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湖北隨縣出土的戰國初期曾侯乙墓中的編鐘,分三層懸掛,***計64枚大小不等的鐘,總音程達到了五個八度,十二音律齊全,並可滿足多種轉調演奏的需要,造型宏偉優雅、飾紋精美,並有2 800多字有關律學的銘文,表明我國古代青銅器鑄造水平的高超和音律科學達到的高度,是世界音樂文化發展史上罕見的成就。經過歷代音律學家的研究,音律學這門音樂與科學結合的學問,為人們認識樂音的本體提供了科學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