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少年中國說的作者是誰?

少年中國說的作者是誰?

少年中國說的作者是梁啟超。

梁啟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壹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壹、中國近代維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幼年時從師學習,八歲學為文,九歲能綴千言,17歲中舉。後從師於康有為,成為資產階級改良派的宣傳家。維新變法前,與康有為壹起聯合各省舉人發動“公車上書”運動,此後先後領導北京和上海的強學會,又與黃遵憲壹起辦《時務報》,任長沙時務學堂的主講。

並著《變法通議》為變法做宣傳。戊戌變法失敗後,與康有為壹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漸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學革命運動的理論倡導者。逃亡日本後,梁啟超在《飲冰室合集》《夏威夷遊記》中繼續推廣“詩界革命”。辛亥革命之後壹度入袁世凱政府,擔任司法總長。

之後對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等嚴詞抨擊,並加入段祺瑞政府。2018年10月20日,紀念梁啟超誕辰145周年系列活動在國家圖書館舉行。

擴展資料:

《少年中國說》是梁啟超的代表作之壹,是當時發表在《清議報》上的壹篇著名文章。此文影響頗大,是壹篇篇幅較長的政論文,作者站在資產階級改良派的立場上,在文中將封建古老的中國與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國作了鮮明的對比,極力贊揚少年勇於改革的精神。

鼓勵人們肩負起建設少年中國的重任,表達了要求祖國繁榮富強的願望和積極進取的精神。被公認為梁啟超著作中思想意義最積極,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視為自己“開文章之新體,激民所之暗潮”的代表作。

梁啟超兩次被“掌摑”的故事:

章太炎曾在杭州的詁經精舍裏師從經學大師俞樾專治樸學(俞樾即後來著名學者俞平伯的祖父)。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的炮聲把年輕的章太炎從故紙堆中驚醒。光緒二十壹年(1895)春,梁啟超和康有為同入京會試,恰逢甲午戰爭失敗,訂立割地賠款的《馬關條約》。

同年三月二十八日(4月22日),康、梁鼓動廣東、湖南舉人百余人上書都察院,請代奏皇帝拒絕批準條約。四月初,康、梁進而約同18省舉人1300多人,開會決定聯合上書,四月初八日(5月2日),清廷批準了《馬關條約》,事遂中止。

這次聞名全國的“公車上書”(公車是應考舉人的代稱),揭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光緒二十二年三月,梁啟超南下上海,與黃遵憲、汪康年等籌辦《時務報》(旬刊)。梁啟超任主筆,他先後發表了《變法通議》、《論中國積弱由於防弊》。

《論君政民政相嬗之理》、《說群》等壹系列宣傳維新變法和民權思想的論文,壹時風靡海內,廣受歡迎。次年激進的章太炎就從杭州寄去了十六元錢要求加入康有為在上海創辦的強學會,在上海期間,他認識了很多維新界的人,如譚嗣同,唐才常。

並有幸結識了康門的首席大弟子也就是後來跟他鬧得不可開交的梁啟超。擅長筆墨的章太炎曾在梁啟超主持的維新派報紙《時務報》中擔任編輯。但是不久因章太炎發表了多篇反滿清的文章,梁啟超秉承師意拒不發表,章對此不悅,後因對孔教存有不同看法而發沖突。

因康有為自視甚高,將孔子比做素王,而自名長素,也就是長於孔子,他門下的弟子多自名超回、秩賜、勝參等,自稱水平超過顏回、曾參,章太炎看不過去,壹日飲酒數杯對眾人稱,“所謂長素奈何以衣冠拜索虜”,此言壹出梁啟超率數人至章處問罪。

梁啟超學生先動手欲打章太炎的朋友,並非梁啟超被章太炎掌摑。壹次梁啟超追隨康有為逃日本避難,恰孫中山也在日,中山以康梁亦為滿清壓迫,經此慘禍當能自省,乃請人約見。但康有為等人卻堅持以“大清子民”為念,要死保光緒帝,將孫中山看作是亂黨。

拒絕合作,但隨著孫中山的反滿主張在日本華人中影響日益壯大,康為拉攏孫中山的部下派梁啟超等人前去協商合作,但梁等人竟要求孫中山放棄原來主張加入他們所謂的勤王運動,梁將孫中山、陳少白等人誆騙到他們的活動之處,忽然擺出香案祭出所謂光緒的衣帶詔要孫中山等人叩拜。

孫當然拒絕,梁卻指使眾人不讓他們走,陳少白大怒,壹把抓住梁啟超的衣領輪起左臂就是壹記耳光,打得梁踉蹌幾步幾乎摔倒,接著壹腳踢翻香案扯碎衣帶,曰“我乃堂堂炎黃子孫,豈做奴才拜此小醜,爾輩甘為滿洲奴者,可鄙!”嚇得 康黨眾人皆退。

百度百科-少年中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