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契丹民族的起源有個美麗動人的傳說,壹個男神牽著馬沿著土河信馬由韁,壹個天宮的仙女耐不住寂寞下凡到人間,於是他們倆在土河和潢水的交接處相遇,此處正是馥郁芬香,波光瀲灩,於是他們壹見鐘情,私定終身,後來他們生了八個兒子,往下繁衍就是後來的契丹八部,而太祖皇帝的耶律氏就是叠剌部,述律皇後也是屬於契丹八部的壹部。
這是壹個看似簡單實則十分有意思的問題。其實,根據已有的歷史古籍以及相關記載來看,最早的契丹並沒有固定的姓氏。現在已知的最早的是在唐朝時期,由當時的皇帝賜予漢姓“李”。唐朝滅亡之後,契丹的貴族就沒有繼續再用李姓。到了遼代,契丹人就只有耶律和蕭兩大姓氏,分別代表的是皇族還有後族。
歷代契丹的皇後除了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皇後是述律氏之外,其余的也都姓蕭,這是因為按照遼代的傳統,遼的後族都要出於壹個家族,“王族惟與後族通婚,更不限尊卑”,在遼朝建國後,這個家族便都姓“蕭”了。
早期契丹有“審密”部,金滅遼後又將“蕭”姓改為“石抹”,故而有人以為審密-蕭-石抹只是不同歷史時期采取的不同的漢譯,契丹語中仍是壹詞。但是實際上,這些姓氏都有很大的發音區別,所以,並非是同壹個詞的不同翻譯。在《遼史·後妃傳》中,記載過這樣壹條信息,說的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十分的仰慕漢高祖劉邦,所以也將耶律稱作是劉氏,而將其他的契丹家族以乙室和拔裏比作是當時輔佐劉邦的蕭何蕭相國。
因此按照這個說法的話,阿保機將自己比作劉邦,情理上也會希望後族的家族能夠像蕭何壹樣輔佐他。這也並非是空穴來風的猜測。實際上,遼朝的後族蕭氏封爵之後也是以“蘭陵”作為起源地的,這個蘭陵也是蕭何的後裔所在的地方。因此後族的族人也會經常稱自己為蘭陵人,有的墓誌則更明確地記載蕭氏“其先蘭陵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