做到如下幾點:首先,整體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其次,在整體把握課文上落實對段的理解;再次,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聯系上下文進壹步理解詞句;最後,在前三個條件的基礎上,進壹步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總之,平時的學習能做到以上幾點就會為高考打下堅實的基礎。
7. 做文言文的技巧與方法文言文學習是我們中學生的壹大難處,就關於如何學好他,我在此發表壹下我個人看法。
首先要了解我國歷史上不同時期文言文的特點,這樣更有利於我們去分析。例如,先秦散文的倒裝句、通假字十分多等。了解各歷史名人的生平事跡、作品風格,這樣有利於我們去判斷文章作者與賞析。要學好歷史,正所謂文史不分家嘛,再說學好歷史對文學鑒賞等都有好處。要多看歷史著作,象《詩經》、諸子散文、〈戰國策〉、〈文心雕龍〉等,看了不光對文言文學習有好處,尤其是〈文心雕龍〉,對妳的文學鑒賞、文學創作都有很大的益處。
再壹個要看壹些文言文的教程,象語法、詩詞鑒賞入門等,但不要看古文通篇翻譯的書,這樣對妳的文言文學習是有害的。
學習文言文,主要是多讀,這樣才能熟能生巧,在考試時不被題目所嚇倒。
文言文是古人所用的語言,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已經不再使用。但它是現代文的源泉,仍然以各種方式影響著現代文。因此,要真正學好現代文,就必須具備比較紮實的文言文基礎。老壹輩作家、學者如魯迅、茅盾、錢鐘書、梁實秋等人都有深厚的古文根底,作品中洋溢著濃郁的古典氣息,語言簡潔準確、典雅傳神。魯迅先生從年輕時就大量閱讀和研究古代小說,這對他後來的。
文言文學習是我們中學生的壹大難處,就關於如何學好他,我在此發表壹下我個人看法。
首先要了解我國歷史上不同時期文言文的特點,這樣更有利於我們去分析。例如,先秦散文的倒裝句、通假字十分多等。了解各歷史名人的生平事跡、作品風格,這樣有利於我們去判斷文章作者與賞析。要學好歷史,正所謂文史不分家嘛,再說學好歷史對文學鑒賞等都有好處。要多看歷史著作,象《詩經》、諸子散文、〈戰國策〉、〈文心雕龍〉等,看了不光對文言文學習有好處,尤其是〈文心雕龍〉,對妳的文學鑒賞、文學創作都有很大的益處。
再壹個要看壹些文言文的教程,象語法、詩詞鑒賞入門等,但不要看古文通篇翻譯的書,這樣對妳的文言文學習是有害的。
學習文言文,主要是多讀,這樣才能熟能生巧,在考試時不被題目所嚇倒。
文言文是古人所用的語言,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已經不再使用。但它是現代文的源泉,仍然以各種方式影響著現代文。因此,要真正學好現代文,就必須具備比較紮實的文言文基礎。老壹輩作家、學者如魯迅、茅盾、錢鐘書、梁實秋等人都有深厚的古文根底,作品中洋溢著濃郁的古典氣息,語言簡潔準確、典雅傳神。魯迅先生從年輕時就大量閱讀和研究古代小說,這對他後來的小說創作影響很大;茅盾背誦《紅樓夢》的功力歷來為人稱道;錢鐘書首先是壹代學者,學貫中西,尤以國學見長,其次才是作家。世人只知有《圍城》,而不知有《管錐編》;梁實秋深諳古典,博覽經史子集,體現在其散文作品中,不僅是語言的古雅淳厚,收放自如,還有用典之信手拈來,曲盡其妙。梁氏讀書之廣與運用之活實在令人嘆服。
那麽,怎樣才能學好高中文言文呢?下面簡要介紹幾種學習方法:
壹、掌握基本的語言結構。文言文大體上可以分為詞和句。其中,詞包括實詞和虛詞兩大類;句可分為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省略句、固定句五大類。系統掌握文言文的語言結構,弄清其與現代漢語的區別和聯系,是學習文言文的基礎。
二、正確斷句。古人寫文章沒有標點符號可用,因此,如何斷句直接影響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正確斷句須註意以下幾點:理解關鍵詞語,判斷詞與詞之間關系;了解壹定的古代文化賞識;掌握文中對話、轉述、引用的規律;根據句首和句尾的詞語以及句中的慣用語進行判斷。
三、學會正確的翻譯方法。翻譯文言文的原則是:忠實原作,字字敲定,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翻譯時應註意以下幾點:補充省略的部分;調整語序;適當增減。
四、反復誦讀。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多誦讀可以培養語感,達到熟練閱讀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此外,古文很講究內在的韻律和節奏,反復誦讀可以充分領略作品的音樂美,提高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