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再讀《脾胃論》(壹)

再讀《脾胃論》(壹)

從事40多內科工作,現在閑多了,跟學生講得也多,囑咐他們重讀脾胃論,我自己也看壹下。天天讀的不讀,慢慢來。

《五臟別論》雲 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氣之所生也。其氣象天,故瀉而不藏,此受五臟濁氣,名曰傳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輸瀉者也。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則胃實而腸虛,食下,則腸實而胃虛,故曰實而不滿,滿而不實也。

這段主要是回顧《素問》裏五臟論述中的壹段。說的是臟腑的關系,臟滿而腑瀉。內經認為,胃、大腸、小腸、三焦和膀胱屬於腑,是傳化的地方,打比方,就是運輸的作用吧,食物水谷包括氣都不能在這些地方停留,否則就會出問題。臨床所見的脹滿、嗝逆、多氣都屬於腑實的表現。此時病多淺,治以調氣為要。

五臟為肝、心、脾、肺、腎。五臟是要“滿”,要藏精氣不能瀉。如果精氣瀉,人就會困境、乏力,沒有精氣神。

脾胃的虛實關系,可以說是我們調養脾胃的總綱。吃飯7、8分飽,不讓胃過實,調節情緒,不讓氣礙著大腸小腸的傳化,津液的布輸。水谷精微藏入脾,糟粕瀉於腸,食化有時,脾胃俱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