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家莊原名叫邸家莊。舊時,村西北乾之地是條京師通衢,南來北往的客商和進京趕考的舉子,來來往往,車馬輻輳,川流不息。村中街巷縱橫,國槐楊柳生長茂盛,遮陰蔽日,商號、客棧、飯館、私塾星羅棋布,民居廳堂房廊,飛檐聳脊,門窗雕花,臨街玉立。
靠近京師大路的村西北角是座玉皇廟,東北角是三教堂(佛、道、儒),大街東口是:東三觀廟(劉、關、張)、西街口是:西三觀廟(天、地、水,即:唐堯、虞舜、大禹),中央是瘟神廟(春瘟張元伯,夏瘟劉元達,秋瘟趙公明,冬瘟鐘仕貴,總管中瘟史文業)、千手千眼佛在北菩薩廟。千年古村——狄家莊其它方位還有玉官爺廟、南海大寺、土地廟等九座。它們都根據村莊的地運風水分別建在不同的位置。至今村裏的老人還流傳著“西北角是玉皇廟,東北角是三教堂,文武三官兩頭坐,瘟神菩薩坐當陽(央)”的民謠。
後來壹次特大洪水,把村莊吞噬了四分之三,只剩下了村東南角壹塊,即現在狄家莊的位置。20世紀70年代,經過大規模的平整土地後,村民在村北農田挖地時,偶爾還挖出過鍋頭(炊竈)、圓孔的圓錢等文物。
由於歷史的原因,原邸家莊所遺存的史料已經相對匱乏。但至今在狄家莊壹帶仍流傳著藥王邳彤是狄家莊人的傳說。說起邳彤,許多人並不陌生,他是東漢時期劉秀的二十八員宿將之壹,也是藥界聖地——安國藥王廟中的藥王,從現存史料上看,只記載了邳彤是信都(今冀州市)人。
據傳,歷史上邸家莊村廓龐大,村民分四個部落凡聚族而居,族系分別有邳、回、狄、白等氏族。邳彤,字偉君,即為邳姓壹族,於漢元帝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農歷四月二十八日生於邸家莊,其父邳吉為遼西太守,其兄邳祝終身陪伴母親身旁,姑母叫邳月芳。
邳彤自幼聰明伶俐。青年時,他看到社會動亂,災害不斷,百姓常常遭受疾病的折磨,遂立誌學醫,以濟世救人。在家人的支持下,父親為他延請名醫予以施教。邳彤刻苦鉆研古籍,從九州十八縣專心搜集研究民間偏方驗方,未出三年,便能四鄉出診,藥到病除,天長日久,醫名鵲起。。
西漢末年,天下大亂,哀鴻遍野,民不聊生。邳彤認識到,只靠個人醫術,實難達到濟世救人之目的。在征得父親的同意後,毅然放棄從醫,胸懷匡扶社稷的宏大抱負,踏上了仕途。邳彤憑著自己過人的才智很快升任和成卒正(相當於太守)。當王朗(王莽)割據邯鄲,偽稱王室時。邳彤博采眾長,力言劉秀以河北為立足之地匡扶漢室,被采納。後劉秀在邳彤等人幫助下,建立了東漢。邳彤為光武帝中的二十八員宿將之壹。史學家範曄論曰:“壹言可以興邦,斯近之矣。”這樣邳彤就成了中國歷史上第壹個被稱為“壹言興邦”的開國功臣。
那麽邳彤是如何到的安國,又成為藥王的呢?
據史誌,東漢建武九年(30年),農歷十月十五日,邳彤在河北巡視途中卒於祁州(安國)。故遺體敬葬於祁州城南關,墓旁栽了棵棗樹。
據傳,北宋初,皇上的女兒得了怪病,經諸多名醫診治不見療效。這天清早,壹位自稱祁州南關人的童顏鶴發的俚醫欣然揭榜直奔皇宮,經診斷後,讓公主服了他自治的棗狀藥丸,便飄然而去。誰知公主服藥後不久,上吐下瀉,昏昏欲睡,好像死了壹般。總管見狀,急令侍衛速追俚醫,數名太監速領壹班侍衛拍馬沖出南門。只見那人正不慌不忙向祁州方向行走,誰知不論怎樣揚鞭狂追,總是與那人保持丈八距離。眼看到了祁州南關,壹眨眼,那人便在道旁墓前的壹顆大棗樹下不見了。眾人在墓前棗樹下,轉來轉去始終找不到俚醫蹤影。
躊躇之際,皇宮又壹隊人馬飛馳而來,只聽傳來呼喊:“皇上有旨,公主病已痊愈,請醫者回宮領賞!”經查詢地方官民,方知此處乃是東漢大將邳彤之墓。於是太監們就斷定是邳彤顯靈為皇上解憂,撥馬回報。皇上聽了龍顏大悅,遂敕修廟宇,建起邳王神閣,豎了墓碑,以感其恩。百姓看到皇室來修廟進香,便將邳彤尊為“藥王”,
北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宋徽宗步其皇祖後塵,追封邳彤為“靈岲侯”,旋封“靈貺公。民間邳彤“藥王”之神靈又堂而皇之地走向了政界。至南宋鹹淳六年(1270年),度宗趙祺又敕封邳彤為“明靈昭惠顯佑王”。自此,皇封“藥王”名正言順,神明遠揚,為全國所崇仰。安國也成為“藥不經祁州沒味,醫不到祁州不靈”之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