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什麽是宋體字

什麽是宋體字

宋體字是印刷行業應用得最為廣泛的壹種字體,根據字的外形的不同,又分為書宋和報宋。宋體是起源於宋代雕版印刷時通行的壹種印刷字體。宋體字的字形方正,筆畫橫平豎直,橫細豎粗,棱角分明,結構嚴謹,整齊均勻,有極強的筆畫規律性,從而使人在閱讀時有壹種舒適醒目的感覺。在現代印刷中主要用於書刊或報紙的正文部分。因從明朝傳入日本,而又稱為明體、明朝體。

自南北朝以來,佛教在中國有了爆炸性增長,隨之而來的經書供應量也與日俱增,於是寫經手這壹職業由此誕生,而這種為適應快速抄寫的書體也被後人稱為“抄經體”

唐代早期的雕版印刷字體來源就是唐代的抄經體。

到了五代,隨著印刷術的大規模普及,官方也逐漸成為雕版印刷的普及與規範制定者,中國經典書冊《九經》的第壹次雕版印刷就是在五代時由官方出品。

至宋代,雕版印刷迎來黃金時期。但是此時的雕版印刷字體卻並非是後來被大家熟知的宋體,而是多以唐代名家字體入板。不同地區的入板字體也不盡相同。四川地區多用顏真卿的顏體入板。而福建地區則多用柳體。

而被我們稱為“宋體”的字體,在南宋才開始逐漸完成與書法字體的脫離,但還只是印刷字體與書法字體脫離的壹個過渡時期,後世稱為“過渡仿宋體”如《女郎魚玄機詩》。此時的“過渡仿宋體”是為了快速雕刻而創造的新型印刷字體。例如橫畫的收筆設計成兩次湊刀即可雕成的三角形,許多字的形態已經非常接近宋體。

到了明代,隨著印刷技術飛速發展,印刷字體也終於形成了被我們今天稱之為“宋體”的最終版。

根據版本學者屈萬裏、昌彼得兩人***著的《圖書版學要略》壹書的說明,如下:「嘉靖年間朱警所刻唐百家詩可證也。爾後梓人為便於施力,漸變而成橫輕豎重,板滯不靈之匠體字,即今人所謂宋體字者。此類字體,始於隆萬之際,後乃通行。茲舉萬歷三十三年北京國子監所刻《南齊書》及崇禎十六年毛氏汲古閣所刻明僧弘秀集兩種為例。為萬歷刻本及啟禎間刻本,形貌雖相似,而風神仍殊,是當求之於牝牡驪黃之外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