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白術調中湯簡介

白術調中湯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宣明論》卷十二:白術調中湯 2.1 處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白術調中湯的用法用量 2.5 註意 2.6 摘錄 3 《良朋匯集》卷四 3.1 組成 3.2 主治 3.3 白術調中湯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白術調中湯 1 拼音

bái zhú tiáo zhōng tāng

2 《宣明論》卷十二:白術調中湯 2.1 處方

白術半兩,茯苓(去皮)半兩,紅皮(去白)半兩,澤瀉半兩,幹姜(炮)1分,官桂(去皮)1分,縮砂仁1分,藿香1分,甘草1兩。

2.2 制法

上為末。

2.3 功能主治

中寒,痞悶急痛,寒濕相搏,吐瀉腹痛。上下所出水液澄徹清冷,谷不化,小便清白不澀,身涼不渴,或雖有陽熱證,其脈遲者。

2.4 白術調中湯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白湯化蜜少許調下,日3次。煉蜜為丸,每兩作10丸,名白術調中丸。小兒1服分3服。

2.5 註意

或有口瘡、目疾、孕婦等吐瀉者,以畏幹姜、官桂,不服。

2.6 摘錄

《宣明論》卷十二

3 《良朋匯集》卷四 3.1 組成

白術8分,人參8分,黃連8分,厚樸8分,白芍1錢,山藥1錢,陳皮1錢,澤瀉1錢,山楂1錢,茯苓1錢,甘草3分,砂仁6分。

3.2 主治

婦人胎前血瀉,妊娠期大便稀溏,腹痛腸鳴,或兼煩渴,少食,胸脘痞悶。

3.3 白術調中湯的用法用量

水2鐘,煎8分,溫服。

古籍中的白術調中湯 《黃帝素問宣明論方》:[卷十二補養門]補養總論

碎)濕地黃根長約寸許,(切,取汁半盞)溫服。白術調中湯治中寒,痞悶急痛,寒濕相搏,吐瀉腹痛,上下所...

《奇癥匯》:[卷之五]胸

候也。乃先以三聖散,吐痰壹鬥,心下平軟,次服白術調中湯,五苓散,後以四物和之。不再月,氣血合度,數...

《女科證治準繩》:[卷之三雜證門下]積聚瘕

曰∶試之。先以三聖散吐涎壹鬥,心下平軟,次服白術調中湯、五苓散,後以四物湯和之,不再月氣血合度,數...

《證治準繩·女科》:[卷之三雜證門下]積聚瘕

曰∶試之。先以三聖散吐涎壹鬥,心下平軟,次服白術調中湯、五苓散,後以四物湯和之,不再月氣血合度,數...

《濟陰綱目》:[卷之五積聚瘕門]論痰積用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