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宋元明清時期湧現出哪些著名的思想家或哲學家?

宋元明清時期湧現出哪些著名的思想家或哲學家?

沈括

(1031—1095)

北宋的科學家和政治家。字裏行間,生於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仁宗嘉進士宗申晚年參與王安石變法,居潤州,建孟茜公園(在江蘇鎮江東郊),並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寫成《孟茜筆談》。

朱熹

(1130—1200)

南宋哲學家、教育家。字暗,字中暗。叫惠安,也叫資陽。是婺源、徽州(今江西)人,僑居建陽(今福建)。古籍的廣泛註釋對儒家經典、歷史、文學、音樂乃至自然科學都做出了不同的貢獻。在哲學上,程顥(程顥、程頤)發展了氣與氣的關系理論,建立了完整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這個世界被稱為朱成學派。認為理與氣不可分。“天下沒有不講道理的氣。”強調“正義”與“人欲”的對立,要求人們放棄“私欲”,服從“正義”。他從事教育工作50多年,認為“學之道不在窮之前;貧窮的關鍵在於讀書;讀書的方法並不比順序和精貴;而這其中的精髓,還在於尊重和野心(《朱溫公文集》卷十四《甲寅宮將奏劄二》)。他的理學壹直是封建地主階級統治人民的理論工具,在明清時期被提到儒學的正宗地位。他的闡述和精確分析的學風對後來的學者有很大的影響。著作有《四書句註》、《周易本義》、《詩傳》、《楚辭註》、《惠安先生朱文文獻集》和《後人編齋藤優子流派》等。

王守仁

(1472—1528)

明代哲學家、教育家。字伯安,生於余姚(今浙江)。在味樓室故鄉陽明洞,世人皆稱陽明先生。早年因反對宦官劉瑾,被貶為貴州隆昌(修文縣)官。後來,他鎮壓了農民起義,平定了“陳豪之亂”,又創建了新博,官至南京兵部。文成之死。他發展了陸九淵的學說來對抗朱成學派。斷言“萬物之理,無非吾心”,“知心為天之理”。他提出了“致良知”的理論,他的理論是作為壹種反傳統而出現的。明中葉以後,陽明學影響很大,在日本也很流行。他的著作被他的老師編入了38卷《王文成公權書》,其中最重要的哲學著作是傳記和大學問題。

李誌

(1527—1602)

明代思想家、文學家。號卓吾,號鴻福,號溫嶺居士,生於泉州晉江(今福建)。我當時是雲南姚安的知府。哲學觀點沒有擺脫王守仁和禪宗的影響。但他公然自稱“異端”,提出“穿衣吃飯是人倫物理”的觀點,主張講究功利。認為“世間萬物生而二,不生而壹”(《論夫妻》)。大膽揭露了封建傳統的教條和虛偽。曾評《水滸傳》,著有《李焚書》、《續焚書》、《藏書》、《李文玲集》等。

黃宗羲

(1610—1695)

明清時期的思想家和歷史學家。字太沖,名南雷,學者稱其為李洲先生,浙江余姚人。他學識極其淵博,他研究天文、算術、音樂和節奏,數百部經典和歷史,以及佛教和道教的書籍。他在史學上頗有建樹,明代儒學案開啟了浙東史學研究的風氣。哲學上,他反對宋儒“理在氣先”的理論,認為“理”不是實體,而只是“氣”中的秩序和秩序。他作出了“為天下之大害者,正君子”的大膽論斷,認為“天子所為不壹定是對的,天子所為不壹定是錯的。”主張改革土地和稅收制度。反對農業是工商業基礎的傳統觀點,強調工商業是基礎。這種政治歷史觀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著有《宋元學案》、《明儒案》、《伊名待訪》、《南雷文案》等。

古嚴武

(1613—1682)

明清時期的思想家和學者。第壹個名字叫姜,字寧仁。他曾是蔣山江蘇昆山人。學者稱林挺先生。十幾歲的時候,我參加了反對宦官和權貴的鬥爭。布居華陰,卒於曲沃,享年歲。他學識淵博,研究過國家典制、縣市奇聞、天象、河谷軍民、百經、音韻、訓詁。晚年註重考據,開創了清代樸學風氣,對後世考據學的吳派、徽派產生了影響。著有《日之錄》、《天下之國病誌》、《趙宇錄》、《五音》、《韻校》、《林挺詩集》等。

王夫之

(1619—1692)

明清思想家。字儂,號翟,衡陽(今湖南)人。晚年居衡陽石船山,學界稱船山先生。吳明在衡山調兵起義,阻擋清軍南下,幾遭囚禁。按屈詩去桂林,把桂林變回陷阱,殉難,是壹種躲的決心。輾轉湘西,輾轉陳、雍、廉、邵之間,逃至瑤洞,墜入深山。但是,他經過40年的刻苦學習和勤奮寫作,終於能夠“理完發”(從不剃頭)。他在學術上很有成就,研究天文、歷法、數學、地理,特別是經學、史學、文學。主要貢獻是在哲學上總結和發展了中國傳統的唯物主義。認為“天地萬物為氣,即萬物為理”。他的著作被後人編為船山遺書,其中哲學方面最重要的有《周易傳》、《尚書伊尹》、《讀四書》、《張子正朱蒙》、《司文陸內外篇》、《黃書》、《夢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