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籍中關於氧化汞的記載有哪些?

古籍中關於氧化汞的記載有哪些?

《神農本草經》說:“水銀……熔化還復為丹。”這句話中的“丹”可以理解為氧化汞。《黃帝九鼎神丹經》中的“神符”、“柔丹”都是在密閉的土釜中加熱水銀與玄黃的混合物而制得,這些“丹”實際上都是紅色氧化汞。唐代金丹大師孫思邈在《太清丹經要訣》中記載:“七返丹砂法;汞壹大斤,安瓷瓶中,瓷碗合之。用六壹泥固濟訖,以文火漸燒,數至六七日,即武火壹日,成。如此七轉,堪服。其火每轉須減損之,如不減,恐藥不住也。”。孫思邈的“七返丹砂法”可以作為以水銀壹味在空氣中焙燒而制得氧化汞的最典型的例子。可能是唐代某方士托名葛洪撰的《稚川真人校證術》說:“水銀壹味別無物,先作骨兮後作肉。骨肉相依化作親,從此河車任往復。”這裏喻水銀為“骨”,將它在空氣中加熱,表面生成壹層氧化汞,很像生出了紅色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