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秦漢繪畫簡介

秦漢繪畫簡介

秦漢時期是中國統壹的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和鞏固的時期,也是中國民族藝術風格確立和發展的極其重要的時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壹中國後,政治、文化、經濟等領域的壹系列改革,帶來了社會的巨大變化。事實上,為了宣傳成就和顯示王權而進行的藝術活動促進了繪畫的發展。西漢的統治者也重視繪畫,因為繪畫可以為他們的政治宣傳和道德說教服務。西漢武帝、趙迪、宣帝時期,繪畫成為獎勵功勛的有效方式,宮廷壁畫成就非凡。為了鞏固天下,控制人心,東漢皇帝還提倡天人感應論和傅銳論。宣揚忠、孝、節、義的吉祥意象和歷史故事成為畫家們共同的創作主題。漢代厚葬的習俗,使我們有可能從今天陸續發現的壁畫、畫像石、畫像磚墓中,看到當時的繪畫遺跡。秦漢藝術以其深沈豪邁的精神,在中國美術史上放射出耀眼的光輝。

1952年,在河北王俊縣東二裏發掘了壹座漢代古墓。前室的四面墻和墓室隧道的兩面墻上都貼滿了壁畫。畫分兩層,上層是人物形象,下層是動物,各有標題。在過道票上畫雲、鳥和動物。前室象征墓主人的前室,南墻門兩側繪有負責看守的“廟門卒”和“門亭總管”。墓主在東、西、北三面墻壁上的彩繪,畫的是崖廟內生前所有的官、椽、衛,如負責擊鼓的“錘鼓椽”、掌管監牢的“仁赦椽”、維持治安的“賊曹”等。人物的刻畫因其地位和職責的不同而在體態和服飾上有所不同,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門下小吏,勇武不凡,有勢不可擋之勢;是溫文爾雅、神態悠閑的“主簿”,展現了漢代文官的典型形象。繪畫的表現方法用簡潔的墨線勾勒出人物的形態特征。服裝線條簡單卻符合運動規律,用筆流暢有力。可見,中國漢代古畫經過多年的積累,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不斷探索,在繪畫語言的變化和運用上取得了壹定的進步。雖然漢畫的在線應用和形制描述還處於中國繪畫粗糙簡單的階段,但整幅壁畫已經體現了漢代藝術家描繪和理解生活的藝術技巧,是中國古代藝術作品中輝煌的壹頁。

秦漢時期的繪畫藝術壹般包括宮廟壁畫、墓室壁畫、帛畫等類別。秦代的畫很少實物流通。現在能用來了解秦代繪畫面貌的遺物,只有歷年來陜西臨潼、鳳翔出土的模印畫像磚,鹹陽秦宮遺址出土的壁畫殘片、雕刻畫像磚和建築瓦紋,以及其他地區發現的少數手工藝品上的裝飾圖案。長達四個多世紀的漢代,是中國傳統藝術特有的民族精神和形式風格基本確立並得到進壹步發展和鞏固的重要時期。漢朝的統治者非常重視繪畫藝術。毛延壽、樊宇、陳昌和白柳都是後世著名的帝王畫家。

1972年至1974年,湖南長沙馬王堆兩座漢墓和山東臨沂泉雀山9號漢墓數件彩繪帛書相繼出土,豐富了漢代繪畫的實物資料,彌補了漢初繪畫的空白,使人們對西漢繪畫的實際面貌有了清晰的認識。其中馬王堆壹號墓的彩畫最為成熟,是我國最早的工筆重彩繪畫瑰寶。線條均勻有力,飛騰躍動,與後人總結的高古遊四妙壹致。顏色以礦物顏料為主,厚重穩重,明亮和諧;構圖疏密有致,采用規整均衡的圖案結構與寫實形象相結合。主體突出,上下連貫,豐富驚人。在馬王堆三號墓中,有三幅值得註意的帛畫。壹種是藏在漆洞中的氣功圖,人物單獨排列,顯示其健身姿勢和不同的造型、服飾。另外兩幅畫掛在墓室的東、西墻,其內容被認為是展示統治者的“農祠”活動。車馬數百輛,屬於禮儀性的儀式,可謂氣勢磅礴;在構圖上,克服了前奏時期人物上下排列的手法,以俯視的視角描繪了車馬禮兵隊伍的全貌。這是最早的記錄現實生活的大型繪畫。可惜剝離損傷較重,只能粗略看壹下。

由於社會風俗習慣的變化,戰國時期在繪畫上占主導地位的青銅器和漆器上的裝飾畫,讓位於宮殿壁畫、地上建築壁畫、墓葬壁畫以及相關的浮雕石、磚。作為喪葬帛畫繼續流行,漆器上的繪畫得到了進壹步的發展和完善。在對外交流中,不斷吸收外來藝術的新因素,因此,秦漢繪畫較戰國繪畫得到了極大的豐富、提高和拓展,呈現出壹派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為以後繪畫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成為中國繪畫史上的第壹次發展高潮。

而用繪畫來裝飾建築,在文獻中早有記載,戰國時期的壁畫也有不少描述。而繪畫在宮室和墓葬中的廣泛應用,無疑是在秦漢時期。在統壹中國的過程中,“秦每破壹個諸侯,就寫(仿)其宮,使於鹹陽北阪本上。南至林微,東至雍門至精衛、渭河,廟與府在壹處,與周歌互屬。(《史記·秦始皇本紀》)這些為宣傳秦始皇統壹大業及其至高無上的權威而建造的大型建築內部繪有許多壁畫。1979在鹹陽宮遺址上發現的車馬畫像提供了有關秦代壁畫的實物證據。漢朝時,豪強地主的宮殿、宮殿、寺廟、學校、住宅,幾乎都用畫來裝飾。”富人多有土木,窮人常穿牛馬衣服”,既是漢代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當時彩繪宮室社會風俗的反映。漢代的宮殿壁畫也不少,只是有記載而已。未央宮前殿在文帝在位時十分豪華,有“雕彩畫”(見應劭《風俗正義》)。漢武帝在甘泉宮做戲臺室時,畫的是天、地、太乙、鬼神。宣帝還在麒麟閣的墻上畫英雄的肖像。

漢明帝東征時,在南宮雲臺四壁上畫了中興二十八將的形象。靈帝還畫了洪都門學派孔子和七十二弟子的畫像。西漢末年,壁畫不僅畫在宮殿裏,也畫在貴族的宮殿裏。魯公國王劉玉的靈光殿裏有圖畫,有天地、山神、海神、古代皇帝、忠臣孝子、烈士和處女的圖像。廣川王劉渠還在殿門上畫了壹幅荊軻短襖長劍的畫像,廣川王劉海洋的畫室裏又畫了壹幅“男女裸體交接”的壁畫。壹般官僚的住宅也繪有山神、海神、珍禽異獸的壁畫。漢代的州縣也用壁畫畫出地方官員的事跡,“記其進退”以示警示,也用壁畫表彰官員,進行政治宣傳。在鎮壓叛軍時,統治者甚至用壁畫作為手段。據《後漢書·劉傳》記載,在懸賞捉拿劉□期間,王莽下令“長安中央衙門、天下鄉亭,都要像蜀國壹樣,畫上伯生(劉□,字伯生)字樣,立即槍斃。“當然,用壁畫來伸張正義在史記中也有所見。東漢時,杜妍死於黨派之爭,他的村民們在屈原廟裏為他畫像以示敬仰。

秦漢時期的壁畫遺跡

(《後漢書·燕都傳》)。

漢代繪畫不僅應用於宮室,也應用於墓葬和石亭。漢代以死如生的習俗,厚葬為德,薄葬為輕,以孝為名,可以名利雙收。這是為了使裝飾墳墓和表彰死者功德的繪畫活動(包括繪制被認為能引死者靈魂上天堂的帛畫)的規模和數量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東漢時期,趙琪甚至在活著的時候就為自己的墳墓繪制了壁畫。“季劄、子產、晏嬰、書香四尊在賓位,自繪,皆贊”(《後漢書·趙琪傳》)。這壹點可以從目前已經出土的漢代許多壁畫、帛畫以及大量的畫像石、畫像磚等現存繪畫作品中得到印證。除了壁畫,在皇宮的銀幕上還可以看到貴族官僚的馬匹、戰車、衣服和器皿上的精美繪畫。漢代也有壹些可以移動觀看的畫。這些制作在木板或絲綢上的畫被送人,甚至買賣,這就是後來流行的卷軸畫的起源。據記載,漢武帝晚年叫黃門畫師為霍光畫伏羲成王的故事。東漢光武帝在壹次宴會上遇到自己的臣下,被身旁屏風上壹位烈士的照片吸引,“多看了幾眼”。梁皇後“經常把烈士的照片放在左右兩邊以示警告”。西漢在《西京雜記》中所作的屏風賦,對屏風的裝飾有這樣的描述:“錦飾,映黃,繪狡,□□□昂揚。”可見,即使是“狡黠”這種題材,除了政治教育之外,通過藝術加工也包含著很高的審美價值。

與繪畫活動的擴大和對繪畫作品的大量需求相適應,秦漢時期以繪畫為特殊職業的畫家越來越多。被羅誌派往宮廷的專門畫家被稱為“黃門畫家”或“方上畫家”。著名的有西漢的毛延壽、陳昌、白柳、龔寬、王洋、範蠡,東漢的劉旦、魯旸等。據《西京雜記》記載,毛延壽“寫人,那麽醜,老幼,必是真”;王洋和範雨都是“擅長布色”的人。與商周時期從事繪畫的奴隸工匠相比,這些在宮廷中任職的畫家不僅更加專業,而且有更多的可能性發展自己的特長,這無疑為繪畫的廣闊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據文獻記載,壹些上層社會的文人(如張衡、蔡邕、劉保等。)也開始染指繪畫,意味著繪畫越來越被重視,畫家的社會地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