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老子和莊子的生平簡介,思想理念有何不同?有何相同之處?

老子和莊子的生平簡介,思想理念有何不同?有何相同之處?

1.老子的生平,思想理念?

老子(約前604-約前531)大體生活在與孔子(前551-前479)相同的時期,是道家思想的奠基者。根據《史記》的記載,他真正的姓名是李耳。他的家本在苦縣厲鄉曲仁裏﹙今河南省鹿邑縣境內﹚,後來到了周的都城洛陽做了王朝的史官。在這?,他曾經與孔子相遇,孔子向他請教過關於禮的知識,所以說起來還可以算是孔子的老師。老子做了很長時間的史官,由於對周王室的衰敗感到失望,所以辭官隱居。據說他在西去出關之時,應關尹的請求,寫下了五千言的《老子》,即後人所說的《道德經》。

老子的壹生,基本上由史官和隱者這兩段生活構成。史官因為負責天道、禮法、記錄歷史等的關系,所以擁有關於自然、社會和人生的廣博知識。他也靠這種知識成為天子及貴族的顧問,所以與政治有比較密切的關系。隱士的經歷則使老子可以擺脫職業的束縛,以壹種較自由的心態去反思現實社會。這樣,豐富的知識、自由的思考,再加上動蕩的社會,***同造就出體現於《道德經》中的深刻的思想。

莊子

莊子是老子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後人常常把他與老子並列,合稱老莊。莊子名周,宋國蒙城人。莊子的生活非常清貧,身穿粗布且帶補丁的衣服,有時還要向他人借糧充饑。

莊子的思想主要表現在《莊子》這部書中。《莊子》最早有52篇,十多萬字。後來經過壹些人的陸續刪節,到晉代郭象那?確定為33篇,七萬多字。整部《莊子》可以看作是莊子學派的文獻。

2.兩人的關系

他們兩個合稱"老莊",

是道家的代表人物。

3.思想上的***同

老莊的社會思想,都是由「退」和「隱」的觀念發展而來的,所以其精神都是在保全自己,不與社會發生交涉。這是因為當時社會的動亂,過於激烈,哲人既不能有所改造,而又別無它法,不得己的情況下只有退而只求自我保全之道。

老子深知堅則毀、銳則挫、滿則溢、強則摧的道理,所以他的自全之道,就是在於防範過盈,柔弱謙下,和光同塵,不露頭角,最後得自隱無名。

然而莊子的精神,在求超脫,但形骸是與生俱來的,沒有辦法棄之不顧,所以只有退求精神的自由而已。故主「心齋」、「坐忘」,除去壹切主觀的思慮,欲望。壹方面與道相同,逍遙自由;壹方面無心應物,隨變所適。莊子與人相處,既不欲居前,亦不欲處後,「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全生,可以盡年。」(養生主篇)就像壹片孤葉,漂浮在無邊的海面上,隨波上下的移動,順其所之。因為孤葉的外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所以自始至終都歸於無用(對社會人群沒有用處),卻可得自我保全(對於自己卻有大用)。這種結果,是與老木的自隱無名相同的。

所以就處世的精神而言,老莊同屬退隱的想法,但其根據則各自有所不同。老子以柔弱謙退而不仕,莊子以無心無用而歸於隱。

4.思想上的差異

莊子與老子不同點

(1)老子仍關心政治問題的解決,莊子則踢開政治問題,直接求人生精神的大解放。

(2)老子提出「無」、「有」,莊子進壹步提出「有有也者,有無也者,有未始有無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無也者」以齊物的思想化去了「有」、「無」之相對。此外老子有先後,內外之分,如「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莊子則以「天地與我並生,外物與我為壹」既否定,又超越壹切對偶性的概念。

(3)老子知「常」,莊子泯除常與無常,主張「物化」的觀念。老子後為法家權術派所取法,而莊子始終保持其本來面貌,或許我們可以說:莊子出於老子而青出於藍,他的思想顯然比老子更為成熟

(4)老子與莊子如何看待生命與死亡.兩者有何異同

老子︰生命是不斷的循環,萬物平等觀。並不刻意拒絕自然的死亡,但反對不自然之死。

莊子︰生死的循環不過就像白天夜晚的交替罷了。對於壹切事物以及死亡,抱持著壹種坦然的態度,甚至認為死亡是壹種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