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歐洲,曾壹度被認為是人類的發祥地。因為人們打開地圖壹看,歐洲布滿了古人類的遺址。考古學家最早發現的古猿化石,也是在1856年出土於法國。隨著亞非兩地更多人類化石的發現,人類搖籃歐洲說才逐漸退出了舞臺。
達爾文曾在1871年出版的壹本專著中大膽推測:非洲是人類的搖籃。此前在1863年,則有人主張人類起源於南亞。後者不久得到了印證:1890年,印尼發現了壹具頭蓋骨,“爪哇直立猿人”使人類起源南亞說為之壹振。1927年,中國發現“北京人”化石,使中亞起源說更加風靡壹時。
但也就從這時起,在南非,在東非,有不下20個地點發現了最早階段的人類化石,尤其是1974年,在東非大裂谷所在的埃塞俄比亞,發現了壹具保存40%遺骸的“露西少女”猿人骨架,距今超300萬年;加上非洲出土的大量早期人化石,構成了壹個相當完整的演化體系。於是,全球人類“走出非洲”的學說,壹時勃興。
然而,最能支撐“走出非洲”學說的遺傳學基因測序理論,也廣遭質疑。正如中科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金昌柱所說:“在人的體內,基因序列多達30億,現在的測序,只是抽出其中個別片段分析,概率不過億分之壹。”而在我們中國,發現過距今300萬至500萬年間的猿人化石,發現過龍骨坡約200萬年前的能人,發現過170萬年前的元謀人,發現過距今約80萬年的陜西藍田人,發現過鄖縣人等距今幾十萬年的直立人,發現過距今二三萬年的智人———巢湖人、富林人,還發現過距今約1.8萬年的北京山頂洞人……“‘中國起源’自成壹體,縱線貫通!”
迄今為止,科學界仍徘徊在人類起源和進化之謎面前。此時此刻,人們不禁回味70多年前壹些遠見卓識的科學家們的忠告:
“亞洲可能充當過人類進化的巨大舞臺,是最古老的人類工業巨大的擴散中心。要想弄清諸如人類起源這樣的復雜問題,離開亞洲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中國1965年就發現了元謀人,可處在當時的時代背景,相當長壹段時間內,國門緊閉,國際專家紛紛湧入非洲,致使非洲大量考古發現。元謀人的研究,再不能孤軍奮戰了!”
事實上,近年來亞洲尤其中國,研究者正掀起壹場“追趕非洲”的行動,他們的多項發現在年代上直迫非洲那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人類化石和舊石器。“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亞洲更多新材料的發現和更深入的研究,壹幅符合本來面目的關於人類起源與進化的畫卷將會展現於人們面前。”
當然,壹切都有待於最重要的人類化石的出土。
其實,“我從哪裏來?”的亙古命題,至今仍在求答。
人類總是在不斷的發現中不斷接近自我的本來真相。相信,人類起源的謎團,定能解開。
2
小時候,我最崇拜的人物有兩個:壹個是開天辟地的盤古,壹個是造人的大神女媧。我常常夢想,如果我能有他們那樣的本領,該有多好啊!
但從我上學後開始,這兩位大神在我心目中都失去位置了。原因是,我知道了“天外有天”:即我們頭頂上的東西是大氣層,而大氣層上又是宇宙,哪裏有什麽天宮呀,極樂世界呀,更別提什麽盤古、女媧了。
而且,在我上三年級時,書上的神話故事更令我啼笑皆非:西方也有耶和華上帝造人的傳說。同樣是人,難道是分別由兩個神創造出來的?
在古代,科學不發達,我們祖先無法知道人的來歷,於是便借助幻想,編造了壹些所謂的事實,來迎合人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在科學高度發達的今天,無數的事實告訴了我們,人是由古代類人猿進化而來的。達爾文的“進化論”可以有事實來作依據,而神話呢?它的依據何在?可以看出,神話傳說在早期人類的頭蓋骨化石面前,顯得蒼白無力。但為什麽,現在還有些人死守著傳說的那壹套不放?我們頭頂是宇宙,沒有空氣,甚至連起碼的微生物也沒有,大神女媧、耶和華上帝從何而來?這不是前後矛盾嗎?
“神創論”已經站不住腳跟了,因為它是錯誤的。科學已經使它的真面目敗露。
“神創論”可以休矣!
3
這地球原來沒有人類,我們的老祖宗從光音天來的時候,起初都會飛,等於有人認為外太空人飛到地球這個星球上來玩,在地球上玩久了以後,喜歡在地上抓些東西吃吃,結果,壹吃就吃壞了,飛不起來,便留在地球上。 那麽,我們要追問,光音天的人又是從哪裏來的呢?光音天是色界天中的壹個天,以科學來講,那是銀河系統外,另壹個外銀河系統。假如說色界天的人是由無色天來的,那麽,無色界天的人又從哪裏來?如此追問下去,問題就大了,沒完沒了。前後,時間有沒有前後?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說明時間是相對的,早在二千多年以前,釋伽牟尼佛就說過宇宙間每個不同的世界,對時間長短的感受就不同。月球的壹天等於地球的壹個月,太陽的壹天等於地球的壹年。所以,時間前後的問題究竟存在不存在? 有無,這也是哲學,科學所探索的問題,物質究竟滅還是不滅呢?唯物論說物質是萬物的根本,宇宙唯壹的實體,那麽物質是絕對不滅的嗎?人的生命是有?沒有?滅?不滅?聚散,空中的濕氣遇冷則聚成水滴,地上的水也可因日曬而散發掉,世間的壹切無論是物質或生命、人際關系、種族關系等等,均在無常聚散中,妳能找到壹個永恒不變的嗎?起止,這個宇宙世界從哪壹天開始?到哪壹天停止?我們的生命何時結束?人類的煩惱又何時了結?這些都是問題。看'圓覺經'不可隨隨便便看過去,這句經文包括了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等等那麽多問題。 '念念相續,循環往復'。妳看!奇怪啊!剛才提到'世界始終、生滅......'這些問題,到此卻歸結到念念相續的心理問題。我們心理的思想,每壹念、每壹念連接而來,前壹個思想過去了,第二個思想妳不用想它,它自然會生起來,相續不斷。妳說我睡覺就不想了,真的沒有想?不是,還是念念在想,做夢就是想,有些夢自己知道,有很多夢醒來就忘掉了,以為沒有夢,沒有想,不對的。甚至睡覺那個境界就是念,我們壹切眾生如果沒有睡眠的習氣,沒有睡覺這個念,就不會有睡覺這個現象出來。睡眠這個現象也是壹念,這壹念也就是無明來的。所以真正悟道、證道的大阿羅漢、大菩薩們斷除了這壹念,自可不必睡覺。妳說我們人的心理現象就是念念相續,像流水壹樣接連不斷,煩惱也是壹樣,想停也停不住,抽刀斷水水更流。如此'循環往復',就像繞圈子似的,來了又去,去了又來。 '循環往復'這四個字是從中國的'易經'裏面引用出來的,這個思想觀念是中國文化本有,並非從佛學而得。不僅是人的心理狀態如此,在太空裏的物理現象也是如此,丟出去的東西,繞壹圈又可以回到原來的地方。 '種種取舍,皆是輪回'。因為我們有念頭,有貪、嗔、癡、慢、疑等等念頭,所以有所喜好,有所厭惡,有取有舍,有些東西丟得開,有些東西則抓得很牢,'種種取舍',今天這樣,明天那樣,於是就形成了輪回。輪回就是在那裏轉圈子,忽東忽西,此上彼下,昏頭轉向,沒完沒了,跳不出來。 '未出輪回而辯圓覺,彼圓覺性同流轉'。成佛就是跳出這個輪回,不在這個圈子裏轉了。但是,佛說壹切凡夫想了解成佛的境界,等於是迷迷糊糊在圈子裏轉,而想要了解整個繞圈子的事,怎麽可能看得清楚呢?除非妳跳出圈子外面來看,才會了解。沒有跳出圈子,即使向妳解釋,妳也無法明白,就如蘇東坡描寫廬山的名詩: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人在廬山裏始終看不清廬山整體的實況。在沒成佛以前,所討論的佛境界,修行的境界,都墮在輪回中,都是輪回裏的觀念。 '若免輪回,無有是處'。佛答覆金剛藏菩薩的問題說:妳若對眾生本有之圓明覺性認識不清楚,在輪回流轉中妄測圓明覺性,那麽所有修行永遠是走錯路,想要跳出輪回,根本不可能。這個問題很嚴重。假如當時我在場的話,聽了佛這樣的答覆,我壹定挾了書包就跑,為什麽?因為不管妳修凈土也好,禪宗也好,天臺也好,密宗也好,不管妳怎麽修,妳還是沒有跳出輪回,妳還是凡夫。既然是凡夫,就無法認清佛的境界。很多人認為悟了道就有神通,能夠看到什麽光啦!可以聽到什麽聲音啦!甚至打坐會飛起來,乃至認為入定是什麽都不知道,然後可以不吃飯、不喝水,這些都是空話!都是凡夫的臆想、妄想、亂想。妳要認得清楚的話,除非成佛。可是我既然成佛,又何必再跟妳學? 所有佛講這句話很嚴重,他告訴金剛藏菩薩,這是壹個最大的秘密,妳懂了這個秘密才可以成佛。佛在這裏講這句話,等於禪宗的祖師們壹樣,妳壹股求道的熱忱進來,壹棒子往妳頭上劈下去,打得妳天旋地轉,打得妳不知如何應對。好在金剛藏菩薩打不倒,動都不動,還是求佛繼續說下去。譬如動目,能搖湛水。又如定眼,由回轉火。雲駛月運,舟行岸移,亦復如是。這幾句話多美!散發著高超的文學意境,多少詩人詞家都借用了這些句子。'雲駛月運,舟行岸移'這些詞句,是否美得又要令壹些人懷疑'圓覺經'是假的呢?什麽是湛水?就是清水,壹清到底,沒有壹絲汙染,水底的沙子、石頭、遊魚等都看得清清楚楚,而且壹點波紋都沒有,波平如鏡,清清湛湛。怎麽'能搖湛水'?各位不妨做個實驗,站在清湛的池水前,看著清水,將眼珠左右搖晃,妳就會感覺到池水開始搖動了。事實上,水有沒有動呢?--沒有,根本是妳的眼睛在動,而感覺上是以為水動。這是壹個妙不可言的比喻。佛在說法的時候,用了很多的比喻。妳沒有到達那個境界,要告訴妳那個道理是很困難的,連對菩薩們都無法講清楚,何況壹般凡夫眾生。所有佛說法婆心特切,妳沒有辦法懂,還是想盡辦法舉了很多的比喻讓妳懂。可是,眾生聽了比喻,懂了沒有?這裏有壹個故事--壹個瞎子問人家說:'妳們講白,白是什麽樣子?請妳告訴我。'那個人告訴他:'白就像冬天的雪壹樣。'瞎子沒見過雪,還是不懂白是什麽樣子,又去問人家。另壹人告訴他:'白呀!白就像面粉壹樣白啦!瞎子也沒有見過面粉是啥樣子,又去問另外壹個人。剛好有只白鵝在那裏,這個人就告訴他:'雪和面粉像白鵝壹樣白。'然後拉著瞎子的手摸摸白鵝的樣子。這個時候白鵝'嘎!嘎!'叫了兩聲,瞎子恍然大悟地說:'哎呀!早不說,白就是'嘎'!'嘎'!嘛!'。接下來,佛又作了第二個比方。'又如定眼,由回轉火。'不知各位小時候有沒有玩過香?把拜神的香在眼睛前面繞圈圈,就看到前面有個火圈。這個火圈是真的還是假的?學過物理的就曉得這是視覺上的假相,這個道理和看電影的道理壹樣。 '雲駛月運',這是第三個比喻。夜裏,我們擡頭望月,看到月亮在動,其實,所看不是月亮動,而是旁邊的雲在飄,感覺上好像是月亮動。現代人把這個道理應用在舞臺上,將人物後面的布景轉動,看起來則像是舞臺上的人在動。 '舟行岸移',坐在船上,不感覺船在動,只看到兩岸的樹往後移。大家都有搭火車的經驗,火車剛開動時,沒有感覺火車動,只看到車站及建築物往後移動,甚至看到隔鄰那節火車開了,結果是自己這邊的火車開動。各位看釋伽牟尼佛的這四個比喻妙不妙?他沒有解釋無明怎麽生起的,眾生本來是佛,又怎麽生起無明變成凡夫?這些他都沒有講,他只講了四個比方,最後加上四個字'亦復如是',說這些事情也是這個樣子。這四個例子可以當禪宗的話頭來參,真的,要好好去參。我經常告訴學科學的青年,先不要學佛法,把科學學通了,等於通於佛法了。這四個例子都是物理科學自然的現象,佛拿來當比喻,比喻得妙極了。善男子,諸旋末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況輪轉生死垢心,曾未清凈,觀佛圓覺而不旋復,是故汝等便生三惑。因為大家都沒有懂,所有佛又再解釋。他說'諸旋末息',壹切的東西,包括物理和心理,都在轉動不停,都在旋轉輪回,壹切都在動,整個世界都在動,有個東西妳叫它先停住不要動,做得到?'尚不可得',不可能嘛!現在我們都坐在這裏,好像都停在這裏沒有動,對不對?不對,地球在動。再說內在,就當作我們打坐入定了,妳覺得不動了。不動?身體裏的心臟還在跳動,血液還在流動,細胞還在生滅,腸胃還在蠕動,都在動啊!五陰裏的行陰,妳停不了呀!'諸旋未息,彼物現住',這是不可能的!何況壹切眾生都在輪回當中,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自己做不了主。內心裏面的汙垢、臟思想、壞念頭多得不得了,好像臺北晚上的垃圾車,播放著「少女的祈禱'美妙悅耳的音樂,裏面則裝壹大堆贓東西。我們若未曾清凈過,沒有得到清凈境界,沒有達到佛的境界,怎麽能夠懂得佛的道理呢? '觀佛圓覺而不旋復',自己沒有達到清凈的心,自己不了解壹切眾生的清凈本性,如何回到本來清凈的本性就不知道了。旋復就是轉回到原來的地方去,譬如門鎖,往右轉是鎖起來,往左轉回來就打開來,就叫'旋復'。地球在轉,太陽也繞著銀河系轉,整個天體都在轉。我有時想大自然轉得很有意思,地球由西向東轉,東方的中國人寫字,從右邊寫到左邊,西方洋人寫字則從左邊寫到右邊。旋復就是要轉回到佛原來的地方。因為轉不回來,無法認清圓明覺性,所有無法明白為什麽眾生本來成佛又生出無明?假如無明是眾生本有的,如來又為什麽說本來是佛?眾生本來是佛,'何時'又復生壹切煩惱?於是產生前文已提到的這三種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