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大宋國力孱弱,面對遼國、西夏和後金帝國也只是挨打。那麽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總之,這與趙匡胤的建國精神是分不開的。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大宋的文化,了解壹下宋朝為什麽會成為士人的天堂,以及教育和宋詞。
壹、宋帝國的立國精神:可以偷太平。
任何新興的政權,在開始的時候,都會在壹段時間內擁有相當的戰鬥力。只有宋帝國,否則,從壹開始就高度疲憊。同樣來自中國,在唐朝的黃金時代,山川被活力撼動。但壹入宋,就成了病夫,不堪壹擊。
趙匡胤是後周皇帝郭蓉的密友,被認為是壹個永遠不會叛變的將軍。然而,他最終還是叛逃了。他自己的故事讓他警覺到下屬所謂的忠誠,並不可靠。想要根除兵變,不能單純依靠下屬的忠誠。唯壹的辦法就是不要為別人積累兵變資本。於是他定了壹個原則:不要讓大臣們有權,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也不要讓大臣們有權太久。如果權貴掌握的權利只是暫時的,就不可能做出大規模的行動。這可以從宋朝中央政府的以下組織形式中觀察到:
此表只列出了三個中樞機構,其他的“尚書省”、“門下省”和“九廟”與唐政府機構壹樣,依然存在,但都屬於輔助中樞,地位並不重要。中央三大機構並不總是從屬於宰相,而是從屬於皇帝。宰相理論上只管大局,除非有特別命令,不能過問樞密院(軍事)或三司(財政)。這是防止政治領袖與軍事領袖或金融領袖結合的重要措施。
不僅如此,政府單位的負責人和他主持的單位沒有任何關系。和秘書長壹樣,名義上是中書省的負責人。事實上,秘書長只是壹個高級官員的頭銜。他只能在自己家裏享受這份榮譽,卻不能去中書省行使他作為首長的權威。到中書省行使首長職權者,即中書省實際首長,將為尚書省副首長(右仆射)兼中書省副首長(侍郎),再代理中書省首長(右仆射尚書、中書侍郎判省事)。同樣,尚書省的首長尚書令也不能行使首長的職權,而是有外省的副手代理。
這太復雜了。我們用現代機構來打個比方。就像教育部部長不能過問教育部壹樣,真正的教育部部長是商務部副部長,他也是教育部副部長。
地方政府的情況也是壹模壹樣。每個州都沒有正式的州長(州畜牧業秘書處)。所有的督撫都是臨時的,被稱為“知州”或“審州”。他們的職責都在中央,但督撫只是臨時兼職或臨時代理。即使不是中央官員,他有時也會故意加上中央官員的官銜,表示地方崗位只是暫時的、臨時的,隨時會被調走。
於是,宋政府的所有機關和官員,仿佛都是雜耍劇團,只要能入不敷出,就對今天的演出感到滿意。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人想到壹個百年大計和長期戰略,而趙匡胤所希望的正是如此。
主要軍事目的是讓將軍們永遠沒有兵權。樞密院是現代的國防部。它的團長僅限於壹個文職,再進壹步,連戰術分隊的團長都改成文職,軍隊的戰鬥力就受傷了。
宋朝的軍隊分為兩種。壹個是國防軍,被稱為“禁軍”。壹個是當地壹支叫“湘軍”的隊伍。
地方隊都是老弱傷殘軍人,分散在全國各地,維護當地治安。國防軍都是精銳,全部集中在首都開封。遇到戰爭,中央政府臨時任命壹個文官做統帥(甚至太監做統帥,很少有將領做統帥),帶領他們去打仗。
負責實際行動的將軍也是臨時任命的。他們雖然是職業軍人,但對所指揮的各部壹無所知。戰爭結束,總司令移交軍權,將軍被調往其他部隊,士兵回到營地。
這樣做的好處是總司令不熟悉將軍,將軍不熟悉士兵。絕不會出現陳橋式的兵變。但正因為如此,再多的軍隊也只是壹群烏合之眾,不僅承受不了大的攻擊,甚至難以承受大的打擊。
平民作為總司令,尤其是致命的和有害的系統。像單源聯盟那壹年,天雄戰區(河北大明)司令王欽若(當時官銜是“參政審天雄軍府,調配河北轉運使”,即“副總理兼天雄戰區總司令、河北巡撫”),看到遼軍經過,嚇得屁滾尿流,只好燒香求神保佑。我們可以想象在這種情況下士氣是如何形成的。
所以可以說,宋帝國的立國精神是:抱殘守缺,和為貴,過壹天算壹天,過壹天算壹天。
二、窮士大夫的天堂
宋朝的社會和唐朝的社會不壹樣,貴族家庭被消滅了。九、十世紀,唐朝末年,小分裂時代,與土匪無異的所謂政府軍、將軍們,經常屠殺貴族家庭,奪取他們的財產,貴族家庭失去了有效的保護。同時,由於勞動力的長期短缺,土地無法生產足夠的食物來養活大量的寄生分子,貴族家庭不得不分散。
宋政府對貴族同樣嚴格,無論是太子還是徐氏都沒有任何實權。因此,國家的統治階級幾乎完全是由窮書生所為。下表顯示了社會結構的縱向剖面:
平民跳到知識界和唐朝壹樣,壹個是學校,壹個是考試,壹個是推薦。學校,以後再說。科舉制度直到宋代才真正嚴肅起來。唐代浪漫而富有戲劇性的場外交易逐漸被根除。通過考試的人比唐朝的人更受重視。當通過進士考試的高級知識分子蜂擁而至迎接皇帝,經過集市時,首都開封顯得瘋狂而冷清。當時有人感慨地說:“壹個將軍就算立功,滅了千裏之外的國,也是凱旋而歸。”
至於舉薦,類似於前九品鐘政,知識分子之間的相互稱贊也能使人得到官職。到了高階層之後,更要贊美對方,把這種贊美表達給皇帝。宋代士大夫特別容易組黨,這是基本原因。
宋朝的開國精神和儒家的保守思想,像水乳壹樣,融為壹體。宋朝成了窮書生的理想天堂,他們對那些恍惚的官位,對政府給的不求上進,不求效率的職位,非常勝任,也很開心。
然而,昭帝仍然不放心與士大夫。為了加強他們之間的相互制約,防止團結發生變化,特別鼓勵彈劾和指控。只設立了兩個監督機構,壹個是“禦史臺”,壹個是“建議院”。任務是完全相同的,因此當壹個被壹個追求者操縱時,另壹個仍然起作用。除了監察機構的官員,如禦史、政務委員,其他任何高級官員也可以隨時向皇帝提出意見,或隨時批評總理。
這對於那些以寫文章為主要知識的文人來說,是壹個很好的制度,讓他們舞文弄墨的英雄絕招發揮了作用。他們會隨時隨地大聲反對任何進步和改革以及他們不知道的事情。目的不是把他的意見付諸實施,而是希望他的文章能給皇帝留下好印象。所以,再小再無聊的事情,都會引起熱議。
造成這種現象的另壹個原因是士大夫對他的言論過於輕責。唐朝以前,對官員的彈劾或控告,如果認為不當,可以免職或處死。宋代的士大夫沒有這種危險。他們中的大多數只是被貶謫的官員——從首都開封貶謫到地方政府擔任總督(審判某州的事務)、副總督或秘書長(通過判決)。
這與其說是譴責,不如說是鼓勵文人多鬧的獎勵。因為這種譴責根本不損害他的既得利益,還能給他壹個“正直、忠厚、善良”、“不畏強權”的好名聲。
儒家用二分法把人類分為兩個體系:壹個是君子體系,壹個是小人體系。這種法律的劃分最初是經濟的,後來發展為倫理的,再後來發展為政治和道德的,從而成為政治鬥爭中的重要武器。這種武器用下表列出的不同語言表示:
對於聒噪的宋朝士大夫來說,人類是壹分為二的,這樣可以在聒噪的內鬥中節省大量的精力。壹旦提出論點,只要妳立刻把自己放入君子體系,把對方放入小人體系,妳就認為自己可以大獲全勝。
我們引用下面的例子來說明。宋朝的第四個皇帝趙,沒有兒子,收養了他的堂兄趙雲讓的兒子趙宗師(後來的),他被授予的稱號。它們的關系位置如下表所示:
1063年,宋釗仁宗受益於他的死,趙宗師即位。所以我們現代人想不通,但是當時的士大夫認為這是壹個極其嚴重的問題,就是趙宗師應該怎麽稱呼他的生父(趙雲讓)?
丞相韓琦和副丞相歐陽修自稱當然叫祖宗,無可厚非。而以司馬光為首的另壹派大臣,按照儒家的說法,主張稱生父趙雲讓為叔。因為儒學是宗法社會的產物,在宗法制度下,趙宗師是“小宗”,承“大宗”,應該以大宗為主。他當然被稱為叔叔的表弟(趙雲讓)的主要“法律的父親”(趙受益)。
兩派都有大量黨員,司馬光黨員最多,技能最高。賈安,他的壹個心腹的總督察,臨死的時候特意留下遺書,讓趙宗師叫他爸爸叔叔。戶部尚書蔡恒實時去見趙總,跪下痛哭,陳述國家興亡。說到這裏,趙宗師被蔡恒的眼淚深深打動了。其他三個親信:監察部首席秘書盧輝(知雜)和監察部委員範純仁、呂大方(知雜)更是大怒,壹下子把歐陽修、韓琦列入小人體系。小人當然沒有活下去的理由,於是要求將他們斬首以謝天下。
當宋英宗趙宗時不接受他們的意見,最後堅持稱他的老人為他的老人時,司馬光的親信們憤怒地表示,君子制度與小人制度永遠不會和平共處,並要求辭職。
這就是著名的《溥儀》,從中我們可以全面了解宋代文人:
1,儒家思想,到了宋朝,已經開始僵化。歐陽修和韓琦是最頑強的保守派,但他們在父子親情中偶爾表現出壹點靈性,馬上就被殘酷對待。
2.士大夫攻擊壹旦開始,人類的二分法立刻出現,使用的表達方式壹遍又壹遍的相同。說明他們詞匯量不足,智慧枯竭。
3.“溥儀”是小事,卻被認為是天塌下來壹樣的大事。比當時被西夏帝國打敗,死了幾千人,丟了土地還要重要。說明士大夫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卻有內鬥的勇氣。
三。教育和文化
宋代的教育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發達,這是學者們努力的結果。正如基督教牧師認為他們有義務向公眾傳播耶穌的福音壹樣,貧窮國家的學者也認為他們有義務向所有的人傳播儒家思想。
在政府體系中,國立大學(國子監)仍是最高學府,位於首都開封。國立史靜大學校長原稱“國子監”,後來又恢復了“獻酒”的古稱。
國立史靜大學包括兩個學院,“郭子研究”和“帝國理工學院”。國子學是貴族學院,七品官職以上官員(如縣令)的子女才有資格入學。另壹方面,帝國理工學院也可以招收低級官員或八級以下平民的子女。上世紀70年代,王安石出任宰相時,把國子監的學生按等級分為三等,即“屋外”、“屋內”、“上房”。通過屋外考試,晉升內屋。如果妳再次通過考試,妳將畢業並被政府授予正式職位。
有州政府所在地的州立學校,也有郡政府所在地的郡立學校。每個鄉鎮都有壹所小型學校——民辦學校,由民眾自費設立。
除了國立大學,社會上還有私立大學(學院)。首都只有壹所國立大學,還有許多私立大學。規模宏大,有時超過國立大學,以下五所大學享有最高聲譽:
因為是私立,所以他們的畢業生不能像國立大學那樣有合法身份。然而,它們都是由政府官員創建的,並且幾乎完全由政府支持。石鼓書院創辦最早,應該是中國最早的私立大學。其他四個書院也是在10世紀建立的,直到11世紀才開始顯示出影響力。12世紀,擁有近萬名學生的白鹿洞書院成為儒家主流道教的大本營。
圖書配合學校教育,中國歷屆政府都設有藏書機構。宋政府的藏書機構是崇文書院,即國家圖書館。國家圖書館由四個單元組成,即趙文館、集賢館、歷史館和崇文書院的秘密館。
趙文博物館負責收藏和保管圖書;集賢館負責糾正藏書中的錯誤;歷史博物館負責搜集史料,編纂史書;崇文書院秘閣負責保存特別珍貴的書籍和名畫。最多時藏書達7.3萬卷,約7.3億字,略少於唐代。當然,它的發行量很小,但是有很多非法流出,比如管理者私下的授受,甚至是偷走,但是它有助於知識的傳播。
國家圖書館在宋政府中還有壹個特殊的地位。它是高級政府官員(包括總理)的保留地。“四庫”中的官員,術語上稱為“庫職”,都是具有豐富儒學和書籍知識的候選人。他壹旦走上圖書管理員的崗位,就意味著前途無量,因此成為新知識分子最重要的追求目標。
然而,國家圖書館最大的貢獻在於,它編纂了以下四部龐大的“準書”。壹種書是中國特有的壹種叢書,即把成千上萬本書中包含的類似事件匯編起來。如果讀者需要某種信息,他們可以避免翻閱成千上萬本書的艱辛。
四大類圖書不僅能為學者提供豐富的同類事件信息,還能為中國保存大量古籍。《太平禦覽》引用的原書多達1689種,其中88%即1500多種已失傳。只有通過這種書,我們才能知道那些古籍及其內容,這是文化史上最大的成就。
文化普及靠圖書普及,圖書普及靠先進印刷。古籍都是手抄的。七世紀,木刻版出現,最初是寺廟裏的僧人用來雕刻佛經——宗教信仰壹直是文化傳播的主要動力之壹。在十世紀,士大夫用它來雕刻儒家經典。到了十壹世紀,雕刻技術突飛猛進,商業蒸蒸日上,於是發展成為擁有許多大大小小工廠的大規模手工業。杭州(浙江杭州)、成都(四川成都)、洪州(江西南昌)、泉州(福建泉州)都是重要的出版中心。遇到空間巨大的書,比如上面的四本書,壹定要送到這些地方去刻字。除了政府出版書籍之外,由於印刷的便利,人們也大量出版書籍,於是書店行業應運而生,書籍從珍品逐漸成為普通商品。
-18世紀40年代,最偉大的雕刻家之壹畢逸發明了活字印刷。他在粘土上刻字,然後用火澆鑄使其變硬。它的形狀和現代活字壹樣,排版方法也壹樣。這是中國最早的凸版印刷。但是不知道為什麽,並沒有擴散,只是消失了壹小段時間。可能是農業社會的靜態需求,不足以供應手工雕版。
第四,宋詞
中國文學在八、九世紀的唐代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詩歌創作也是如此。但中國的詩歌有先天不足,就是字數、句子、押韻都太嚴格,很難用方塊字,所以無法發展出像希臘《伊利亞特》、《奧德賽》那樣的長篇史詩。絕大多數的詩都只有四八句,字數也只有五七個字。只是在少數情況下,可以稍有突破,但限度很小,無法表達更復雜的感情,無法進行更復雜的敘事。
同時,因為音樂的流行,出現了壹種新的形式,最初叫做“詩”和“長短句”,這是最恰當的稱謂。但中國古代習慣用單音節,所以改名為“詞”。
詞是詩的解放。無論字數、句數、韻數,大多比詩歌要求的音階寬,比詩歌更適合歌唱。因此,每個詞都有壹個固定的優雅的名字來標誌它的音樂性。只要詩人選擇詞的語氣,按照它的既定格式來寫,它就會立刻變成壹首歌。詞的唱法失傳已久。但我們認為,詞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卻不壹定有很高的音樂價值。
——字法最重要的是字平,四聲,清晰。蘇軾的歌詞往往不符合這個規律,有時也不註意斷句。他曾被指責“打破人們的聲音”。所以我們判斷,不可能在如此單調簡單的基礎上產生復雜高級的音樂。在二十世紀的今天,我們能聽到“詞”的傳人“昆曲”,確實不好聽,這讓我們更加肯定這個判斷。
詞在八世紀的唐代出現在文壇,但直到十世紀進入宋代才興盛起來,壓倒了其他形式的文學作品,產生了詞的時代。宋代以詞出名的有800多人,專業出版的有200多人。
我們舉出五位最偉大的詩人:李煜、蘇軾、柳永、辛棄疾和史大祖,作為詞時代的代表。李煜屬於十世紀;蘇軾和柳永屬於十壹世紀;辛棄疾屬於十二世紀;史大祖屬於13世紀。
李煜,大概是中國唯壹的帝王詩人,是小分裂時代南唐帝國的最後壹個皇帝。人生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時期。前半段是無憂無慮的宮廷生活,後半段是破敗的國家和宋帝國的囚徒。兩個絕對對立的人生,讓他寫出了感人肺腑的文字。當他是壹個皇帝時,他最疼愛他的妻子周娥皇(周舟),並為她寫了許多彩色的文字。我們以“互助”壹詞為例:
晚妝剛過,沈譚更要註意。給人看壹點丁香。壹首清亮的歌,暫時引櫻破。
袖子?殘色可否深,杯被香醪深旋?匩匩p匩 匩 匩 匩 匩 匩 匩 匩 匩 匩 匩 匩 匩 匩 匩 匩 匩 匩 匩?愚蠢的獎勵童?/p & gt;
(沈,檀香,用來燒香。丁香,形容舌尖。櫻桃,形容紅唇。?,纏繞擦拭。老子:好酒。壹無所有,無限意義。檀郎,情人和丈夫。)
後來,他背著妻子,又背著姐姐(周曉飾),為她寫了很多幽會詞,比如《菩薩蠻》:
明月暗飛霧輕。今夜,我要去郎的身邊,劃我的襪子,提我的金鞋。畫館南岸見,總瑟瑟發抖。奴隸很難走出來,但妳可以慈悲為懷。
劃襪子,脫鞋,用襪子接觸地面,避免發出噪音。)
被俘後,他被送往開封。幾個星期後,他被宋朝皇帝趙光義占領,並向他求救。李玉無奈,無限悲傷。978年7月7日,是他的生日,他和家人壹起唱了他的新詞《幼美》:
春秋的月亮是什麽時候?妳對過去了解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明。
雕花柵欄和玉磚應該還存在,但朱妍改變了它們。妳能有多少悲傷?就像壹條向東流的河流。
對故國的懷念激怒了趙光義,並下令毒死他。李煜死得很慘。他被拖拉機毒死了。當他痛苦的時候,他的頭和腳是連在壹起的。
李煜做皇帝失敗了,但做詩人成功了。他寫詞樸實,表面上直白,裏面卻蘊含著真摯的感情。是最難的技巧之壹,使他成為詞界的仙女,沒有壹個詩人能在同壹條道路上取得他的成就。
蘇軾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明星,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十項全能選手。“賦”、“詩”、“詞”、“散文”、“駢體”、“繪畫”、“書法”等各種作品,都是精美絕倫的。他把詞的範圍擴大了,從兒童愛情的狹小世界擴大到廣闊世界。以他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為例:
滔滔江水向東流去,那些昔日的英雄已經壹去不復返了。老營西,人說是三國之戰,赤壁之戰。陡峭的巖壁,如驚雷般的海浪拍打著河岸,浪花像卷起千萬條雪。氣勢磅礴的河山氣如畫,多少豪傑豪傑壹次湧現。
回想周瑜的春風時代,年輕貌美的喬剛剛嫁給他,他英氣十足。手拿羽扇的壹個白色人影迎面而來,談笑間,敵人的戰船燒成了灰燼。我今天神遊在戰場上,我感受著壹顆感受的心,過早地生出了白發。人生如夢,壹瓶歸月。
(赤壁,三世紀,曹操的軍隊在這裏被周瑜打敗,奠定了三國時代的基礎。周郎指的是周瑜。公瑾,周瑜的別名。周瑜的妻子小喬是美女之壹。羽扇配黑絲巾,不穿軍裝,手拿羽扇,頭戴黑絲巾帽指揮軍隊,曾被《三國演義》用來形容諸葛亮。用酒奉獻。)
粗獷豪放,讓了解這個古跡的讀者,看完這個詞,感受風雨。但蘇軾婉約的悲情同樣成功,比如《江城子》壹詞,寫的是夜裏夢見亡妻,真的是壹句話: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以為然,刻骨銘心。千裏之外壹座孤墳,荒涼無處可談。即使相見不相識,也是滿臉塵土,鬢角如霜。
夜晚來臨,夢突然回家。小軒窗,穿衣。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斷腸處年年斷,月夜短散漫。
頹廢派詩人柳永,原來壹句話裏有兩句話:“我忍受浮名,改淺唱。”當他參加進士考試時,宋朝第四任皇帝趙擦掉他的名字,說:“我們小聲唱歌吧。為什麽要出名?”劉永穗幽默地自稱是“奉命作詞”。他的文字都是關於愛情和悲傷的,表現了當時社會的癡情。流傳甚廣,哪裏有井水,哪裏就有他的字。在他的發展下,句數增多,成為長調。他的創作技巧使他能夠寫出困難的感情,困難的事情和場景,同時仍然保持自然和原始的直白之美。和《林玉陵》壹樣,它描寫了分離的感情,回腸斷了:
秋天的蟬叫得如此淒涼而急促,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時分,壹場突如其來的雨剛剛停了。在京都城外設送別,卻沒有喝酒的心情,戀戀不舍地離開,船上的人壹直催促著出發。手牽著手看著對方,淚水在眼眶裏打轉,直到最後沒有言語,千言萬語哽在喉嚨裏說不出來。想到這壹次回到南方,這旅程是另壹條路,千裏之外,壹片迷蒙,夜空是壹片茫茫的夜霧。
自古以來,多愁善感的人最難過的就是離別,更不要說秋天的蕭瑟了,哪能經得起悲傷。誰知道我今晚清醒時在哪裏?恐懼只是邊緣,面對悲傷的晨風和殘月的殘陽。這是很長壹段時間,相愛的人都不在壹起,我甚至期望滿足於名存實亡的好天氣,好風景。即使這裏充滿了情感,又有誰能壹起享受呢?
(鬥門,縣城城門。)
另壹首《望海潮》歌頌杭州:
東南形勝,吳三市,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綠簾,有數十萬人。雲霧樹木圍堤沙,怒濤卷霜雪,天險無窮。滿城珠光寶氣,戶戶羅綺,爭奇鬥艷。
重湖棧?賈青霸王龍。有三秋決明子和十裏蓮花。羌管晴空萬裏,夜色彌漫,賞荷花其樂無窮。壹千個騎手牙齒很高。醉聽笛鼓,賞煙霞。未來的地圖會好的,我回鳳池誇誇。
(三吳指的是蘇州、紹興、湖州,也就是最富庶的太湖流域和錢塘江流域。羌管,笛子。淩哥,每次江南女子采淩哥,都是在船上壹邊采淩哥壹邊唱。高衙內,古時候軍營前的旗叫牙旗。)
這不是柳永創作中的壹個好詞。然而,壹百年後的20世紀60年代,晉國皇帝嚴宏良讀到“三秋桂子十裏蓮花”,讓他對中國南方的富饒感到興奮,導致他大規模南下。
辛棄疾,十二世紀宋政府南遷後的大詩人,原籍歷城(山東濟南)。他出生的時候,山東已經淪陷於晉國。在女真族的統治下,他和壹批愛國青年奮起反抗,推舉耿靜為主將。耿靜把他派到當時政府的首都臨安(浙江杭州),但當他從臨安回來時,漢奸張安國已經殺了耿靜,向敵人投降了。辛棄疾和他的戰友們突然襲擊了戒備森嚴的金軍大營,把張安國弄了出來,斬首示眾,然後帶領人民南下。
從這個英雄行為,我們可以知道他的英雄性格。但他強烈的愛國主義僅限於竊取和平的客觀環境,他別無選擇,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半個國家永遠失去。所以他的話就像錢塘江的潮水,吞沒了群山,卻又帶著嗚咽的蒼涼。舉個永遇樂這個詞,形容他在京口(江蘇鎮江)顧北亭的留戀。
在國家的歷史之後,很難找到壹個像孫權這樣的英雄。在亭子裏跳舞,在平臺裏唱歌,風雨總是吹走浪漫的情懷。夕陽照在長滿草樹的草原上,人們說這裏曾是劉裕住過的地方。回想當年,他率領北伐,收復失地多麽有力啊!
然而,劉王壹龍的兒子劉莉壹龍大獲成功,火速北伐,卻反而讓北魏皇帝武拓跋道南飛,退回長江北岸,遭受對手的沈重打擊。我回南方四十三年了,還記得揚州戰火紛飛的戰爭場面。回頭壹看,河貍廟下,有烏鴉社鼓。誰會問,廉頗老了,胃口還好嗎?
(孫仲謀,孫權的綽號,是3世紀東吳帝國的開國皇帝。送奴,本名劉裕,是公元5世紀劉崧帝國的開國皇帝。元嘉,劉宋第三任皇帝劉義隆的國號。狼住在徐山,也就是肯特山。公元前二世紀,西漢大將霍去病追擊匈奴,到了豺狼出沒的許山,卻不見敵軍蹤跡。封土堆土祭神。匆忙向北看,劉義隆毫無準備地去北伐,三次都失敗了。劉義隆望著長江對岸的北魏軍營,臉色蒼白。43年,辛棄疾寫下這首詞的時候,距離他南下祖國已經43年了。河貍,北魏第三任皇帝拓跋燾的綽號,是劉義隆北伐的反對者。廉頗,公元前3世紀趙國著名的士兵。)
辛棄疾喜歡在歌詞中運用典故,被視為“出書袋”,但手中典故並不妨礙他天馬行空的情懷。
辛棄疾的詞不僅豪放,而且悲壯陰郁。蘇軾的詩有《日出馬立克·奔騰》、《吹口哨》、《行旅圖》。辛棄疾的詞,就像夕陽下兩軍的妳死我活,即使是令人不愉快的尖叫,也是發自內心的。
史大祖是跨越12世紀和13世紀的偉大詩人。宋詞經過200年的發展,是他總結出來的。十三世紀初,宰相韓?林?/span>。北伐時,史大祖是幕僚之壹。韓?林鋅?妳去過那裏嗎?妳傻嗎?喜鵲口香糖?林星是什麽?哎?坑有什麽危險?發生了什麽事?反對?嘿奧特?變成壹套洗腳趾?哎?哎?抄k?秦始皇?鬥爭的犧牲品,但他沒有政治欲望。酷刑和道教的傷害只是增加了他的名聲。他這樣描述春燕的“雙燕”:
春節過後,幕間,去年塵寒。如果妳想住在壹個不同的池子裏,試著融入舊的巢穴。亦雕梁藻井,柔言不定。飄得快吹花梢,綠尾和紅影分開。
方靜,秦泥雨,愛貼地爭飛,爭榮傲視帥。紅樓歸來晚。妳要自香,忘世。擔心對崔岱飛蛾的傷害,每天獨自作畫。
春節社會,壹種在春天開始的農村地區祈求豐收的儀式。)
如果把史大祖的詞和其他流派的詞比較壹下,可以看出時間的因素使它們有很大的不同。詞到石大足,已經完全成熟。他集前人之精華。每壹個字,每壹個色調,都經過了精心的考慮,如同中國畫壇的工筆畫壹樣無可挑剔。但就像工筆畫壹樣,如果不給後人留有余地,就不能再發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