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復溜最簡單找法

復溜最簡單找法

復溜最簡單找法是先找到太溪,直上量3橫指,跟腱前緣處,按壓有酸脹感處即是復溜穴。

復溜,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別名昌陽、伏白、外命,屬足少陰腎經。復,再也。溜,悄悄地散失也。復溜名意指腎經的水濕之氣在此再次吸熱蒸發上行。本穴物質為照海穴傳輸來的寒濕水氣,上行至本穴後因其此再次吸收天部之熱而蒸升,氣血的散失如溜走壹般,故名復溜。

標準定位:復溜穴在小腿內側,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復溜,五腧穴之經穴,有補腎意陰,溫陽利水,改善整個腎功能的作用。不僅如此,復溜還是治療水液失調的要穴,通過刺激福留學,可解決腎氣不足,氣血不通的問題, 是調節腎經的“杠桿藥”。

主治疾病及相關搭配:

主治疾病:水腫,腹脹;盜汗,身熱無汗;腸鳴,泄瀉;足痿,腰脊強痛。

相關配伍:

復溜配合谷,有調和營衛的作用,主治多汗,無汗或少汗。

復溜配肝俞、脾俞,有舒肝益腎,健脾除濕的作用,主治泄瀉,水腫。

復溜配關元、足三裏、腎俞、大腸俞,治腎虛泄瀉。

復溜配腎俞、脾俞、水分、太溪,治腎虛水腫。

復溜配內關、合谷、太溪,治自汗。

《黃帝內經素問刺腰痛》:刺少陰於內踝上二痏。

《針灸甲乙經》:鼻孔中痛,腹中常鳴,骨寒熱無所安,汗出不休,復溜主之。腰痛引脊內廉,復溜主之。風逆四肢腫,復溜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