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

大約十多年前罷,S城中曾經盛傳過壹個名醫的故事:

他出診原來是壹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壹夜,壹家城外人家的閨女生急病,來請他了,因為他其時已經闊得不耐煩,便非壹百元不去。他們只得都依他。待去時,卻只是草草地壹看,說道“不要緊的”,開壹張方,拿了壹百元就走。

那病家似乎很有錢,第二天又來請了。他壹到門,只見主人笑面承迎,道,“昨晚服了先生的藥,好得多了,所以再請妳來復診壹回。”仍舊引到房裏,老媽子便將病人的手拉出帳外來。他壹按,冷冰冰的,也沒有脈,於是點點頭道,“唔,這病我明白了。”

從從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藥方紙,提筆寫道:“憑票付英洋壹百元正。”下面是署名,畫押。

“先生,這病看來很不輕了,用藥怕還得重壹點罷。”主人在背後說。“可以,”他說。於是另開了壹張方:“憑票付英洋貳百元正。”下面仍是署名,畫押。

這樣,主人就收了藥方,很客氣地送他出來了。

我曾經和這名醫周旋過兩整年,因為他隔日壹回,來診我的父親的病 。那時雖然已經很有名,但還不至於闊得這樣不耐煩;可是診金卻已經是壹元四角。現在的都市上,診金壹次十元並不算奇,可是那時是壹元四角已是巨款,很不容易張羅的了;又何況是隔日壹次。

他大概的確有些特別,據輿論說,用藥就與眾不同。我不知道藥品,所覺得的,就是“藥引”的難得,新方壹換,就得忙壹大場。先買藥,再尋藥引。

“生姜”兩片,竹葉十片去尖,他是不用的了。起碼是蘆根,須到河邊去掘;壹到經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尋兩三天。可是說也奇怪,大約後來總沒有購求不到的。

我雖然並不了然,但也十分佩服,知道凡有靈藥,壹定是很不容易得到的,求仙的人,甚至於還要拼了性命,跑進深山裏去采呢。

這壹天似乎大家都有些不歡,仍然由我恭敬地送他上轎。進來時,看見父親的臉色很異樣,和大家談論,大意是說自己的病大概沒有希望的了;他因為看了兩年,毫無效驗,臉又太熟了,未免有些難以為情,所以等到危急時候,便薦壹個生手自代,和自己完全脫了幹系。

但另外有什麽法子呢?本城的名醫,除他之外,實在也只有壹個陳蓮河了。明天就請陳蓮河。

陳蓮河的診金也是壹元四角。但前回的名醫的臉是圓而胖的,他卻長而胖了:這壹點頗不同。還有用藥也不同。前回的名醫是壹個人還可以辦的,這壹回卻是壹個人有些辦不妥帖了,因為他壹張藥方上,總兼有壹種特別的丸散和壹種奇特的藥引。

蘆根和經霜三年的甘蔗,他就從來沒有用過。最平常的是“蟋蟀壹對”,旁註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壹窠中者。”似乎昆蟲也要貞節,續弦或再醮,連做藥資格也喪失了。但這差使在我並不為難,走進百草園,十對也容易得,將它們用線壹縛,活活地擲入沸湯中完事。

然而還有“平地木十株”呢,這可誰也不知道是什麽東西了,問藥店,問鄉下人,問賣草藥的,問老年人,問讀書人,問木匠,都只是搖搖頭。

臨末才記起了那遠房的叔祖,愛種壹點花木的老人,跑去壹問,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樹下的壹種小樹,能結紅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稱為“老弗大”。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藥引尋到了,然而還有壹種特別的丸藥:敗鼓皮丸。這“敗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舊鼓皮做成;水腫壹名鼓脹,壹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

清朝的剛毅因為憎恨“洋鬼子”,預備打他們,練了些兵稱作“虎神營”,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也就是這道理。

可惜這壹種神藥,全城中只有壹家出售的,離我家就有五裏,但這卻不像平地木那樣,必須暗中摸索了,陳蓮河先生開方之後,就懇切詳細地給我們說明。

“我有壹種丹,”有壹回陳蓮河先生說,“點在舌上,我想壹定可以見效。因為舌乃心之靈苗……。價錢也並不貴,只要兩塊錢壹盒……。”

我父親沈思了壹會,搖搖頭。

“我這樣用藥還會不大見效,”有壹回陳蓮河先生又說,“我想,可以請人看壹看,可有什麽冤愆(qiān)……。醫能醫病,不能醫命,對不對?自然,這也許是前世的事……。”

我的父親沈思了壹會,搖搖頭。

凡國手,都能夠起死回生的,我們走過醫生的門前,常可以看見這樣的扁額。現在是讓步壹點了,連醫生自己也說道:“西醫長於外科,中醫長於內科。”但是S城那時不但沒有西醫,並且誰也還沒有想到天下有所謂西醫,因此無論什麽,都只能由軒轅岐伯的嫡派門徒包辦。

軒轅時候是巫醫不分的,所以直到現在,他的門徒就還見鬼,而且覺得“舌乃心之靈苗”。這就是中國人的“命”,連名醫也無從醫治的。

不肯用靈丹點在舌頭上,又想不出“冤愆”來,自然,單吃了壹百多天的“敗鼓皮丸”有什麽用呢?依然打不破水腫,父親終於躺在床上喘氣了。

還請壹回陳蓮河先生,這回是特拔,大洋十元。他仍舊泰然地開了壹張方,但已停止敗鼓皮丸不用,藥引也不很神妙了,所以只消半天,藥就煎好,灌下去,卻從口角上回了出來。

父親的喘氣頗長久,連我也聽得很吃力,然而誰也不能幫助他。我有時竟至於電光壹閃似的想道:“還是快壹點喘完了罷……。”立刻覺得這思想就不該,就是犯了罪;但同時又覺得這思想實在是正當的,我很愛我的父親。便是現在,也還是這樣想。

早晨,住在壹門裏的衍太太進來了。她是壹個精通禮節的婦人,說我們不應該空等著。於是給他換衣服;又將紙錠和壹種什麽《高王經》燒成灰,用紙包了給他捏在拳頭裏……。

“叫呀,妳父親要斷氣了。快叫呀!”衍太太說。

“父親!父親!”我就叫起來。

“大聲!他聽不見。還不快叫?!”

“父親!!!父親!!!”

他已經平靜下去的臉,忽然緊張了,將眼微微壹睜,仿佛有壹些苦痛。

“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說。

“父親!!!”

“什麽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說,又較急地喘著氣,好壹會,這才復了原狀,平靜下去了。

“父親!!!”我還叫他,壹直到他咽了氣。

我現在還聽到那時的自己的這聲音,每聽到時,就覺得這卻是我對於父親的最大的錯處。

十月七日。

《父親的病》——揭露庸醫害人的齷齪,和對封建孝道的不認同。

《父親的病》選自文學家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最初發表於1926年11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壹卷第二十壹期。

《朝花夕拾》此文集作為“回憶的記事”,多側面地反映了作者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誌趣的形成經過。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時代在紹興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後三篇敘述他從家鄉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學,然後回國教書的經歷。

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種種醜惡的不合理現象,同時反映了有抱負的青年知識分子在舊中國茫茫黑夜中,不畏艱險,尋找光明的困難歷程,以及抒發了作者對往日親友、師長的懷念之情。

擴展資料

《父親的病》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記述魯迅兒童時期在故鄉的生活片段,展現了當時的人情世態和社會風貌,是了解少年魯迅的可貴篇章。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

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壹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

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魯迅的小說選材獨特,在題材的選擇上,魯迅對古典文學中只選取“勇將策士,俠盜贓害,妖怪神仙,才子佳人,後來則有妓女嫖客,無賴奴才之流”的模式做出了改革,以“為人生”的啟蒙主義式的創作目的,開創了“表現農民與知識分子”兩大現代文學的主要題材。他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父親的病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