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圖騰?追溯到5000年前的原始社會末期,圖騰是當時中國許多氏族崇拜的“聖物”。許多部落使用動物的肖像作為他們部落的象征。有的畫牛,有的畫蛇,有的畫虎,有的畫鷹。他們把這些動物視為“聖物”,認為它們是祖先的保護神。這個氏族的獨特象征是圖騰。後來,氏族之間爆發了多年的戰爭。當強大的氏族吞並弱小的氏族時,前者把後者的圖騰據為己有,並在自己的圖騰上加上動物最強大的特征。華夏民族的始祖夏氏氏族的圖騰,據說是壹條長角的大蛇。因為在當時的人們心目中,人類的創造者是伏羲和女媧,兩個人頭蛇身的“神”。人們把自己的形象視為自己氏族的圖騰,以此來感激“神靈”給予人類的陳述和保護。越來越強大的夏氏族把許多順從氏族的圖騰加入到它自己的蛇圖騰中。久而久之,它就成了壹種奇形怪狀的圖騰,人們把它命名為“龍”。後來經過歷代藝術家的想象和加工,造型越來越完善,逐漸統壹,直到宋代,從石像上看到的龍和“九龍壁”才基本完成。
在古代人們的心目中,龍是壹種有靈氣的吉祥物,從帝王將相到民間都受到了廣泛的關註。後來的封建帝王將其視為皇權的象征,冒充“真龍帝”,在其禮服上繡龍,稱其日常生活為“龍亭”,稱其後代為“龍種”為“龍位”等等。
但是,作為中華民族的壹種觀念和意識形態,龍的形象是大眾化的,它已經深入到每壹個華夏子孫的心中。從民族傳統來說,每年農歷二月初二,都有紀念“龍擡頭”的民間節日。春節期間舞龍燈。這些凝聚著“龍的傳人”的思想、感情、信仰和期望的民族精神和傳統,越來越強大,最終凝聚成* * *的信仰,使原始氏族所崇拜的“龍”成為中國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