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疆域史上,自夏朝起開始深挖溝池、高築城廓,設防拒敵,構築了原始疆界,控制著黃河中、下遊地區,占據約70萬平方千米的面積的原始疆域,建立了華夏國土的第壹個界碑。
秦始皇以強力手段實現了“六國並、四海壹”,創造了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統壹的封建皇朝,將疆界擴展到兩廣、福建和內蒙,疆域面積達到了300萬平方千米。
13世紀的元朝,蒙古人的狂野剽悍發揮到了極致,征服了漢族,實現蒙、漢融合,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壹個少數民族統治的國家。並且擴展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疆域,建起了西至烏克蘭、地中海,東到太平洋,北起西伯利亞,南至南中國海,橫跨歐亞大部分地區,面積達到3 000多萬平方千米,實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帝國。
明代,中國人走向了海洋,創造了鄭和下西洋的輝煌。但國防上采取固守疆土,閉關海禁,導致國防廢弛,外寇入侵,邊疆萎縮,許多疆土得而復失,明朝的版圖回縮到約360萬平方千米。
清朝在秦、漢、隋、唐、元、明各朝的邊疆經營基礎上,與周邊國家簽訂邊境條約,實行“畫界分疆”政策,中國歷史上第壹次以國際法的形式圈定了中國的疆域,中國有了統壹、明確、穩定的國家疆界。即北抵阿爾泰山脈、薩彥嶺、外興安嶺至鄂霍次克海;西連帕米爾高原;西南接喜馬拉雅山脈;東以圖們江和鴨綠江分界;東南及南部與海洋相通,南海海域直至曾母暗沙,中國陸地國土面積達1 300萬平方千米,擁有的海洋壹直伸展至曾母暗沙,這是中國疆域史上的繁盛時期。華夏版圖連續、完整而豐滿,被比喻為壹片巨大的桑葉,西枕昆侖,東臨大海,烘托在亞洲大地上。
清代前期以國際條約為依據,開創了“畫界分疆”,確立了國家疆域邊界,遏止了鄰國入侵,有效保持邊疆的穩定。值得指出:在清朝疆域圖中,除了肯定中國擁有1 300萬平方千米陸地疆域外,還明確說明中國東臨日本海、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庫頁島、臺灣等島嶼是屬於中國的固有領土。明確中國疆域擁有廣闊的海洋部分,壹直向南延伸至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這是清代對中國版圖最完整的表述,並且,在中國疆域圖的右下角特別標明了中國在南海上的海上疆域,壹直保持至今,是中國疆域史上的重大發展。
清朝疆域圖
●19世紀剩下“960萬”
清末,封建王朝腐敗沒落,自詡“天朝地大物博”奉行“閉關鎖國”政策,導致海防廢弛、國門洞開。在英、法、美、日、俄、德、葡、意、奧、西等大小帝國主義國家的瘋狂入侵下,偌大帝國頃刻崩潰,在北起圖們江南至南沙群島的廣大國土上,祖國港灣無不遭受帝國主義鐵蹄的踐踏。100多次入侵(大規模入侵就有84次之多),在炮口的淫威下,清朝與外國簽訂了1 100多個不平等條約,大片國土淪喪,鑄成百年奇恥大辱。
其中主要的,1840年的鴉片戰爭,大英帝國依仗堅船利炮,轟開了中華帝國脆弱的大門,強迫中國簽訂《南京條約》,割占了香港,是中國歷史上的第壹塊國恥碑。從此,地圖上中國的香港旁邊貼上了“(英占)”的標簽,中國開始淪落為半殖民地社會。
列強百年海上入侵中國圖
歐洲殖民者葡萄牙,面積只有中國國土的1/104,卻遠道來到亞洲,利用清廷正被英國弄得暈頭轉向之機,趁火打劫,脅迫加欺騙,讓清廷簽訂了《中葡條約》,將澳門及其附近島嶼“永租”給葡萄牙,是大清帝國在南海邊豎起的第二塊國恥碑。
19世紀中期起,沙俄帝國為實現彼得大帝爭當海洋大國的夢想,趁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侵華鴉片戰爭的亂局,脅迫中國當局先後強簽了《璦琿條約》、《北京條約》等壹些條約,強行占領了黑龍江以北、烏蘇裏江以大片中國領土,使中國壹下子失去了近6個半英國的國土面積。更為痛惜的是,從此中國失去了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庫頁島和海參崴(俄國改名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為統治東方),失去了中國是日本海沿海國的地位,失去了圖們江出海口岸,而且圖們江長期堵塞,導致壹度十分興盛的中國北方大港琿春衰落至今。
1945年,蘇、美、英三國首腦,搞了壹個《雅爾塔協定》,密謀當時屬於中國的外蒙古獨立,中國北方又被砍去了大片國土。
就這樣,幾千年形成的華夏版圖,不到壹個世紀,就被侵略者蠶食、肢解去了340多萬平方千米的國土面積。我們的老祖宗和華夏民族世世代代用鮮血和汗水積累的土地,就這樣剩下了960萬平方千米的陸地國土,豐滿似桑葉的版圖殘缺雕零,被比喻成為壹只“雄雞”。