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曹植的政壇生涯以及其文學造詣

曹植的政壇生涯以及其文學造詣

政壇生涯:

曹植自小非常聰慧,才十歲出頭,就能誦讀《詩經》、《論語》及先秦兩漢辭賦,諸子百家也曾廣泛涉獵。曹操贊賞其文采,寵愛有加。安十壹年(206年)八月,15歲的曹植第壹次隨父東征海賊管承到達淳於(今安丘東北)。

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在鄴城所建的銅雀臺落成,召集了壹批文士“登臺為賦”,曹植也在其中。在眾人之中,獨有曹植提筆略加思索,壹揮而就,而且第壹個交卷,其文曰《登臺賦》。從此曹操對曹植寄予厚望,以為他是最能成就大事的人。

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植改封臨淄侯。曹植既因為有才而受寵,丁儀、丁廙、楊修等人便都來輔佐他。曹操有些猶疑,好幾次幾乎要立曹植為太子。然而,曹植文人氣、才子氣太濃,常常任性而行,不註意修飾約束自己,飲起酒來毫無節制,做出幾件讓曹操很是失望的事。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他在曹操外出期間,借著酒興私自坐著王室的車馬,擅開王宮大門司馬門,在只有帝王舉行典禮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縱情馳騁,曹操大怒。令曹丕為世子。從此,曹植告別了昂揚奮發的人生階段,陷入難以自拔的苦悶和濃濃的悲愁中。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仁為關羽所圍困,曹操讓曹植擔任南中郎將,行征虜將軍,帶兵解救曹仁。命令發布後,曹植卻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於是曹操後悔,不再重用他。

文學造詣:

曹植的詩歌,既體現了《詩經》“哀而不傷”的莊雅,又蘊含著《楚辭》窈窕深邃的奇譎;既繼承了漢樂府反應現實的筆力,又保留了《古詩十九首》溫麗悲遠的情調。曹植的詩又有自己鮮明獨特的風格,完成了樂府民歌向文人詩的轉變。

曹植的散文同樣亦具有“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的特色,加上其品種的豐富多樣,使他在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擴展資料:

黃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歲的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榮升魏王;同年十月,漢獻帝被迫禪讓帝位,曹丕上位,稱帝為魏文帝。由於爭封太子這段經歷讓曹丕無法釋懷,在他稱帝後,他仍對曹植耿耿於懷。

他擔心這個有學識又有政治誌向的弟弟會威脅自己的皇位,就想著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無法開脫,只好在極度悲憤中七步之內應聲成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