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特別是作為主要學習作文類別之壹的話題作文,話題作文具有寫作的空間更大,發揮的余地大的優點。我們應該怎麽寫這類型的作文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以學與思為話題的初壹作文(精選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以學與思為話題的初壹作文1“學到老,活到老”。學習是人生壹個永恒的話題。學習使人聰穎,學習使人進步,學習使人有無窮的創造力。英國大學者培根對知識學問推崇備至。他十分精當地指出:“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是的,學習無論是對於我們性格的養成,還是為人處世都有極大的影響。在古時候,就有壹名窮和尚憑借壹瓶壹缽走到了南海求學,這樣的求學精神值得我們去效仿。在如今,快餐文化流行起來,我們很多人都為工作,生活而忙碌著,無法靜下來好好的去閱讀壹本書,從而使浮躁的心變得更加飄浮,靈魂思想都是空洞的。許多不安的情緒充斥在我們的周圍。而讀書,便可使人寧靜,使人安適。所以我們不僅要愛學習,更加要懂得去學習。以後天的努力彌補先天的不足。經驗不足者可多讀史書,性情浮躁者多讀散文和詩歌,思想膚淺者可以多閱讀壹些哲理小說。只有這樣有針對性的閱讀,才可以更加對我們的學習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當然,光學而不思考,是不行的。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們不僅要學習,而且也要學會去思考和總結。學是思的基礎,思是學的深化。學習就好比人吃東西壹樣,只吃而不消化,我們也無法從食物中攝取我們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學習只看不思考,不理解書中所講的內容,那麽,我們也無法從書中得到對於我們學習和人生有益的東西。因此,要把學習和思考相結合,融會貫通,我們可從中獲取最大的益處。
以學與思為話題的初壹作文2學習是進步的前提。學習對於壹個人來說,可謂是壹生中必不可少的壹部分。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學習。從兒時的呀呀學語到少年的知書達理再到老年的學識淵博都是我們的學習成果。西漢名臣董仲舒就是因為學習而成就偉業的。他曾三年不窺園,正是因為這種專壹的學習精神才造就了他的成功。但僅僅靠學習是不足夠的。孔子語: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更是指出了思考的地位。
思考是成功的關鍵。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如果不經歷壹系列的思考與實踐,只是單純的按古籍上的方法去提純,怎麽會有造福萬千人類的青蒿素呢?所以學習固然重要,但思考也同樣不可忽視。
荀子曰:吾曾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是不是說明學習的地位更高呢?其實不然,這裏的學指的是經過長期思考後的頓悟。這也更加充分的說明了學思必須結合。
由此可見,只有學思結合才能取得最大限度的進步。
以學與思為話題的初壹作文3古人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貽”。知識要通過學習和思考,才能得來。“思”是通向成功的小徑,是駛往成功的小舟。
意大利偉大的物理學家伽利略,從小就喜歡思考。有壹次,他站在比薩的天主教堂裏,眼睛盯著天花板,壹動也不動。他用右手按住左手的脈博,看著天花板上來回搖擺的燈。他發現,燈的擺動幅度雖然越來越小,但是每壹次搖擺需要的時間卻是壹樣的。後來,伽利略通過不斷的思考和研究,找到了擺的規律,發明了擺鐘。
人類歷史上最偉大,最有影響的科學家牛頓,壹直認為,壹定有種神秘的力存在,是這種力拉著行星轉動。壹天,牛頓坐在自家院中的蘋果樹下研究問題。這時,壹個蘋果砸在了牛頓的頭上。牛頓立刻想起那種無形的力,正像地球拉著月球,使月球圍繞地球運動壹樣,地球在拉著蘋果往下落。這個問題比以往更難解,也更吸引人。牛頓夜以繼日地思索著,終於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學與思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思,才能求得真知。我們從小養成思索的習慣,成功的大門就會向我們打開。
以學與思為話題的初壹作文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解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有害。
感悟(體會):學與思伴隨著人的壹生。“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的話是很有道理的。壹個人從接受知識到運用知識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壹個記與識、學與思的過程。學是思的基礎,思是學的深化,學與思是緊緊相扣的兩個環節,缺壹不可。學與思就如人對食物的咀嚼與消化過程。只有咀嚼,沒有消化,無法吸收營養,不能化為“己有”;沒有咀嚼,囫圇吞棗,反而會造成消化功能紊亂。
學與思結合,是掌握知識過程中的必由之路,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例無不證明了這壹點。達爾文在大學求學期間,經常到野外采集動植物標本並對自然萬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大學畢業後,以“博物學家”的身份參加了英國海軍環繞世界的科學考察航行,對動植物和地質結構等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采集。在學與思的作用下,出版了《物種起源》,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說,摧毀了各種唯心的神造論和物種不變論。還有,文藝復興的大科學家伽利略,倘若不是在學習中獨立思考,就不會有“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實驗,人類就不可能及早掙脫亞裏士多德的錯誤理論的束縛。學而思,思而學,正是這些偉人成功的經驗,同樣也是人類進步的動力之源。
今天,我們處於壹個“知識激增”的時代,知識的領域在不到壹個世紀的時間內,不知擴大了多少倍。“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面對如此浩瀚的知識海洋,只有學習才能實現積累,只有思考才能創造奇跡。明天的創新型人才,要從今天的學生中培養出來。所以,我們更應該做到: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出獨立的見解,把學與思融入到整個學習過程中。
以學與思為話題的初壹作文5在早學社,我學習了孔子的壹句名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知道了這句話的意思是:只讀書不思考,會變得很迷茫,只思考不讀書,也是有害的。但是我卻沒有真正明白什麽是思考。
第二天,我在學校學習了《望洞庭》這篇古詩,雖然我已經理解古詩的意思和詩人的資料,但是卻理解不了前幾句詩的意境。
中秋佳節,我和家人們坐在院子裏吃月餅,我正準備坐下吃時,卻發現人還沒有齊。然後我就跑出去找人,我跑到湖邊時,發現壹個人都沒有。正準備回去,擡頭發現壹輪明月高高地掛在天空中,明月倒映在湖中,四處樹木蔥蘢。藤蘿搖曳,月光似水,靜影沈璧,遠遠望去,像壹個巨大的花環中有壹個小小的玉盤。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湖水和月亮相互輝映。原來有壹點兒陰暗的小湖,壹下子變得明亮起來。
剎那間,壹陣風吹來,湖面就像在水墨畫中加了壹滴黃色的顏料,正在慢慢地渲染開來。過了壹會兒,湖面漸漸地平靜了下來,就像壹個白玉盤中有著壹塊黃澄澄的小月餅。又像是壹個精美絕倫的工藝品,這使我想到了劉禹錫的“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這時我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這首詩的意境啊,我不禁感嘆,學與思,真的都很重要。
以學與思為話題的初壹作文6漫漫儒學,浩蕩儒思。萬中精髓,論語莫屬。雖寥寥數語,卻折射面面為人處世之理,猶如浩月揮灑下的奪目銀光,指引著迷途的羔羊。
想那句耳熟能詳的話語,至今縈繞在我的耳邊,“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品茗過後回憶起從前,忽然發現自己做的壹件件,想的壹樁樁是那麽的無知和錯誤。我竟然連鑄成大錯之後都沒有發自內心的懺悔,更別提每天做到自我反思不妥之處。再細細思考這曾子的告誡,仿佛壹葉孤舟眺望見了遠處閃爍著耀眼光芒的燈塔。但這些感覺遠在天邊,又仿佛觸手可及。壹線之間自信肯定了我自身的'毅力,即確認了我與這理想之間的距離。三省吾身,簡單其內容,困難其恒心。
論語中,修身養性體現在自省為主,謙遜為輔。對外言行謙遜但不失自尊,對內不斷反思而探求真理。孔子的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以及“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諸如此類,難道沒有顯示出學習和為人處世須應謙遜的道理嗎?認識自身不足,忘記面子與身份,去處處發現知識與智慧。這些點綴在儒家文化中的哲理不應該我們去傳承和弘揚嗎?讀罷這些,好似百合,腦海中流連著那淡淡幽香;又像清風,身上殘留這陣陣舒暢。
當我再次翻過了壹頁,仿佛靈魂得到了儒學那富含大智慧的思想的沖刷和洗禮。繼續陶醉其中,讓自己的思緒蔓延。映入眼簾的壹行短語,為之眼前壹亮。緊接著,壹個個字符躍入腦海,揮之不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這壹句雖有耳聞,但仔細壹覽,我卻被深深地震撼了。字裏行間充盈這壹個心懷天下的誌士的豪情壯誌,那麽霸氣與堅定,對自己的苛求和鼓舞亦是那麽明顯。我第三次陷入了其內的思想如何改善自己的思考。驀然回首,在初中這三年,我雖有雄心,但並沒有長時間持續地實踐付諸於行動。即使站在高出眺望地平線時,想起壹次次的失敗,也僅僅是默默感嘆,卻無信念堅持的底氣。眼神中堅毅在不斷渙散,頭顱無力地低垂著。這時的賞析卻帶給我振作的啟示,自信重新開始凝聚,眼眸聚焦著天的盡頭,看著眼前延伸的漫漫長路,再度煥發明亮的色彩。拾起了重任,踏上這條遠路。以完成理想為目標,直到生命的最後壹刻。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之。”又或是“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再者子貢問曰:“有壹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儒學之精髓,非壹朝壹夕可懂,這次雖為涉獵,依舊受益非淺。
以學與思為話題的初壹作文7孔子在《論語》中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可想而知,學習與思考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不可疏忽。作為壹名中學生,既要學會學習,又要善於思考。
"學會學習"這四個字對大家來說已不再陌生了。從小學開始,老師就教我們怎樣學習:學習要刻苦,學習要勤奮,學習要認真……但是,光這樣"死學習"是不行的,我們還要善於思考。像現在我們是初中生了,會遇到許多文言文和閱讀理解,還有數學題等,這些都不是靠死記硬背的,不思考是不行的。
我們光學習卻不思考是不行的,而光思考卻不學習也是不行的。
有壹次,我晚上在做數學作業時,遇到許多的困難。因為我在早上上課的時候沒有認真聽課,晚上怎麽思考也不會。所以,我們若是光思考而不學習就會對我們有害。
學習與思考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二者缺壹不可。所以我們不僅在老師講課時要認真聽,在平時也要認真思考問題,才能真正學好知識。許多同學都偏重於學習或思考壹個單方便,這是會導致我們迷惑的,時間長了還是有危險的!
讓我們的知識在學習與思考中融會貫通,做壹個"聰明學習者"。
以學與思為話題的初壹作文8這個暑假媽媽幫我報了學爾思15天的集訓。這是我第壹次上奧數,我真的有壹點緊張。以前經常聽人說學爾思很難,但是我上了後覺得還行。
我的老師姓吳,是個男的,20多歲,戴著壹副黑框眼鏡,天天穿著不同的文化T恤,講話非常的風趣,他的口頭禪是:“這道題太難了吧!怎麽辦不做了吧”但最後他會教我們壹個簡便方法。吳老師真的蠻聰明的。
最後壹天要考試了,我壹拿到試卷,就看到了說明:滿分120分,填空題壹題5分,其他壹題10分;時間75分鐘,寫出答題過程。看到這,我就傻眼了,天哪,75分鐘能做完25道難題嗎?於是我開始絞盡腦汁地答題了,最好有5提不會寫,可我想:不寫,肯定沒分,但如果妳寫了,就有可能拿到分。所以我還是努力寫了壹些基本公式在題上。
考試結束了,老師批改完試卷,當堂就發了。他壹邊發試卷,壹邊說:“新生在20——30分正常,老生60——70分正常。”我想:我這個新生不會就20分吧!拿到試卷後,我擋住了成績,然後小心翼翼的打開。“64分”!我挺滿意的。回家後,爸爸媽媽看了,也挺高興的。
我覺得我可以考得更好,下次希望能考到90分。
以學與思為話題的初壹作文9這是壹個嚴寒的冬天,天很快黑了下來,路上漆黑得嚇人,地上的石子對我鄙視,路旁的大樹對我嘲笑,空中的貓頭鷹對我諷刺……我走在幽靜的羊腸小道上,心事重重,心煩意亂。
我再思考學是什麽?思又是什麽?《論語》曾記載“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學習如此精彩,又是如此充滿智慧的色彩,學而思之,不亦樂乎。
學而思之,在於用心。學習是奠定思考的基礎。古有孫敬懸梁,蘇秦刺股,他們都是用心學習,勤奮學習才取得驚人的成就。所以說學習是有學問的,值得品味。
學而思之,在於體驗。學習之後體驗就是思考。魯迅先生寫的每壹篇文章,都是經過學習,深思熟慮過的結果,思考不在於空想,而在於過程,給了我們想象的空間。
學而思之,在於反復,在醞釀中領悟,成功才不會與妳失之交臂,蘋果,大家都很熟悉的名詞,但誰又能想到牛頓因為蘋果而發現了萬有引力。正因為思考,牛頓領悟到了。
學而思之,在於實踐,在實踐中成長,在實踐中運用,正因為這樣,才有了“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這是思考的成就,它成了壹個不可阻擋的強大力量。
“學”與“思”的結合,給了我人生的啟示,給了我廣闊的天空,學習的啟示,總是在不斷的支持,鼓勵我,陪伴我的成長,想想未來,它們點亮了我內心的壹盞明燈。
以學與思為話題的初壹作文10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是認識新知的過程,思考是消化吸收的環節,二者缺壹不可。而學思並行就是我們應該做到的。
只顧學習會迷惑,而只思考會空虛。壹個人不能壹味地獲取物質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精神層面上的提升。學思並行就是學習中壹種極高的精神境界。學習的同時進行嚴密的思考會取得壹個極好的學習效果。大文豪雨果曾經說過:人脆弱的如同壹根稻草,只有思考才能使人強壯起來。可見思考的重要性;而思考必須源自學習,否則憑空想象就會覺得空虛。只學習不思考是不行的,比如壹道數學題,妳只會運用妳所學的公式、原理去做,不去思考題型的變化規律,終究沒有全面掌握,到時會迷惑。所以要求我們必須做到學思並行。
我所強調的學習不僅僅是學會了某些知識,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運用’所學到的知識,並且在學習的基礎上思考、鉆研、拓展,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學問無涯,學無止境。在漫長的學習道路上,學習和思考也是人生中兩件非常重要的事。它們相輔相成,學習離不開思考,而思考是建立在學習的基礎之上的。因此說學思並行是我們每個人應該做到的,掌握了學和思,學習效率會大大地提高。願學習和思考伴我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