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四庫全書分為哪四庫?

四庫全書分為哪四庫?

整套書分為經、史、子、集四部。

主要內容

《四庫全書》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按照內容分類分經、史、子、集四部分,部下有類,類下有屬。全書***4部44類66屬。

經部收錄儒家“十三經”及相關著作,包括易類、書類、詩類、禮類、春秋類、孝經類、五經總義類、四書類、樂類、小學類等10個大類,其中禮類又分周禮、儀禮、禮記、三禮總義、通禮、雜禮書6屬,小學類又分訓詁、字書、韻書3屬。

史部收錄史書,包括正史類、編年類、紀事本末類、雜史類、別史類、詔令奏議類、傳記類、史鈔類、載記類、時令類、地理類、職官類、政書類、目錄類、史評類等15個大類,其中詔令奏議類又分詔令、奏議2屬,傳記類又分聖賢、名人、總錄、雜錄、別錄5屬。

地理類又分宮殿疏、總誌、都會郡縣、河渠、邊防、山川、古跡、雜記、遊記、外記10屬,職官類又分官制、官箴2屬,政書類又分通制、典禮、邦計、軍政、法令、考工6屬,目錄類又分經籍、金石2屬。

子部收錄諸子百家著作和類書,包括儒家類、兵家類、法家類、農家類、醫家類、天文算法類、術數類、藝術類、譜錄類、雜家類、類書類、小說家類、釋家類、道家類等14大類。

其中天文算法類又分推步、算書2屬,術數類又分數學、占侯、相宅相墓、占蔔、命書相書、陰陽五行、雜技術7屬,藝術類又分書畫、琴譜、篆刻、雜技4屬,譜錄類又分器物、食譜、草木鳥獸蟲魚3屬,雜家類又分雜學、雜考、雜說、雜品、雜纂、雜編6屬,小說家類又分雜事、異聞、瑣語3屬。

集部收錄詩文詞總集和專集等,包括楚辭、別集、總集、詩文評、詞曲等5個大類,其中詞曲類又分詞集、詞選、詞話、詞譜詞韻、南北曲5屬。

除了章回小說、戲劇著作之外,以上門類基本上包括了社會上流布的各種圖書。就著者而言,包括婦女,僧人、道家、宦官、軍人、帝王、外國人等在內的各類人物的著作。

《四庫全書》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壹套叢書。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開始編纂,歷時9年成書。***收書3503種,79337卷(據文溯閣本79897卷),36304冊,近230萬頁,約8億字。

整套書收錄了從先秦到清乾隆前期的眾多古籍,也收入和存目了西洋傳教士參與撰述的著作,包括從西洋傳入中國的數學、天文、儀器及機械等方面的著作。

在編纂《四庫全書》的過程中,有部分書籍由於政治或質疑儒家經典的原因而被列為禁書,稱之四庫禁書,另壹方面亦尋回和修復了不少早已失傳的中國古籍。

擴展資料:

壹、編纂背景

1、文化源流

傳統學術自身的延續及發展,也在迫切要求當時的目錄著作承擔起“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責任,以經學為主的中國學術,歷經了近二千年的發展歷程,從漢代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直到清代漢學,期間淵源流變、興衰利弊,都需要作出恰當評價。

《四庫全書》既然要囊括乾隆以前的歷代典籍,那麽,對傳統學術的總結也就責無旁貸,因為傳統目錄學正是將典籍按照壹定的體系加以排纂編次,進而通過文獻典籍本身以及分類、編目、序錄等方式來反映學術發展歷史的。

因此,編排歷代典籍,總結評判傳統學術,就成了《四庫全書》編纂者的壹項重要工作,《四庫全書總目》也就由此應運而生。

2、時代風氣

四庫修書之前,出版業高度發達,典籍充分積累,藏書興盛,文獻整理工作全面展開,漢學成為主流學風。在時代學風下,學者們需要閱讀大量藏書,以及許多完整的原著,以征引材料,考證學術源流。

而對於自明末以來進入中國的西學,如何對待,到自覺檢討並總結以引導臣民認識西學,確立西學政策的時候了。在這種形勢下,需要更大規模的行動,來做壹次徹底全面的學術文化總結,也必得政府親自出面主持方能完成這個任務。

而擁有良好的文化素養和雄才大略的乾隆帝,希冀超邁前人,並且他自己也完全有能力識斷、調理文化。

3、皇帝自身

乾隆中期,經過壹百多年的勵精圖治,清朝呈現出盛世景象。思想學術文化亟待總結的要求,政治經濟的保障,以及乾隆個人的喜好,學術界的呼聲,使中國傳統的盛世修書在這個時候又展示出巨大魅力,催生出繼順康雍之後再次修纂大型書籍的態勢。盛世的宏闊是需要鴻篇巨制來充實的,而清政府也需要完成時代留給自己的使命。

四庫修書就表面而言,起於三方面。壹是周永年自明末曹學佺再倡儒藏說,提倡集合儒書,與釋藏、道藏鼎足而立。二是乾隆下詔直省督撫學政征求遺書,匯送京師。三是朱筠、王應采奏請校辦《永樂大典》,輯佚書籍。

但實際上是學術文化發展到總結時期,以及學術與政治的合力的需要。當然,乾隆想超越父、祖修書之功,尤其是超越祖父《古今圖書集成》的私意也是不可忽視的。

二、特點

1、古籍輯佚

清朝在編纂《四庫全書》的過程中尋回和修復了不少早已失傳的中國古籍,梁啟超對此評論道:“此二百余年間總可命為中國之‘文藝復興時代’,特其興也,漸而非頓耳……吾輩尤有壹事當感謝清儒者,曰輯佚。

書籍經久必漸散亡,取各史藝文、經籍等誌校其存佚易見也。膚蕪之作,存亡固無足輕重;名著失墜,則國民之遺產損焉。乾隆中修《四庫全書》,其書之采自《永樂大典》者以百計,實開輯佚之先聲。

此後茲業日昌,自周秦諸子,漢人經註,魏晉六朝逸史逸集,茍有詞組留存,無不搜羅最錄。其取材則唐宋間數種大類書,如《藝文類聚》、《初學記》、《太平禦覽》等最多,而諸經註疏及他書,凡可搜者無不遍。當時學者從事此業者甚多,不備舉。

而馬國翰之《玉函山房輯佚書》,分經史子三部,集所輯至數百種,他可推矣。遂使《漢誌》諸書、《隋唐誌》久稱已佚者,今乃累累現於吾輩之藏書目錄中,雖復片鱗碎羽,而受賜則既多矣。”

2、收錄西學

《四庫全書》對西方科學書籍作出較高的評價:“歐羅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實逾前古。其議論誇詐遷怪,亦為異端之尤。國朝節取其技能而禁傳其學術,具存深意。”

同時將西方宗教與西方科學作了區分,強調“節取其技能”,《四庫》的作者們明白傳教士的來華目的是為了傳播天主教,介紹西學不過是傳教的手段,因此《四庫全書》的作者們在贊揚西學的同時指出“蓋欲借推測之有驗,以證天主堂之不誣,用意極為詭譎”。

《四庫全書》收錄了27種西方傳教士的著述,包括西洋的數學、天文、儀器及機械等方面的著作,被收錄的書籍包括有《泰西水法》、《西儒耳目資》、《坤輿圖說》、《乾坤體義》等[5]。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四庫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