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秦艽丸簡介

秦艽丸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秦艽丸 2.1 處方 2.2 炮制 2.3 功能主治 2.4 秦艽丸的用法用量 2.5 摘錄 3 《明醫指掌》卷九:秦艽丸 3.1 處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秦艽丸的用法用量 3.5 摘錄 4 《聖濟總錄》卷壹壹壹 4.1 方名 4.2 組成 4.3 主治 4.4 秦艽丸的用法用量 4.5 制備方法 5 《聖惠》卷五十三 5.1 方名 5.2 組成 5.3 主治 5.4 秦艽丸的用法用量 5.5 制備方法 6 方出《聖惠》卷五十五,名見《普濟方》卷壹九五 6.1 方名 6.2 組成 6.3 主治 6.4 秦艽丸的用法用量 6.5 制備方法 7 《聖惠》卷六十五 7.1 方名 7.2 組成 7.3 功效 7.4 主治 7.5 秦艽丸的用法用量 7.6 制備方法 7.7 用藥禁忌 8 《聖惠》卷八十八 8.1 方名 8.2 組成 8.3 主治 8.4 秦艽丸的用法用量 8.5 制備方法 9 《聖濟總錄》卷十壹 9.1 方名 9.2 組成 9.3 主治 9.4 秦艽丸的用法用量 9.5 制備方法 10 《聖濟總錄》卷壹二九 10.1 方名 10.2 組成 10.3 主治 10.4 秦艽丸的用法用量 10.5 制備方法 11 《聖濟總錄》卷壹五八 11.1 方名 11.2 組成 11.3 主治 11.4 秦艽丸的用法用量 11.5 制備方法 12 《慎齋遺書》卷七 12.1 方名 12.2 組成 12.3 主治 12.4 秦艽丸的用法用量 12.5 制備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秦艽丸 1 拼音

qín jiāo wán

2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秦艽丸 2.1 處方

秦艽、防己、松脂(煉成者),各壹兩半。枳殼(麩炒)、蒺藜(炒.去角),各二兩半。川芎、苦參、白術、防風(去叉)、附子(炮裂.去皮臍)、蒴翟、幹姜(炮),各壹兩。

2.2 炮制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2.3 功能主治

治諸風,瘙癢癮疹,搔之愈甚。

2.4 秦艽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二十丸,溫酒下,漸加至三十丸,旦晚食前各壹服。

2.5 摘錄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3 《明醫指掌》卷九:秦艽丸 3.1 處方

川芎60克 當歸60克(酒洗)秦艽60克(酒洗)荊芥穗30克***研細末

3.2 制法

酒糊為丸,如綠豆大。

3.3 功能主治

治產後氣血大虛,風邪人於頭腦作痛者。

3.4 秦艽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6克,空腹時用白湯送下。

3.5 摘錄

《明醫指掌》卷九

4 《聖濟總錄》卷壹壹壹 4.1 方名

秦艽丸

4.2 組成

秦皮(去粗皮)1兩,黃柏(去粗皮,炙)1兩,黃芩(去黑心)1兩,防風(去叉)1兩,柴胡(去苗)1兩,黃連(去須)1兩,甘草(炙)1兩半,葳蕤1兩半,木通(銼)1兩半。

4.3 主治

粘睛翳。

4.4 秦艽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後、臨臥溫水送下。

4.5 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5 《聖惠》卷五十三 5.1 方名

秦艽丸

5.2 組成

秦艽1兩(去苗),烏蛇3兩(酒浸.去皮骨,灸微黃),牛蒡子3分(微炒),防風半兩(去蘆頭),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梔子仁3分,犀角屑3分,赤茯苓1兩,苦參1兩(銼)。

5.3 主治

渴利後,肺臟風毒外攻皮膚,生瘡瘙癢,心煩。

5.4 秦艽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後煎竹葉湯送下。

5.5 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6 方出《聖惠》卷五十五,名見《普濟方》卷壹九五 6.1 方名

秦艽丸

6.2 組成

秦艽1兩(去苗),梔子仁1兩,茵陳1兩,檳榔2兩,商陸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甜葶藶1兩(隔紙炒令紫色)。

6.3 主治

陰黃。

6.4 秦艽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溫水送下,日34次。

6.5 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7 《聖惠》卷六十五 7.1 方名

秦艽丸

7.2 組成

秦艽2兩(去苗),黃耆2兩(銼),漏蘆1兩半,烏蛇4兩(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黃),防風1兩半(去蘆頭),黃連1兩半(去須),苦參2兩(銼),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

7.3 功效

清熱除癢。清血解毒。

7.4 主治

疥瘡、濕疹、頑癬。幹癢,搔之皮起。膿窠疥。慢性濕疹(頑濕瘍)、神經性皮炎(頑癬)、皮膚瘙癢癥(隱疹)、尋常性狼瘡(流皮漏)、盤狀紅斑性狼瘡。

7.5 秦艽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後以溫酒送下。

7.6 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7.7 用藥禁忌

體弱者慎用,孕婦忌服。

8 《聖惠》卷八十八 8.1 方名

秦艽丸

8.2 組成

秦艽半兩(去苗),龍膽1分(去蘆頭),桑銀白皮半兩(銼),地骨皮半兩,黃耆半兩(銼),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人參半兩(去蘆頭),柴胡3分(去苗),赤茯苓半兩,犀角屑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8.3 主治

小兒羸瘦體熱,心神煩悶,小便赤黃。

8.4 秦艽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丸,用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8.5 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9 《聖濟總錄》卷十壹 9.1 方名

秦艽丸

9.2 組成

秦艽1兩半,烏蛇(酒浸,去皮骨,炙)1兩半,苦參1兩半,升麻1兩半,枳殼(去瓤,麩炒)1兩半,黃芩(去黑心)1兩半,防風(去叉)1兩半,惡實2合,大黃(銼,炒)2兩。

9.3 主治

肺風熱,皮膚瘡癬,瘙癢。

9.4 秦艽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後以溫漿水送下。

9.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0 《聖濟總錄》卷壹二九 10.1 方名

秦艽丸

10.2 組成

秦艽(去土)4分,苦參4分,升麻4分,黃芩(去黑心)4分,枳殼(去瓤,麩炒)4分,防風(去叉)4分,惡實(炒)4分,烏蛇(酒浸,去皮骨,炙)5分,蒺藜子(炒)5分。

10.3 主治

風毒氣客經絡,成風疽。

10.4 秦艽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早晚、食後以蒺藜子煎湯送下。

10.5 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1 《聖濟總錄》卷壹五八 11.1 方名

秦艽丸

11.2 組成

秦艽半兩,黃耆(銼)1兩半,枳殼(去瓤,麩炒)1兩半,漏蘆(去蘆頭)1兩半,防風(去叉)1兩半,黃連(去須)半兩。

11.3 主治

妊娠瘡疥,煩熱瘙癢。

11.4 秦艽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日午、夜臥溫酒送下。

11.5 制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2 《慎齋遺書》卷七 12.1 方名

秦艽丸

12.2 組成

川芎2兩,白芍4兩,歸身4兩,香附4兩(醋炒),秦艽4兩,槐花4兩(炒)。

12.3 主治

腸風,久風入中。

12.4 秦艽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

12.5 制備方法

煉蜜為丸。

古籍中的秦艽丸 《醫宗金鑒》:[外科卷下發無定處]疥瘡

蒼術膏,疥蟲服蘆薈丸,砂疥服犀角飲子,膿窠疥服秦艽丸,經久不愈,血燥者,服當歸飲子。外治:幹疥者,...

《外科心法要訣》:[卷十四發無定處(下)]疥瘡

蒼術膏,蟲疥服蘆薈丸,砂疥服犀角飲子,膿窠疥服秦艽丸,經久不愈血燥者,服當歸飲子。外治∶幹疥者,擦...

《周慎齋遺書》:[卷七]腸風

結下血,漸漸至多,腹痛不已,地榆湯。久風入中,秦艽丸。久患腸風,十全大補湯。真腸風,風入中而化火也...

《明醫指掌》:[卷九婦人科]產後六

、足牽搐,切牙頭痛,昏冒,先服加減四物湯,次服秦艽丸。加減四物湯(即四物湯加減,方見經候條下。加減...

《女科切要》:[卷七]產後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