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壹道高考選擇題的平均用時是三分鐘,那麽人生這道選擇題呢?
初出象牙塔,告別校園生活,面對第壹份工作選擇,難免會有些迷茫和不安。壹邊是理想,壹邊是現實,無論選哪個,放棄“另壹種成功可能性”的不甘心都會隨之而來。
選擇城市、選擇行業、選擇公司、選擇崗位,仿佛每壹個決定都會奠定未來幾十年的人生基調。
如何坦然面對這種不安,又如何做出最忠於自己內心的選擇?我們跟幾位同學聊了聊。
就業迷茫?不如先選壹個大平臺丹丹,97年,抖音運營實習生
娃娃臉,彎彎眼,未語三分笑,酒窩清清淺淺漾在雙頰上,丹丹是那種看上去就沒有距離感的小姑娘。
去年年底,“小星星手勢舞”在抖音上風靡壹時,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裏,獲得了24.7億的播放量。
“妳,就是我的小星星,掛,在那天上放光明......”看到歌詞就腦補出旋律,這首《小星星》是2018抖音最受歡迎的背景音樂,“小星星手勢舞”的幕後推手,就是我們的采訪對象,抖音運營實習生,丹丹。
在浩如煙海的曲庫裏挑出壹首爆款歌,難度可想而知,丹丹這樣解釋她的“推歌”邏輯:
“小星星在我初中時就火了,曲風甜美,旋律上口,再加上配合這首歌的手勢舞只有六步,非常好學。我有想過‘小星星’可能會在抖音上流行,但這個熱度是我沒想到的。”
聊到工作內容,丹丹的眼睛亮起來,整個人也活躍了起來。
“感覺這次的成功是對我的壹個激勵吧,看到西藏的小學生也在操場上跟著小星星的音樂跳手勢舞,笑得非常開心,我就覺得是自己把快樂傳遞給了上億的人,這種成就感是之前不曾體驗過的。”
當被問到最想用什麽詞語形容自己當初的選擇,丹丹認真地給出了兩個字的答案:幸運。
“我不喜歡自己的大學專業,過得挺迷茫,大四跟著同學投實習,選這個崗是因為工作內容寫得比較好玩,結果誤打誤撞發現真愛,越做越喜歡。現在每隔壹陣就覺得以前的自己怎麽那麽菜啊!實習以來的幾個月,我的自省速度差點兒跟不上我的成長速度。”
熱門行業的高薪名企,是很多畢業生的選擇。大平臺意味著更多機會,意味著妳的能力有更多施展空間,妳的工作成果可能被更多人看到。對於很多處於迷茫階段的年輕人來說,從眾選擇壹個大平臺,未必不是正確的選項。
聊天中得知,丹丹的工作並不輕松,做爆款的興奮,只是工作中小小的壹部分,她日常處理最多的還是壹些繁瑣細碎的東西:比如給視頻貼標簽,比如壹條條去做分類。工作壹天下來,丹丹也會覺得有些疲憊。
工作雖然辛苦,她還是願意堅持下去。因為她知道這份工作能夠創造價值。繁忙的生活裏,打開抖音,用十五秒的時間給自己換個心情,她想讓更多的人知道,原來快樂是這樣觸手可及。而她,正是快樂使者中的壹員,其中的幸福,不言而喻。
外派非洲,我選擇去看世界的另壹面阿傑,94年,足跡遍布三大洲
抖音國際化內容社區管理
阿傑今年25歲,大學時曾在美國和澳洲短期交換過,工作後卻對非洲那片土地情有獨鐘。
“我出身小鎮,小時候教育資源不好,沒考上名校總覺得很遺憾,後來上了大學我苦學英語,大冬天在走廊裏練口語,過路的同學都會多看我幾眼。”
阿傑想去看世界,他相信,語言的半徑就是世界的半徑。看英文記錄片時,阿傑知道生活不只有壹種模樣,“樹在不同方向的風裏,會生長成不同的形狀,河流受到地轉偏向力影響,匯聚到了不同的海洋,那都是我不曾了解過的生活。”
機會來得挺突然,在TopBuzz支持英語內容運營的阿傑,有壹天被leader叫到會議室,“國際化業務需要組建local團隊,如果妳有駐外的興趣,可以在這些海外城市裏選壹個。”
阿傑當時感到壹股熱血湧到頭頂,迅速瀏覽完包含20多個國家和城市名的list,想也沒想就在裏面選了最遠的那個,非洲摩洛哥,卡薩布蘭卡。
“追求更大、更遠、更有地理張力的鄉愁,我總覺得‘漂泊’這兩個字是寫在我的骨血裏的。”阿傑爽朗地笑了幾聲,“我爬過山見過海,數過星星吸過霾,就是還沒見過沙漠長什麽樣。”
“那......沙漠什麽樣?”
“跟想象中壹樣,可又......很不壹樣。提到非洲,大家想到的就是壹望無際的黃沙和動蕩不安的生活。‘原始’、‘貧窮’甚至‘野蠻’,我知道妳壹定腦海中在不斷蹦出這些詞語。可妳真的到了卡薩布蘭卡,妳會發現這裏的壹切都是‘可愛的’、‘鮮活的’、‘純粹的’,就連挑戰都充滿了樂趣。”
阿傑向我們講述到,剛到非洲時,他發現那兒只有兩個中國同事和壹個“光禿禿”的辦公室。除了完成日常業務,他還要搭建本地團隊、擔任管理工作,自己招人、貼招聘廣告,自己打電話讓候選人來面試,還兼做IT,接衛星,部署VPN,總之什麽都要靠自己。他經歷了團隊從幾人到幾十人的擴張,大到工作內容框架、溝通流程,細到logo使用規範,都是幾個人壹點點梳理出來的。
面前這個皮膚有些黝黑的年輕人微笑著講述他的故事,想象著滿足他壹切“詩和遠方”的夢想生活。他的腳下是堅實的土地,身後是廣闊的沙漠,現實的選擇已做出,理想在前方。
我選擇成為守護他人的墻凱哥,清華碩士,字節跳動AI Lab
凱哥看上去溫和而靦腆,兩只手指不停地在褲子上畫著圈,很難想象這個年輕小夥子就是做了壹年多「自殺模型」的大神。
他畢業於全國最好的軟件學院,在外企互聯網公司和研究所都實習過,出眾的個人條件足以支撐他追求任何壹種夢想。
「高危視頻分類建模」是人工智能在互聯網審核中的壹項實際應用,通過標記視頻積累原始數據,之後進行建模完善,達到互聯網信息凈化的作用。
“用戶可能出於某些原因,上傳色情、暴力、自殺自殘的視頻到平臺上,我們的工作就是第壹時間找到這些視頻,防止視頻放出造成不良影響。”
2018年3月,入職不久的凱哥接觸到第壹個自殺視頻,畫面中壹個年輕的女孩子在割腕,鮮血不停地流下來,他隔著屏幕呆呆地看著,什麽辦法也沒有。
“具體的感覺很難用具體的詞語來形容,不過當時幹嘔了好幾次,心情才漸漸平復下來。”
看著壹個年輕的生命在自己的面前流逝,卻無力改變這樣悲慘的結局,鮮血帶來的強大視覺沖擊力在凱哥的心裏狠狠地撞了壹下,讓他在心碎之余,決定變得更加堅強。
“不是每壹個企業都願意給年輕人機會的,也不是每壹份工作都能讓我擁有這種成就感。而這份成就感在於,妳做的模型,真的影響了幾億用戶。”
“我多做壹點,低俗暴力視頻的危害就會小壹點,我多努力壹點,或許下壹次就會少壹個自殘的孩子。保障安全,幕後工作的艱辛常常難以對外人道,但總要有人要去承擔這份艱辛,這個角色不如是我。”
壹個模型的建立可以影響到成千上萬的人,散落世界不同角落的他們可能不知道那個保衛著網絡安全的衛士是誰,但正是有這些網絡安全護衛者的存在,美好的事物才會被看見。
快生活vs慢創作,我在人群中寫詩翔子,字節跳動品牌部,壹個詩人
這是翔子在中關村寫詩的第三年,這壹年,他寫了十六首詩,其中的幾篇,發表在著名文學雜誌上。
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翔子就把繁忙生活裏拼命擠出來的時間用來寫作。周壹到周五工作日,他每天早上7點起床,寫作到9點,去公司工作,到晚上9點,回家處理雜務,看壹會兒書,12點睡覺。這樣平均下來,每天有3個小時,讀書、寫作。
每個月裏有壹個周末,他會坐兩站地鐵去國家圖書館,天氣不好的時候,就打車去。他總是很準時,像赴壹個約會。在國家圖書館,從上午10點到下午5點,他看書,或者寫點什麽。
公司的內部系統上清晰地記錄著他的雙月目標,密密麻麻十幾項,全部按計劃完成。
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到底是什麽支撐著他把寫詩這件事堅持了三年?在傳統印象裏,互聯網企業務實,崇尚效率,看起來並不是壹個寫詩的好地方,他又為何選擇在這裏揮灑熱情。這些疑問,我們在他公眾號的文字裏找到了答案。
“工作很累,學習很苦,生活的樂趣很多,為什麽還要寫詩,我也想了很久。工作和學習是為了什麽?為了更好地創造。我想,我總得創造點什麽有價值的東西,在死之前,在世界的墻面,像貓抓壹樣,留下我的痕跡。只有這樣,我才能安心上天堂。這就是我的答案。”創作者的使命感,驅使翔子不停地寫。
寫作的源頭是生活。對生活,他選擇借助壹份穩定的工作。翔子借用詩人張棗的觀點:作為詩人,最理想的狀態是,混跡在人群中,內心隨意而警醒。
工作中的翔子,追最熱的熱點,想腦洞最大的創意,當回歸寫作,他在人群中,安靜地寫詩。
眼是看見世界的窗,心是記錄生活的筆,翔子選擇做壹個不脫離生活的忠實記錄者。他對成功沒有執念,對落地窗卻有渴望,這兩者不沖突,認真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好了。
如何看待選擇這件事?
“無論如何,我們都選擇了最適合自己的那壹條。我們在壹生的道路上,尋找著各自的窄門。”
不止壹次聽到過壹種說法:“人生就是壹個不斷在做選擇題的過程,每壹次選擇都沒有退路。”
我們走得小心翼翼步步為營,卻又在每次舉棋落子後不久,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選對了答案、走對了路。我們羨慕嫉妒著那個平行時空裏的自己,卻忘記在成長的過程中,「選擇」雖然重要但卻並不可怕。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出於不同的考慮選擇加入字節跳動,或許是因為誤打誤撞的幸運,或許是為了追求心中的遠方,有人向往在人群中寫詩,有人甘願成為守護他人的墻。
年輕是資本,試錯在這壹階段的機會成本很低;探索是本能,妳踏下的每壹步都會在未來回響。詩和遠方都想要,那麽只需在當下邁出忠於自己內心的那壹步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