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山海經》之“中山經”(三)

《山海經》之“中山經”(三)

中山三經

原文 :凡萯之首,自敖岸之山至於和山,凡五山,四百四十裏。其祠:泰逢、熏池、武羅皆壹牡羊副,嬰用吉玉。其二神用壹雄雞瘞之。糈用稌。

譯文 :中間經過的的第三列山系以萯山為首,從敖岸山至和山,***五座,計440裏。其中依次為:青要山、騩山、宜蘇山,祭祀泰逢、熏池、武羅這三個神用剖腹的公羊和玉,其他兩個神用壹只雄雞,祭祀後埋地,祭祀的精米都用稻米。

原文 :中次三以萯(bèi)山之首,曰敖岸之山,其陽多雩琈之玉,其陰多赭、黃金。神熏池居之。是常出美玉。北望河林,其狀如茜如舉。有獸焉,其狀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諸,見則其邑大水。

又東十裏,曰青要之山,實惟帝之密都。北望河曲,是多駕鳥。南望墠(tián)渚,禹父之所化,是多仆累、蒲盧。?(shēn)武羅司之,其狀人面而豹文,小要而白齒,而穿耳以鐻(qú),其鳴如鳴玉。是山也,宜女子。畛(zhěn)水出焉,而北流註於河。其中有鳥焉,名曰鴢(yǎo),其狀如鳧,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有草焉,其狀如葌,而方莖黃華赤實,其本如槁木,名曰荀草,服之美人色。

譯文 :中間經過的第三序列山系以萯山為首,第壹座叫敖岸山,山南多產可制作祭祀雩琈玉,山北有大量的赭土和黃金礦物。此處是山神熏池居住的地方。這裏常常發現美麗的飾玉。它的北邊可以望見大河對岸的樹林,看它們的樣子象是搖擺的茜草,又猶如櫸樹挺立在風中。山裏有壹種獸,名叫夫諸,它的體形似白鹿,卻長了四只角,如果它出現了,當地的城邑必定發大水。

從敖岸山向東十裏是青要山,這裏實際上是天帝隱秘的都城。從這裏向北遠望,蜿蜒的河道上,有很多可做騎乘的大鳥翩然翺翔。南邊可以望見墠渚,這裏是大禹父親死後的身體所化,其中盛產蝸牛及螺螄。這座山是神人武羅在掌管,她有著壹張美麗的面孔、潔白的牙齒,腰姿纖細,身段苗條,全身布滿了豹紋,她的耳朵上穿掛著金環,走起路來,環佩叮當,如珠鳴玉碎,美妙動聽。這裏最適合女子生活。畛水發源在這裏,向北流入大河。沿岸的水中生活著壹種鴢鳥,它的外形象野鴨子,有著青色的羽毛,紅色的眼睛和尾巴,如果女人吃了這種鳥的肉,對生孩子有利。還有壹種荀草,它們的樣子象蘭草,卻長著方形的莖稈,開黃花,結紅果,它的根長的似槁木,如果用這種草塗抹身體,可以增加人的美麗。

原文 :又東十裏,曰騩山,其上有美棗,其陰有雩琈之玉。正回之水出焉,而北流註於河。其中多飛魚,其狀如豚而赤文,服之不畏雷,可以禦兵。

又東四十裏,曰宜蘇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蔓居之木。滽滽之水出焉,而北流註於河,是多黃貝。

又東二十裏,曰和山,其上無草木而多瑤碧,實惟河之九都。是山也五曲,九水出焉,合而北流註於河,其中多蒼玉。吉神泰逢司之,其狀如人而虎尾,是好居於萯山之陽,出入有光。泰逢神動天地氣也。

譯文 :從青要山向東十裏是騩山,山上是成熟而美味的棗子,山北出產可做祭祀的雩琈玉。正回水發源在這裏,向北流入大河。沿岸的水中盛產飛魚,它們的形狀象小豬,卻有著紅色的斑紋,如果能馴服這種魚,並把它帶在身邊,可以不怕打雷,也可以抵禦兵器加身。

由此向東四十裏是宜蘇山,山上盛產金、玉礦物,山下布滿了蔓荊壹類的灌木。滽滽水發源在這裏,向北流入大河,沿岸的水裏盛產黃色的貝類生物。

從宜蘇山再向東二十裏,就到了這壹山系的最後壹座山,叫和山,山上不生草木,但卻有很多的瑤玉和碧玉,這裏實際是九條河水的交匯地。而這座山也是盤旋回環好像有五重,九條水系都發源在這裏,它們匯合後向北流入大河,水中遍布蒼玉。這裏由吉祥的神泰逢掌管,他的外形象人,卻長了壹條虎尾,他喜歡居住在萯山的南面,每次出入都光芒耀眼,泰逢神是能夠搖動乾坤,操縱雲氣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