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遠古時候有壹年,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直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幹,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去。
這件事驚動了壹個名叫後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壹氣射下九個多余的太陽。
後羿立下蓋世之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愛戴,不少誌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奸詐刁鉆、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不久,後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後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壹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壹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壹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後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裏,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後,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
待後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壹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後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氣得後羿捶胸頓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絕的後羿,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
後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裏,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裏眷戀著自己的嫦娥。
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鮮明的態度和絢麗的色彩歌頌、贊美了娥娥,與古文獻有關嫦娥的記載相比較,可見人們對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飾,使娥娥的形象與月同美,使之符合人們對美的追求。 與現代流傳甚廣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輯《靈憲》則記載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竊王母不死藥服之,奔月。將往,枚占於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後且大昌。’嫦娥遂托身於月,是為蟾蜍。”嫦娥變成癩蛤蟆後,在月宮中終日被罰搗不死藥,過著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隱曾有詩感嘆嫦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想要摸月亮的國王」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遙遠的加勒比海地區,有壹個王國。這個王國像臺灣壹樣是個島國,島上有綠油油的樹林,四周是湛藍的海水,終年有著溫暖的氣候。這個王國的領袖是個高傲的國王,他的生活瑣事總是有人伺候,國內的人民也對他畢恭畢竟的,不敢違抗他的要求。這個國王其實什麽也不缺,然而,有壹天夜裏,當他站在城堡的窗臺旁享受涼爽的晚風、仰望夜空時,他為那皎潔的月光深深吸引,突然興起了想要摸月亮的願望。
這個念頭壹旦在他心裏滋長,他立刻召集大臣,發布他要摸月亮的訊息,要求大臣達成他的心願。這個大臣知道國王易怒的性情,擔心得睡不著覺,終於在隔天清晨獻上壹計:要全國動員,蓋壹座可以讓國王可以登上摸到月亮的高塔。國王接受了這個建議,馬上要求全國上下貢獻家裏大大小小的木箱,壹個叠壹個像堆積木壹樣地愈堆愈高。然而,當這些木箱用盡,離月亮還有好遠好遠的距離,國王於是下令全國人民砍伐境內所有的木材來建造木箱,不願意服從的人就會被關進監獄,因為國王說:「在我的國家裏,沒有『不』 字」。當這個王國內所有的樹都被砍光,這個高塔也幾乎直達天際了,國王於是欣然地開始壹層壹層地爬上高塔。然而,當國王到高塔頂端伸出手要摸月亮時,竟然發現還是差了那麽壹點,他於是向遠在地面的人民大叫:「再給我壹個木箱」。
人民無奈地回答他:「已經沒有任何的木箱了」。這個壹心只想摸月亮的國王於是命令:「那把最下面那個木箱傳上來」。人民聽了知道不妥,響應:「可是…」。國王氣極敗壞地說:「在我的王國裏沒這個字」,人民知道無法違抗國王的命令,將最底層的木箱抽出,就在此時,所有的木箱晃動散落壹地,而這個想摸月亮的國王也從高處跌落、摔死了。
臺灣原住民
原住民口傳文學中的月亮就純然是有活潑生命氣息的存在個體;在阿美族的神話中,日月是壹對夫婦,他們常拜訪由天降生為人類祖先的神人。
另壹則阿美族的神話,月亮教導幸存於洪水之後的兄妹如何親近,方能產下正常的子女,因為這對兄妹聽從太陽的建議,結合成為夫妻,卻生下壹些怪異的生物;月亮告訴他們:「因為妳們是兄妹,本不應婚配,所以要在席子挖孔,擺在妳們之間,這樣才能生出好子嗣。」後來兄妹夫婦果然生育出四個子女,那就是人類的祖先;另壹故事敘述壹位常受繼母虐待的女孩,為了阻止眾人替她討回公道,寧願升天,五日後,眾人果然在月亮上看見女孩的身影。
許多族群的射日神話均將月亮視為太陽被射中後所變成的;譬如泰雅族的故事敘述昔日天上有兩個太陽,天地無日夜之分,人類生活極苦,故由三青年分別背負嬰兒踏上遙遠的射日旅途,俟原所背嬰兒皆已成年,方至射日之地;壹人射箭,命中太陽,太陽淌血,遂失去光熱,成為月亮,黑影即為箭傷的痕跡。鄒族的神話與此類似而又更進壹步說地上看見的紅色石頭,就是太陽流下來的血染成的。部份族群的故事有壹些變動,其內容是過去只有月亮,而月亮並非日日出現,加上月亮上有黑影,每到夜晚,大地壹片晦暗,草木無法生長,人們也極感不便,於是派遣二名年輕勇士,前往射月,數十年後,其中壹名以箭射中月亮,除去黑影,於是大地才有正常的光亮。
卑南族的故事說壹回大地遭洪水淹沒,連天上的日月亦沈入水中,幸存的五位兄弟姊妹在海上漂浮,後來總算找到壹處陸地;由於大地壹片漆黑,於是派遣壹男壹女到天上當新日新月,以便尋找其它的人類。在卑南族的創世神話裏,月亮和太陽將孩子帶到世上,第壹個是人類,接著是猴子、馬、鹿、魚和鳥;後來,卑南族的祖先流傳,種植地瓜要依據月亮的變化,當月圓時不能耕作,月漸漸缺損時,才去耕作,如果月形像鐮刀,也不要耕作。另有阿美族的傳說提及兩兄弟和妹妹因為已經完成母親要安慰父親在天之靈的交代,不覺興高彩烈的跳舞;三人跳著跳著,漸漸往地底陷入。他們齊聲說:「我們該做的都做了,今天晚上的月亮是哥哥,明早東邊天空的太陽是弟弟,而在黑暗的空中閃閃發光的星星是妹妹,我們永遠造福人類,媽媽再見了。」這些情節清楚呈現這些族群認為日月與星辰是人所變成的。月亮與原住民歲時農作的關聯,在部份故事中亦可尋到蛛絲馬跡,如前述的卑南族故事;由於昔日原住民賴以為主食的粟(即小米)多在秋季收獲,秋夜的月光特別明亮,各族群形式各異的收獲祭儀或歌舞,多在皎潔的月光下進行,新谷與新酒的分享,讓部落內部的成員重新凝聚心誌,情感獲得舒解,人神和洽,期待來年同樣豐衣足食,因此,秋月的圓滿,也象征著族人心中殷切的盼望。
(以上數據出處: 原住民的月亮神話 浦忠成/市立臺北師院副教授)
布農族的月亮神話
太古時代,天上有兩個太陽,輪流的在天空照射大地,致使大地沒有晝夜之分,炙熱的天氣,讓人類的生活十分不便。有壹對夫婦勤奮的在耕地工作,將睡著的嬰兒穩穩放在樹蔭底下的石堆旁,並用棕葉遮蔽妥當。不料仍然被殘酷的太陽活活曬死,變成蜥蜴躲進石堆縫裏去。父親知道這件事情,十分悲憤,發誓將太陽射下為孩子報仇。
踏上旅途之前,父親事先在住家門口種了橘子樹,就出發前往太陽上升之處,準備在太陽升空之前將它封死,射術精準的父親果然射中太陽的壹只眼睛,太陽的光芒頓時消失變成月亮,月亮閉著雙眼,胡亂的伸手抓人,由於手掌太大,父親從指縫中掙脫逃跑。由於壹個太陽被人射傷成月亮,另壹個太陽怕的不敢升空照耀大地,於是大地陷入壹片漆黑,大家無法出外工作,更尋不到食物,生活非常的困苦。如果族人不得已壹定要出門,都必須先投擲石頭,由石頭落地的聲音判斷前方是路還是深淵,壹只出外覓食的山羌,被人們丟出去的石頭擊中頭部,血流如註,山羌受不住疼痛,發出生氣的吼叫聲,這時奇怪的事情發生了,躲藏的太陽竟然被山羌的吼叫聲,嚇到空中重新照耀大地,人們又恢復正常的起居,但是山羌的額頭從此留下壹個美麗的疤痕。
後來,月亮傳授射日的父親各種祭典的儀式及禁忌,例如:狩獵察及播種祭時不可貪吃甜食,否則會有荒年或打射不中獵物等;月圓時候要舉行孩童祭,否則孩童會生病、死亡。父親返回部落之後,開始教導族人辦理祭祀事宜,當大家學會所有得祭典儀式,那棵橘子樹已經長成大樹。所以布農族有幾個社群在進行祭典儀式的時候,都會以橘子樹葉作為祭器。
吉普賽的傳說—月亮的孩子
從前有位吉普賽女子,和先生結婚多年都沒有生下孩子。某天夜裏她向月亮祈禱,祈求月亮能賜給她壹個孩子。不久之後她如願懷孕,但是,當小孩生下,他們發現這孩子沒有吉普賽人的黝黑膚色與深褐色眼睛,竟是灰色的眼睛與銀白色的肌膚,吉普賽男子非常生氣,認為是妻子背叛了他,要殺掉這個孩子。
吉普賽女子不忍,便將小孩子帶到山上,遺棄了他。月亮於是從此照顧起這個孩子。每當月圓之際,就是這個孩子行為良好,而每當月亮轉虧為新月,便是這個孩子哭泣,月亮為他做了個搖籃、哄他停止哭泣。(將白化癥小孩比擬為月亮的孩子)
月亮女神
古希臘神話中的月亮女神阿蒂米斯(Artemis)。她是太陽神阿波羅的妹妹,非常漂亮,同時也是個很厲害的弓箭手,掌管著狩獵,身邊常伴著她心愛的弓箭和獵犬。每天她駕著銀色的馬車在夜空中奔馳,代表了夜間的壹起——寒冷、寂寞、以及亡靈的道路。她還是未婚少女的守護神——她自己也是終身未婚,這裏面還有個悲傷的故事。
海王波賽冬有個兒子,名叫 奧列翁(Orion),他非常喜歡射箭,是個很好的獵手,還喜歡在海面上狂奔。月亮女神很喜歡奧列翁,他們相識了,並且彼此相愛,經常壹起在叢林中狩獵,在海面上狂奔。女神的哥哥阿波羅很討厭奧列翁,也不喜歡她妹妹與奧列翁的這段感情,於是決意要除掉奧列翁。某天,奧列翁正在海面上飛奔的時候,阿波羅用金色的光罩住奧列翁把他隱藏起來,使任何人都看不出奧列翁的本來面目,然後就去慫恿喜歡射箭的妹妹月亮女神把遠處的金色物體當作靶子。月亮女神當然不知道這是哥哥的陰謀,射出壹支箭,正中奧列翁的頭部。後來她知道了自己射死的是心上人奧列翁,於是陷入絕望之中,日夜哭泣。為了永遠珍藏對奧列翁的愛情,她請求宙斯把奧列翁升到天上,希望自己乘坐銀馬車在天空奔跑中隨時可以看到。宙斯接受了她的請求,把奧列翁變為天上的星座——獵戶座。女神發誓,終身不嫁,她要永遠在夜空中陪伴著奧列翁。
月亮女神阿蒂米斯(Artemis)非常喜歡橡樹,狩獵時壹直帶著她的橡樹木杖。人們又把她奉為橡樹女神。在古希臘,人們祭祀月亮女神的時候,就要點燃橡木火把, 後來變成供奉甜餅並點燃蠟燭,最後演變成為了慶祝孩子生日的方式——晚上在蛋糕上插蠟燭,吹滅並許願,月亮女神會保佑願望能夠實現。直到今天,人們依然用這種方式慶祝生日。
v嫦娥奔月v
相傳,遠古時候有壹年,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直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幹,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去。
這件事驚動了壹個名叫後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壹氣射下九個多余的太陽。
後羿立下蓋世神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愛戴,不少誌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奸詐刁鉆、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不久,後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後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壹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壹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壹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後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裏,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後,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
待後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壹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後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氣得後羿捶胸頓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絕的後羿,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
後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裏,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裏眷戀著自己的嫦娥。
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鮮明的態度和絢麗的色彩歌頌、贊美了娥娥,與古文獻有關嫦娥的記載相比較,可見人們對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飾,使娥娥的形象與月同美,使之符合人們對美的追求。 與現代流傳甚廣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輯《靈憲》則記載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竊王母不死藥服之,奔月。將往,枚占於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後且大昌。’嫦娥遂托身於月,是為蟾蜍。”嫦娥變成癩蛤蟆後,在月宮中終日被罰搗不死藥,過著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隱曾有詩感嘆嫦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v後羿射日v
傳說中後羿和嫦娥都是堯時候的人,神話說,堯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莊稼都枯幹了,人們熱得喘不過氣來,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為天氣酷熱的緣故,壹些怪禽猛獸,也都從幹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裏跑出來,在各地殘害人民。
人間的災難驚動了天上的神,天帝常俊命令善於封射箭的後羿下到人間,協助堯除人民的苦難。後羿帶著天帝賜給他的壹張紅色的弓,壹口袋白色的箭,還帶著他的美麗的妻子嫦娥壹起來到人間。
後羿立即開始了射日的戰鬥。他從肩上除下那紅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壹支壹支地向驕橫的太陽射去,頃刻間十個太陽被射去了九個,只因為堯認為留下壹個太陽對人民有用處,才攔阻了後羿的繼續射擊。這就是有名的後羿射日的故事。
但是後羿的豐功偉績,卻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們到天帝那裏去進讒言,使天帝終於疏遠了後羿,最後把他永遠貶斥到人間。受了委曲的後羿和妻子嫦娥只好隱居在人間,靠後羿打獵為生。
嫦娥又是怎樣奔月的呢?在古書上有種種不同的說法。根據《淮南子》的記載是,後羿覺得對不起受他連累而謫居下凡的妻子,便到西王母那裏去求來了長生不死之藥,好讓他們夫妻二人在世間永遠和諧地生活下去。嫦娥卻過不慣清苦的生活,乘後羿不在家的時候,偷吃了全部的長生不死藥,奔逃到月亮裏去了。另壹種說法是屈原(約前340椩記?78)《天問》的記載,說後羿後來對嫦娥有不忠行為,和河伯的妻子發生暖昧關系,因而引起嫦娥極大的不滿,便離開後羿跑到天上去了。嫦娥奔月以後,很快就後悔了,她想起了丈夫平日對她的好處和人世間的溫情,對比月亮裏的孤獨,倍覺淒涼。
關於後羿之死,戰國時思想家孟子(約公元前372椩記?89年)所著《孟子》和西漢初年劉安(前179椙?22)編成的《淮南子》都說他是被恩將仇報的徒弟逢蒙暗害的。暗害的手段記載各不壹樣,有的說是用桃木大棒打死的,有的說是用暗箭射死的。總之這位蓋世的英雄死在陰謀家的手裏。
有的傳說裏還說,後羿死後英魂不散,變成了打鬼的鐘馗神。這壹說法是我國著名史學家顧頡剛(1893-1980年)根據《淮南子》等古書的記載考證出來的。這種說法,實際上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對這位不幸死去的英雄的無限懷念。
v朱元璋起義v
空格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是月餅,月餅是圓形的,象征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壹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
空格後來,朱元璋終於把元朝推翻,成為明朝的第壹個皇帝,雖然其後滿清人入主中國,但是人們仍舊慶祝這個象征推翻異族統治的節日。
v吳剛伐桂v
傳說月亮裏有壹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樹。漢朝時有個叫吳剛的人,醉心於仙道而不專心學習,被貶到月亮裏砍月桂,但月亮中的月桂隨砍隨合,砍伐不盡,因而後世的人得以見到吳剛在月中無休無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月食壹般發生在什麽時候?
在農歷十五、十六,月亮運行到和太陽相對的方向。
月餅從何而來?
空格月餅,又稱胡餅、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
妳了解古人描寫月的詩賦嗎?請背誦壹首。
嫦娥 (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燈謎妙趣
。“遠樹兩行山倒影,輕舟壹葉水橫流”(打壹字——慧)。
“壹桅白帆掛二片,三顆寒星映孤舟”(打壹字——悲)。
妳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嗎?
嫦娥奔月:嫦娥在蓬蒙的威脅下當機立斷吃光了丈夫後羿的不死仙丹,飛奔到月宮,過著寂寞清苦的生活。
月球上, “環形山”這個名字是誰起的?
伽利略。
月球概況
月球是地球唯壹的天然衛星,是距離我們最近的天體,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為384401千米.它的平均直徑約為3476千米,比地球直徑的1/4稍大些.月球的表面積有3800萬平方公裏,還不如我們亞洲的面積大.月球的質量約7350億億噸,相當於地球質量的1/81,月面重力則差不多相當於地球重力的1/6。
月球本身並不發光,只反射太陽光。它的亮度隨日月間角距離和地月間距離的改變而變化。滿月時亮度平均為-12.7等。
月球的表面是由平原、山峰和山谷組 成的荒漠.還有許多 由於太空物體高速撞擊月球表面而形成的隕石坑.月球上沒有供人類呼吸的空氣,但是可能有供飲用的水.最近在月球陰面的壹個很深的隕石坑底發現了冰.科學家們認為這些冰可能是某次與月球相撞的彗星帶來的.彗星的冰沒有融化,因為月球的背陰面溫度非常低。
月球的軌道運動
月球以橢圓軌道繞地球運轉.這個軌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 園稱“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於天赤道,也不平行於黃道面,而且空間位置不斷變化. 周期173日。月球軌道(白道)對地球軌道(黃道)的平均傾角為5°09′。
月球在繞地球公轉的同時進行自轉,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壹個 恒星月,所以我們看不見月球背面.這種現象我們稱“同步自轉”,幾乎是衛星世界的普 遍規律.壹般認為是行星對衛星長期潮汐作用的結果. 天平動是壹個很奇妙的現象,它使得我們得以看到59%的月面.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在橢園軌道的不同部分,自轉速度與公轉角速度不匹配. 2.白道與赤道的交角。月球繞地球轉動的周期,朔望月29.53059日;恒星月27.32166日。
月球地形
月面上山嶺起伏,還有洋、海、灣、湖等各種特種名稱。其實月面上並沒有水。環形山是碗狀凹坑結構。直徑大於1千米的環形山有33000多個。許多環形山的中央有中央峰或峰群。肉眼所看到的月面上的暗淡黑斑叫月海,是廣闊的平原。月海有22個。最大的是風暴洋,面積500萬平方千米。由於月球上沒有大氣,在加上月面物質的熱容量和導熱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晝夜的溫差很大。
月面的地形主要有:環形山、月海、月陸和山脈、月面輻射紋、月谷(月隙)。
月球的成因有三種假說:俘獲說、分裂說和同源說。
月食
月食的原理。在農歷十五、十六,月亮運行到和太陽相對的方向。這時如果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壹條直線上,月亮就會進入地球的本影,而產生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月亮進入地球的本影,就產生月偏食。當月球進入地球的半影時,應該是半影食,但由於它的亮度減弱得很少,不易察覺,故不稱為月食,所以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兩種。
月食都發生在望(滿月),但不是每逢望都有月食,這和每逢朔不都出現日食是同樣的道理。在壹般情況下,月亮不是從地球本影的上方通過,就是在下方離去,很少穿過或部分通過地球本影,因此,壹般情況下就不會發生月食。每年月食最多發生3次,有時壹次也不發生。
月食的過程
月食的過程分為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五個階段。
初虧:月球剛接觸地球本影,標誌月食開始。
食既:月球的西邊緣與地球本影的西邊緣內切,月球剛好全部進入地球本影內。
食甚:月球的中心與地球本影的中心最近。
生光:月球東邊緣與地球本影東邊緣相內切,這時全食階段結束。
復圓:月球的西邊緣與地球本影東邊緣相外切,這時月食全過程結束。
月球被食的程度叫“食分”,它等於食甚時月輪邊緣深入地球本影最遠距離與月球視經之比。
古時候,人們不懂得月食發生的科學道理,像害怕日食壹樣,對月食也心懷恐懼。外國有人傳說,16世紀初,哥倫布航海到了南美洲的牙買加,與當地的土著人發生了沖突。哥倫布和他的水手被困在壹個墻角,斷糧斷水,情況十分危急。懂點天文知識的哥倫布知道這天晚上要發生月全食,就向土著人大喊,“再不拿食物來,就不給妳們月光!”到了晚上,哥倫布的話應驗了,果然沒有了月光。土著人見狀誠惶誠恐,趕快和哥倫布化幹戈為玉帛。
公元前2283年美索不達米亞的月食記錄是世界最早的月食記錄,其次是中國公元前1136年的月食記錄。月食現象壹直推動著人類認識的發展。早在1881年前,中國漢代天文學家張衡就弄清了月食原理。公元前4世紀,亞裏土多德從月食時看到的地球影子是圓的,而推斷地球是球形的。公元前3世紀的古希臘天文學家阿利斯塔克(Aristarchus) 和公元前2世紀的伊巴谷(Hipparchus)都提出通過月食測定太陽壹地球壹月球系統的相對大小。伊巴谷還提出在相距遙遠的兩個地方同時觀測月食,來測量地理經度。2世紀,托勒密利用古代月食記錄來研究月球運動,這種方法壹直延用到今天。在火箭和人造地球衛星出現之前,科學家壹直通過觀測月食來探索地球的大氣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